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配置对大豆抗倒伏力学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xhw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粮油兼用作物,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大豆消费量逐年升高,2020年我国大豆消费量为11992.7万t,而国产大豆仅占16.34%,大豆供给侧受进口冲击严重,提高大豆产量、保障大豆有效供给是实施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加大豆种植密度是提高产量的有效途径,而密植也会增加大豆倒伏风险,引起冠层光环境变化,影响大豆光能利用率以及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从而影响产量。适宜的田间配置能够有效提高大豆植株的抗倒伏能力,改善冠层光合有效辐射的分布和群体光合效率,利于产量形成。因此,研究田间配置对大豆抗倒伏力学特性、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产量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生产意义。本试验于202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向阳实验实习基地进行,采用田间小区种植方式,设置三种田间配置,分别为:(1)130cm垄距,垄上两个小双行,两个小双行间距35cm,小双行内行距10cm;(2)65cm垄距,垄上双行,行距10cm;(3)65cm垄距,垄上单行;合农60、黑农84分别记作:HN60D1、HN60D2、HN60D3、HN84D1、HN84D2、HN84D3。选用矮秆品种合农60和高秆品种黑农84为试验材料,合农60密度为40万株/hm~2,其中HN60D1、HN60D2处理株距为7.7cm;HN60D3处理为3.8cm。黑农84密度为25万株/hm~2,其中HN84D1、HN84D2处理株距为12.3cm;HN84D3处理为6.2cm。于大豆R1、R4、R5期分别进行取样,测定大豆植株抗倒伏力学特性、冠层光合有效辐射及光合相关指标,分析植株形态特征、茎秆纤维及碳水化合物含量与力学特性的相关性。试验结果表明:(1)田间配置对大豆茎秆力学特性和抗倒伏系数有一定影响。合农60茎秆挫折力、重力矩、弯曲挠度均为HN60D1处理最高,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处理最高,上述指标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升高趋势;合农60抗倒伏系数大小表现为HN60D1>HN60D2>HN60D3,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HN84D1>HN84D3,且两个供试品种各处理抗倒伏系数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降低趋势。(2)田间配置对大豆茎秆形态、纤维及碳水化合物含量有一定影响。合农60、黑农84株高为HN60D3、HN84D3处理最大,合农60茎粗和鲜重大小表现为HN60D1>HN60D2>HN60D3,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HN84D1>HN84D3;合农60茎秆纤维含量HN60D1处理最高,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处理最高,合农60、黑农84各处理茎秆生长点处纤维含量均高于茎秆基部;合农60叶片和生长点的淀粉和蔗糖含量大小表现为HN60D1>HN60D2>HN60D3,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HN84D1>HN84D3,且两个供试品种各处理茎秆纤维含量、茎秆中淀粉及蔗糖含量均随生育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升高趋势,叶片中蔗糖、淀粉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3)茎秆挫折力、重力矩与株高、茎粗呈极显著正相关,抗倒伏系数与株高、鲜重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呈显著正相关,大豆生长发育中株高与鲜重的增加使倒伏发生的风险变大,而茎粗的增加有利于抗倒伏;茎秆纤维、蔗糖和淀粉含量与茎秆挫折力和抗倒伏系数显著正相关,茎秆纤维、蔗糖和淀粉含量的增加可以增强茎秆强度,从而增强抗倒伏能力。(4)田间配置对光合相关指标有一定影响。合农60冠层内生长点处光合有效辐射强度HN60D1处理最大,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处理最大,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降低后升高趋势;两个供试品种叶面积指数为HN60D1、HN84D1处理最大,随生育进程推进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相对叶绿素含量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升高趋势,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呈逐渐降低趋势,光合系统Ⅱ的有效量子产量和质子动力势未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5)田间配置对大豆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有一定影响。合农60植株干物质积累大小表现为HN60D1>HN60D2>HN60D3,黑农84则表现为HN84D2>HN84D1>HN84D3,随生育进程推进呈逐渐升高趋势;合农60产量在HN60D1与HN60D2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均显著高于HN60D3处理,分别增加了8.9%、8.2%,黑农84产量表现为HN84D2>HN84D1>HN84D3,处理间差异显著,HN84D2处理较HN84D1、HN84D3处理分别增加13.2%、22.1%。
其他文献
阿特拉津是玉米田常用的一类长效除草剂,主要用于防除一年生阔叶杂草和禾本科杂草。我国东北地区是主要的玉米种植区,在玉米生产中阿特拉津的施用量较大,土壤中残留的阿特拉津易对下茬敏感作物造成药害。由于东北地区气候冷凉,不利于土壤中阿特拉津的降解,加重下茬敏感作物药害。大豆是阿特拉津敏感作物,随着大豆种植面积不断扩大,阿特拉津对后茬大豆的残留药害时有发生,影响我国大豆产业的发展。如何减轻残留阿特拉津对大豆
学位
逆境胁迫严重影响植物生长发育,当前已经在多种植物体内发现对逆境胁迫进行抵抗的机制。大豆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敏感且极易受光照、干旱、温度与盐等非生物胁迫的威胁,进而影响品质与产量。因此,培育优质、耐逆境胁迫的大豆种质,对提高我国大豆的品质和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课题组前期通过拟南芥At RIQ2基因序列在大豆基因组数据库中找到并成功从大豆基因组中分离,得到GmRIQ2基因,研究发现其CDS全长序列为5
学位
大豆起源于中国,是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油料作物,为人类提供优质的植物油脂和蛋白质。盐胁迫是导致大豆产量下降的重要非生物胁迫,严重影响了盐渍化种植区大豆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可耕地盐渍化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在农业生产中严重威胁大豆产量。挖掘耐盐基因,培育耐盐大豆种质资源是解决盐害的有效措施。本研究利用EHA101农杆菌株介导的子叶节法将带有AtARA6基因的表达载体导入沈农9号受体材料中,获得耐盐转基因大
学位
抗生素和其他抗菌剂的大量发现在对抗细菌的斗争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尽管如此,许多不合理的临床误用,造成耐药性致病菌的不断增加,细菌耐药性成为全球性的问题,每年都有许多人死于细菌感染,值得一提的是,真菌感染会导致血液疾病,从而大大增加死亡率。其中,念珠菌病被认为是严重院内疾病患者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多数数据显示,念珠菌病引起的死亡率相对较高,约为39%~60%。此外,在医院治疗以及深真菌感染患者的
学位
弓形虫病,一种原生寄生虫性疾病,由弓形虫所引起,且呈全球性的分布。弓形虫病,人与动物共患性的寄生虫类疾病,它可以感染包括家禽、家畜、野生动物乃及人类在内的几乎所有温血的动物,可引起非常严重的人兽共患性弓形虫病。弓形虫病作为一种机会性的寄生虫病,可能会引起免疫功能低下者,特别是艾滋病患者的严重急性感染,甚至会危及其生命。因此,寻找高效、低毒的治疗弓形虫感染的药物也已经引起研究者们的重视。我们通过查阅
学位
大豆(Glycine max)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是重要的蛋白质和食用油来源。我国是大豆的主要消耗国,但产量较低,仅能满足自身需求的1/10,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我国粮食安全的卡脖子问题。而探究如何提高大豆抗逆性,充分利用盐碱地等未利用土地,进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已成为缓解我国大豆短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与中性盐胁迫不同,植物在碱胁迫下会受到高p H值和渗透胁迫等多重影响,其受到的损伤
学位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世界上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全世界50%以上人口的口粮供给来源。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盐渍化土地面积逐渐增加,大大减少了可耕作田地,为提高水稻产量带来了巨大阻碍。水稻是盐敏感作物,挖掘、研究水稻的耐盐基因,了解水稻耐盐机制,培育耐盐水稻品种,对提高水稻在盐渍化土地中的产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海藻糖(Trehalose)是生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种非还
学位
为了研究草浆地膜对大豆生长的影响,本试验以玉米秸秆为草浆原料,大豆为供试作物,设置草浆前膜(CJ)、草浆后膜(CH)两个处理,以不覆草浆地膜为对照(CK),以期明确草浆地膜覆盖在大豆上的应用效果,同时也为秸秆的资源化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草浆地膜能够减少土壤水分蒸发散失,保持土壤水分。在不同时期的土壤表面湿度观测数据当中,其中V2(二节期)和R1(始花期)时期CK的土壤表面湿度分
学位
水稻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在水稻农业生产中,盐碱胁迫会显著影响水稻产量。通过筛选耐盐碱品种、评价指标以及选育耐盐碱品种,对北方地区水稻生产和土地持续利用,乃至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意在研究北方不同粳稻品种在关键生育时期以及全生育期的耐盐碱性的差异并对其耐盐碱性进行综合评价。本试验选用254份材料进行关键生育期综合鉴定与评价,对不同粳稻品种在盐胁迫下的发芽势、发芽率、发芽指数以及
学位
大豆根瘤菌能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可被植物利用的氨态氮,为植物生长提供氮素养料,充分发挥大豆与根瘤菌的共生固氮作用,具有经济和环境上的优势,而且提高产量效益显著,推广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在保持大豆产量的基础上,减少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也可以避免过度施肥带来的肥料浪费和土壤环境污染问题。本试验以黑农84和黑农87为试验材料,采用二因素裂区设计,设置了六种施肥模式T1(固体肥常规施肥)、T2(1/2固体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