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T3突变急性髓系白血病(非M3型)临床特点及其伴随突变对预后的影响

来源 :新乡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san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是一种基因异质性疾病,不同的遗传和分子机制改变致使患者在临床特征、发病机制、治疗效果及预后存在差异。FMS样酪氨酸激酶3(FLT3)突变是AML中最常见的基因异常之一,可在25%-30%的新发AML患者中被检出。以往研究表明,FLT3突变与AML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对选择治疗方案及评估预后具有指导价值。但是,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群体的预后并不完全一致,因为这些患者往往同时存在其他基因异常,伴随的异常基因也在疾病特征中扮演重要角色。因此,我们有必要更加深入地研究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共存基因突变对疾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为临床精准地治疗提供依据。目的检测初诊AML患者的基因突变和基因融合情况,分析FLT3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点、伴随突变基因分布及其不同伴随突变对治疗效果和预后的影响,以期为临床制定更为精细的风险分层系统。方法1.研究对象:2017年8月至2020年3月中山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9例初诊AML患者,所有患者参考WHO(2016)造血和淋巴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和《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非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中国诊疗指南(2017年版)》明确诊断,其中FLT3突变阳性患者34人,FLT3突变阴性患者75人。2.研究方法:收集入组AML患者的病历资料,骨髓穿刺法采集AML患者的骨髓标本,使用一代测序检测AML常见的30项基因,使用实时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25项融合基因,应用24h培养法和R显带技术分析分裂中期细胞的方法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对比FLT3突变阳性和突变阴性患者的临床特点,观察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的伴随突变基因分布,并根据不同伴随突变的种类,将患者分成突变阳性组和突变阴性组,分析不同伴随突变对治疗效果及疾病预后的影响。3.统计分析: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秩和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进行分析;生存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FLT3突变阳性患者的临床特征:1.1临床表现:与FLT3突变阴性患者相比,FLT3突变阳性患者的年龄明显偏大(55岁vs 46岁,P<0.05),白细胞数量与血小板数量明显增高(34.47×109/L vs 11.48×109/L,60×109/L vs 41×109/L,P<0.05)。1.2遗传学特点:32.4%的FLT3突变阳性患者伴有染色体核型异常,但与FLT3突变阴性患者差别不大;只有11.8%的FLT3突变阳性患者检测出融合基因阳性,阳性率明显低于FLT3突变阴性患者(38.7%)。与FLT3突变阴性患者相比,FLT3突变阳性患者较易同时伴有NPM1突变及DNMT3A突变(44.1%vs 8%,41.2%vs 14.7%,P<0.05)。1.3治疗效果与预后:FLT3突变阳性组的一疗程完全缓解(CR)率与两疗程CR率均明显低于FLT3突变阴性患者(44.1%vs 66.7%,58.8%vs 77.3%,P<0.05),一年总生存(OS)率略低于FLT3突变阴性患者(66.7%vs 83.6%,P>0.05)。2.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伴随突变基因的分布情况:88.2%(30/34)的FLT3突变患者同时伴有其他类型的基因突变,其中检出阳性率最高的是NPM1突变,占44.1%(15/34),其次是DNMT3A突变,占41.2(14/34)。3.NPM1基因对FLT3突变AML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44.1%的FLT3突变患者同时合并NPM1突变。FLT3+/NPM1+组的一疗程CR率与FLT3突变阴性组差别不大,但明显高于FLT3+/NPM1-组患者(73.3%vs 21.1%,P<0.05);FLT3+/NPM1+组的两疗程CR率也同样明显高于FLT3+/NPM1-组(80%vs 42.1%,P<0.05)。与FLT3+/NPM1-组和FLT3阴性组患者相比,FLT3+/NPM1+组患者的一年OS率相似,但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0.05)。4.DNMT3A基因对FLT3突变AML患者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41.2%的FLT3突变阳性患者同时存在DNMT3A基因突变,FLT3+/DNMT3A+组、FLT3+/DNMT3A-组及FLT3突变阴性组这三组患者的一疗程CR率及两疗程CR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两疗程化疗结束后进行随访发现,与FLT3+/DNMT3A-组和FLT3突变阴性组患者相比,FLT3+/DNMT3A+组患者的一年OS率明显下降(P<0.05),总体生存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伴有FLT3突变的AML患者常同时存在其他类型的基因共突变,其中以NPM1和DNMT3A突变最为多见。不同的伴随突变会对患者预后产生一定的影响,应根据不同的伴随突变对FLT3突变阳性AML患者进行更加精细的风险分层。
其他文献
背景脑梗死是各种原因导致脑组织严重供血不足而软化或坏死的疾病,其临床诊断的金标准为“影像学检查”,而疾病急性发作的早期,影像学有一定局限性。急性脑梗死(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ACI)的发生多与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早期亦出现凝血功能、免疫系统等异常。D-二聚体(D-dimer,D-D)作为监测纤溶亢进和血栓发生的灵敏指标,可以及早反映凝血机制的变化。同型半胱氨酸(H
背景急性CO中毒后迟发性脑病(delayed encephalopathy after acute carbon monoxide poisoning,DEACMP)主要病理改变是大脑白质广泛性脱髓鞘。既往研究发现Rho/ROCK信号通路相关因子异常表达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损伤有关。成人中枢神经系统受到刺激时,Rho/ROCK信号通路激活引起下游因子过量表达,从而导致神经元损伤及髓鞘脱失。现阶段关于
背景脑梗死是临床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常导致患者丧失日常生活能力,加重家庭及社会的负担。其中约三分之二的幸存者遗留不同程度的残疾。中频脉冲电疗法是现代康复方法之一,可促进患侧肢体功能恢复。但目前国内外关于中频脉冲电疗的刺激频率尚无相关研究,但脑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合并瘫痪的患者越来越多,因此本实验是为进一步研究最合适的频率,从而在临床工作中可以帮助更多的偏瘫患者恢复肢体功能,减轻家庭及社会的负担。目的
背景视网膜新生血管增殖是多种眼部血管性疾病致盲的病理基础,具体机制不明。氧诱导视网膜病变(OIR)小鼠模型是研究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及转归最经典的动物模型。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在视网膜细胞的新陈代谢、增殖、分化和内环境的稳定等生理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关于OIR小鼠视网膜Cx43动态表达与新生血管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建立OIR小鼠模型,观察其视网膜新生血管的生长变化及Cx43在不同时
背景: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是一种进行性、双侧性角膜疾病,以角膜扩张、中央变薄向前突出呈锥形为特征。圆锥角膜常造成近视和不规则散光,晚期出现的角膜水肿和瘢痕则导致视力显著下降,最终需行角膜移植治疗。之前报道提示揉眼可能会导致圆锥角膜的发生,并加速圆锥角膜的病情发展,但缺乏有效的临床数据,存在争议。目的:本课题通过大样本临床回顾性研究,采用Pentacam和Corvis ST等仪器
背景颞下颌关节(temporomandibular joint,TMJ)对生物力刺激很敏感,咬合是其主要来源。髁突软骨从浅及深可分为:纤维层、增殖层、成熟层、肥大层和钙化软骨层。前期我课题组建立了异常咬合模型-单侧前牙反(unilateral anterior crossbite,UAC)模型,观察到TMJ软骨退行性改变;双侧前牙咬合抬高模型(bilateral anterior elevati
背景意外事故造成的严重眼外伤可导致严重的眼球结构和功能损伤,视网膜疾病可行硅油填充术。然而,术后长期填充硅油会引起一系列并发症,如继发性青光眼、角膜内皮损伤、角膜病变、硅油乳化等。硅油再次手术取出时,有可能因为低眼压性增殖反应导致眼球萎缩。硅油的多次手术更换,给患者的身体和精神带来了极大的创伤。因此,临床上严重眼外伤患者多为硅油依赖眼。近年来,新型玻璃体替代物——折叠式人工玻璃体球囊(FCVB),
背景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的数量逐年增加,目前中国糖尿病患者数量约占全球的四分之一,居世界首位。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常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是工作年龄人群视力丧失的主要原因,早期DR可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往往被忽视,大部分患者就诊时已处于DR晚期,此时视网膜的损害往往难以逆转,而目前临床上主要采用眼底照相筛查DR,但其广泛应用受到了成本高、实际操作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77型是由REEP6基因[MIM:609346]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视网膜疾病。REEP6编码一种促进光感受器发育的蛋白质,通过控制内质网的转运能力参与细胞内的物质运输。目的目前已报道的与常染色体隐性RP相关的REEP6致病变异有10个,其中仅有一例来自中国。本研究旨在确定三个中国视网膜色素变性家系的致病基因变异,并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验证其致病性。方法临床资料采集:对三个独
目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一种在全世界具有较高发病率及死亡率的恶性肿瘤,趋化因子作为肿瘤微环境重要的组成因子之一,在CRC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CXCL8,也称为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 8,IL-8),属于CXC趋化因子家族成员,主要由巨噬细胞、上皮细胞、气道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产生,CXCL8与其受体CXCR 1和CXCR 2在促进肿瘤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