剪力墙结构强震破坏模式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ht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剪力墙结构正在被广泛地应用于民用建筑中,但人们对于剪力墙结构强震作用下的破坏机理还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因此对剪力墙结构强震破坏模式的研究具有现实意义。构成结构破坏模式的三要素即损伤部位、损伤顺序和损伤程度等都是影响结构耗能能力的重要因素,结构的合理破坏模式因而成为抗震设计必须重点考虑的方面。一定程度上,良好的结构抗震设计即是结构薄弱部位、破坏部位的选择、设计,使薄弱部位充分耗能但又能保证足够的竖向承载力不致结构倒塌。动力弹塑性时程分析是近年来在国外广泛应用的一种结构抗震能力评价方法,该方法可以准确预测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受力和变形性能。因此有必要对剪力墙结构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充分运用动力时程分析方法研究剪力墙结构不同的破坏模式。本文拟采用ABAQUS有限元分析软件建立三维分析模型,对剪力墙结构进行动力时程分析,研究剪力墙结构不同的破坏模式。分析连梁跨高比、剪力墙的布置形式以及底部加强区的范围对剪力墙结构破坏模式的影响。   通过分析本文得出以下初步结论:   ①剪力墙连梁跨高比的变化,不仅能够引起结构的自振周期发生变化,而且可能导致结构发生不同的破坏模式。当连梁跨高比较小,则连梁不易发生受弯屈服,难以实现强墙弱梁的破坏模式;当连梁跨高比较大时,连梁刚度较弱很容易发生屈服,连梁作为主要耗能构件破坏较严重,推迟了作为主要结构构件的墙肢的屈服,实现了强墙弱梁屈服模式。   ②底部加强区高度的大小,对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整体变形影响较大,底部加强区高度设置的过大或过小,不但结构的变形会变大,且破坏程度加重。同时,底部加强区设置不合理,剪力墙墙肢可能发生剪切破坏,不利于提高结构的延性。规范规定的剪力墙底部加强区范围可以保证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   ③不同布置形式的剪力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的抗震性能及破坏模式差异较大。集中布置的剪力墙结构在强震作用下,核心筒底部几层墙肢损伤严重,结构产生较大的侧向变形,其他位置的墙肢有轻微损伤;均匀布置的剪力墙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结构的破坏主要以连梁塑性耗能为主,墙肢大部分处于弹性,仅底部一层墙肢钢筋有屈服,且屈服较均匀。  
其他文献
轻型钢材作为一种绿色环保、工厂化程度高的建筑材料,近年来在钢结构体系中不断得到发展壮大。由于轻钢构件具有自身重量轻、变形能力强等特点,在地震作用下,轻钢结构可能会
地震波孔压静力触探(SCPTU)原位测试技术具有理论系统、功能齐全、参数准确、精度高、稳定性好等优点,它不仅可通过超孔压的灵敏性准确划分土层、进行土类判别,而且可求取土的
喷射补偿收缩钢纤维混凝土是当前国内外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型复合材料之一,本文以膨胀剂掺量0%、6%、8%、10%,钢纤维体积率0%、0.8%、1.2%、1.6%为基本因素,按正交试验的设计思路,对该新型复合材料抗冲击性能和限制状态抗压强度进行了研究,最后,对比分析了限制状态与自由状态抗压强度。对于限制状态抗压强度试验。首先,通过极差和方差分析,确定了钢纤维体积率为1.6%,膨胀剂掺量为6%为最佳组合。
建筑物的整体移位,是指在保持房屋整体性和可用性不变的前提下,将其从原址移到新址,包括移位和转向。移位工程包括结构托换、牵引控制和就位连接三个阶段。既有建筑物移位前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种大型复杂工程结构不断涌现,土木工程结构健康监测技术逐渐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近十几年来,智能材料结构在工程领域中的成功应用,为实现真正意义上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山区建筑出现,相应的结构类型也将越来越多,有必要展开对山区结构的性能分析,本文则主要研究基础隔震对山区结构的影响。本文根据山区
抗侧力体系的选择是高层建筑结构设计的关键内容之一。组合钢板剪力墙是已经被国内外众多试验证明了的优秀抗侧耗能构件。相比传统的钢筋混凝土剪力墙,组合钢板剪力墙具有延性
作为一种能综合发挥预应力和桁架转换优势的结构形式,预应力混凝土桁架转换结构很好满足了建筑上对底部大空间及管道设备穿越的要求,因而在工程中已经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但其
混凝土材料依然是当今土木工程建设中用量最大、用途最广的建筑材料,在我国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当中发挥着巨大的支撑作用。然而,如何正确反映混凝土材料在地震和强风等动力荷载作
居民住宅二次增压供水方式的选择和管理对城市供水管网的安全供水具有重要影响。本文结合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工程实例,对不同的二次增压供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并对不同的二次增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