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负荷扩压叶栅附面层抽吸对分离流动控制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yuxinm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航空发动机的发展决定着我国航空事业的水平,只有航空发动机达到了先进水平,航空事业才能不断发展进步。作为航空发动机中重要部件之一的压气机的气动性能的高低也是影响航空发动机性能的关键因素。随着压气机负荷的增加,叶栅内的流动分离情况也逐渐加剧,使得高负荷压气机的设计变得较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难题,MIT提出了“吸附式压气机”的概念,而国内哈工大王松涛教授则提出了只在静叶中进行附面层抽吸的高负荷低反动度吸附式压气机设计概念。由于该类压气机动叶采用了低反动度设计,因此其下游与之相匹配的静叶负荷将会升高,故在静叶中需要采用附面层抽吸技术来控制静叶栅中的分离流动,提高压气机的气动性能。本文选择了亚音速和跨音速两种低反动度单级压气机的静叶进行附面层抽吸,研究附面层抽吸对该压气机静叶内分流流动的控制及气动性能的影响。为了使得数值计算结果更具有工程实际应用性,本文在静叶中设计了叶片空腔、抽吸孔或抽吸槽以及端壁引气腔等结构。本文选择Stage35来进行数值计算方法验证,网格数为100万,采用k-ε湍流模型。通过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证明本文采用k-ε湍流模型计算得到的结果是可靠的,本文采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可行。在证明数值计算方法可靠后,本文先以低转速的亚音速压气机静叶为附面层抽吸研究对象,在静叶中通过叶片空腔、吸力面与端壁抽吸孔以及端壁引气腔等抽吸结构进行附面层抽吸。依据原始的压气机分离流动形式,初步设定了下端壁与吸力面联合抽吸的附面层抽吸方案。选择一个“特定的”工况进行数值计算,结果表明,只采用下端壁和吸力面进行附面层抽吸,上端壁区域会出现流动恶化,但是随着抽吸量的增加,流动情况会得到进一步的改善,压气机的总性能会有明显提高;通过调整局部的抽吸量或者抽吸位置的方式,能够使各部分抽吸量重新分配,从而使附面层抽吸效果更显著,证明通过调整局部抽吸方式来改善抽吸效果的策略是可行的。在下端壁与吸力面联合抽吸方式的研究基础上,本文添加了新的附面层抽吸方案,采用了上、下端壁与吸力面联合抽吸的方式,保留叶片空腔等实际抽吸结构。研究了整个工况范围内附面层抽吸对叶栅内分离流动的控制作用以及其对压气机气动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采用上、下端壁双侧抽吸时,附面层抽吸能够很好的控制整个工况范围内的分离流动,且总压比以及效率均有所提升,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适当地增加抽吸量也可获得性能的明显提升,效率最高可达0.91,总压比最高可达1.055。同时本文还对比研究了下端壁单侧抽吸方案在变工况时,对分离流动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显示,单侧抽吸虽然也能够控制近堵点的流动分离,但是特性线中会存在折转点,即级出口背压升高到某一数值时,上端壁区域会出现大尺度的分离流动,压气机的性能会突然下降。而且在折转点前后,不同位置的抽吸量会自动重新分配。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两侧抽吸才能够在整个工况范围内较好的控制叶栅内的分离流动,保证压气机在整个工作范围内都具有较高的效率和总压比。最后本文针对高转速的跨音速压气机进行附面层抽吸的相关研究。首先将吸力面单槽与吸力面双槽抽吸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双槽抽吸具有更好的流动分离控制效果。后续工作选择双槽抽吸结构进行变工况条件下的附面层抽吸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双槽抽吸方案能够在该跨音速压气机级的整个工作范围内都很好的控制超音速静叶栅内的分离流动,能够有效改善压气机的气动性能。同时,通过观察相应抽吸量的变化,发现抽吸量达到一定的数值后就能得到较理想分离流动控制效果。通过两种类型的低反动度压气机静叶中的附面层抽吸研究工作,可以发现无论是在亚音速静叶还是超音速静叶中,附面层抽吸都能够很好的控制静叶栅内的分离流动,能够减小损失,提高压气机的气动性能。
其他文献
以控制策略为研究内容,以提高系统的控制精度和抗干扰能力为研究目标,本文在课题组已有研究工作的基础上采用先进的控制理论及思想,研究了以PLC为控制核心的多功能恒温恒湿系
摘要:当今时代已经进入信息爆炸时代,科学技术水平的迅猛提高使信息技术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当然它也是当代中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技能之一。切实增强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的效率与质量,使其成为智慧课堂,是信息技术教育工作者需要考虑的重点内容,本文将结合信息技术的相关特点,简要探讨营造智慧课堂的相关要素。  关键词:初中教育;信息技术;智慧课堂;当代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
随着世界人口的老龄化,各种疾病发病率逐渐升高,其中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命健康。PD主要临床表现为静止性震颤、运动迟缓、肌强直和步态障碍等运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关系着小学生相应的知识、思维和整体素养的形成,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只是利用一些相应的教学设计和参考答案来进行授课,教师只要按部就班便完成了教学目标。其实这样的教学在某种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陷入定性思维,也呈现为普遍的“高投入、低产出”的尴尬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试图从翻转课堂的角度入手,实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结合,这样能解决
期刊
糖尿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世界性难题,患病率呈上升趋势,无创血糖检测可以降低患者日常监测血糖浓度的不便和痛苦。无创性血糖检测研究中使用较多的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但其
由于其弹性表面,与传统轴承相比,箔片轴承具有诸多优点,已被应用到航空航天等领域中。但是,针对箔片轴承的研究多以气体润滑为主,而在某些特定环境中,不得不以油作为润滑流体时,对油润滑箔片轴承的研究就显得很有必要。结合多叶箔片轴承和波箔型箔片轴承的结构形式,本文提出了新型的油润滑多叶波箔型箔片轴承的结构。本文主要研究计算分析油润滑多叶波箔型箔片轴承的静态特性和动态特性,并搭建了试验台,测量并识别所设计轴
本文分别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制备了水基Fe铁磁流体和水基Fe_2O_4铁磁流体,并讨论了制备工艺对水基Fe_3O_4铁磁流体样品磁化特性、粘度特性和悬浮稳定性的影响。采用毛细法粘度计测量了水基Fe铁磁流体和水基Fe_3O_4铁磁流体的粘度,分析了不同剪切速率、磁性粒子体积份额、表面活性剂含量、温度以及外加磁场强度和方向等因素对铁磁流体粘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磁性粒子体积份额较小时,铁磁流体可以视为
学位
近年来电子元器件功耗增大而尺寸减小,导致微小元件的热流密度越来越大,传统块状热电制冷器已经无法满足需求。而微尺度薄膜热电制冷器具有体积小,与电子元器件集成时不受体积限制等特点,可以满足较大功率密度电子器件的散热需求,特别适合用于解决微型电子器件的热管理问题和进行温控,成为热电制冷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本文利用COMSOL Multiphysics仿真软件建立了热电薄膜制冷器多物理场耦合模型,同时考虑
本文以某企业的385T柴油机为载体,对活塞连杆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动力学以及有限元计算分析。系统地探讨了活塞连杆机构中柔性曲轴的动态应力和疲劳寿命,其中刚性系统所涉及的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