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平仲及其诗歌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ysk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孔平仲是北宋中后期著名的文臣,是元祐诗坛不可忽视的一员干将。孔平仲与二兄文仲、武仲俱以文章名世,时号“三孔”,黄庭坚曾有诗云:“二苏上联璧,三孔立分鼎。少小看飞腾,中年嗟远屏。”把他们与“二苏”并提,可见“三孔”当时的声名与北宋文坛巨擘苏轼、苏辙一样可称可颂。宋代王庭珪曾给予“三孔”极高的评价:“孔氏崛起,震惊南斗。一时声名,风声雷吼。江西氏族,无出其右。”“三孔”中以孔平仲的文学成就最高,苏辙曾称赞他:“时有江南生,能使多士服”、“文成剧翻水,赋罢有余烛”。苏轼也称赞他:“君文照千古,不比山石脆。”因此,对孔平仲的诗歌进行全面系统地研究,不管是从有利于我们研究宋诗的整体面貌出发,还是从可以借此探讨特定阶级的宋人的思想出发都是有必要的。鉴于此,本文旨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平仲的经历、思想及诗歌成就进行较为系统的研究。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主要介绍了孔平仲的经历、政治观、人生观及孔平仲的人格形象。孔平仲少年成才,名闻乡里,作为孔子的后裔,他秉承孔子的政治理念,希望在政坛上能大有作为。可是由于陷入了党争的漩涡,他长期沉沦下僚,本该大有作为的壮盛之年在党争的泥淖中转眼蹉跎,于是,他的人生观逐渐发生了变化,由信心十足的“兼济”转向“独善”,由社会避入书斋。孔平仲一生都坚守着君子的人格气节,是一位拥有所谓“君子性”的品行高洁的君子。第二章主要针对孔平仲诗歌创作的渊源,从地域文化、家族渊源、师友交往、时代背景等方面来略谈一二。人杰地灵的江西经过千百年的文化积淀,迁延至宋代,陶冶孕育了丰厚的地域文化,作为孔子的后裔,孔平仲又继承了家族渊源流长的文化底蕴,良好的地域文化和家庭教育给了孔平仲一个优越的先天生长环境,师友的交往又给他提供了一个更广阔的天地。北宋统治者的佑文政策和浓厚的文学氛围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极好的外部环境。第三章主要分析孔平仲的诗歌创作,包括对其诗歌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及其杂体诗(诗戏)创作的研究。言为心声,诗歌是诗人心态的外现,本文结合孔平仲的政治观、人生观,以苦闷情结和反苦闷为着眼点分析其诗歌的思想内容,以诗歌当中所体现的“古、硬、清、圆”等特色为主分析其诗歌的艺术特色。另外孔平仲的诗戏在杂体诗的创作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总之,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孔平仲的思想倾向、诗歌渊源、诗歌创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力求对孔平仲及其诗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和把握。
其他文献
<正> 太湖水系变迁与当地地质发育历史、三角洲发育过程以及人类生产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整个历史时期内大致沿着三江→湖泊→水网化的方向发展.一、古代三江与太湖的形成
本文通过对清末新闻出版法的制定背景,内容分析以及对清政府立法意图以及其客观影响的分析,对清末新闻立法进行了扼要的分析。清末新闻出版立法是在清末“预备立宪”以及变法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的进程中,全媒体时代多种媒体的融合发展促使电影从单一向度的个人化艺术表达,向注重不同层次观众群体的观影体验的跨媒体整合分众传播转变。动漫、游戏的视
<正>由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中国电影资料馆)主办的"新时期以来(1978—1999)的中国电影学术论坛",于2014年10月19—21日在北京举行。新时期电影是中国电影史学术研究的重要
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对我国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侵扰和干涉,企图动摇我国人民的信念。本文通过分析西方自由主义的“普遍性”的非历史来源、西方自由主义的“普遍性”自身的逻
目的:探讨拉萨藏族人群血脂异常与膳食结构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4月~2015年9月拉萨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体检的20岁以上居民600人和2015年5月~2015年12月拉萨市某医
习语是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固定表达方式。由于地理、社会环境的差异,不同文化中的习语图式是缺省或缺失的,这给习语的翻译造成了巨大的麻烦。根据心理空间理论,这些缺失
采用一种等效移动质量源来模拟有限深密度分层流体中运动物体生成内波的体积效应和旋涡、湍流尾迹激发源,结合内波本征值问题及Fourier变换等方法,建立了计算运动物体生成内
从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清晰的代际更迭,到如今难以定义的电影格局,也因此建构了当下复杂的导演群落与结构样态。当下电影处于一个快速的、流转的变动之中,交互和融合给电影带来
N式砌块墙体具有孔、肋对齐的特征,有效的减轻了当前砌块建筑中存在的开裂、渗水等工程质量问题,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对其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本文结合湖南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