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学视野下的林纾翻译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zmi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章学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诗学理论,事实上也是中国传统译论之枢机。我国翻译史上的数次翻译讨论高潮,基本上均以“文章作法”为核心。这一文章学翻译传统在晚清发展到了巅峰:理论上,严复提出的“文章正轨”之说成为其最后的总结性陈述;而实践最成功、理论体现最完整的则是“林译”——林纾及其合作者独具特色的文言译著,值得专题研究。本文认为林译的灵魂在于以文章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机整合“语内翻译”、“语际翻译”、“符际翻译”(以下称“三译”),重识度、讲义法、有词采,译著独得一境。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在于从文章学入手还林译之本真,构建林纾“三译合一”的文章学翻译体系并确立其译学地位,深化中国古典译学研究、近代翻译史研究和翻译批评研究。所运用的理论主要包括文章学理论、中国古典译学思想、翻译类型学、翻译模因论、翻译伦理等。本文观点创新,认为“林译”同时包括“语际翻译”“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研究依据雅克布逊划分的三种翻译类型,第一次把林纾与其合作者的翻译过程分析为“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两部分:首次澄清林纾的合作者之“口译”实际上是“视译”;首次指出林纾的“笔述”在翻译类型上属于“语内翻译”;同时研究通过文本细读首次发现了林纾在语内翻译过程中有参考原著插图的现象,进而揭示了“林译”中的“符际翻译”现象。本研究的理论贡献在于,经过全面梳理林纾众多的翻译散论,与林纾本人的文章学理论相对照,系统地总结了林纾的“文章学翻译学”理论体系,并提炼出一套有效的术语。研究分为七章。第一章“对林译的再认识”结合翻译模因论探讨林译的译学本真、林译的时代译学背景和林译的文章学体系,目的在于确立本研究采用的理论视角的适用性和实用性。主体部分包括从翻译类型学对林译“三译合一”之本质的重新认识、文章学翻译的内涵和方法、晚清以严译和林译为代表的文章学翻译理论与实践、林译的文章学特色。核心在于发明识度、义法、词采在林纾的文章学翻译理论体系当中的内涵和功能及其对严复“文章正轨”之说的继承和发展。本章对林纾文章学翻译的总结和理论化有助于提升中国古典译学思想的理论性,同时为沟通中西译学理论提供了一套有效的术语和比较合理的理论体系。第二章“林译研究纵横谈”以文章学翻译思想为线索,综述中外有关林译研究的文献。重点揭示文章学翻译思想从晚清的鼎盛时期逐渐被西方译学理论取代的过程,及这一译学发展背景下林译研究的成果和不足。进而论证本文设定的研究目标、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缘由及必要性,有助于反思五四以来我国的译学建设,依托林译研究延续文章学翻译理论体系的译学地位。第三章“林译之识度”结合西方翻译伦理研究的成果和观点,重点阐述“识度”作为文章学翻译立意造境之根本保证的两方面,即守正和立言,并通过文本细读阐释其具体内涵。文章首先依据林纾和魏易的译论阐述“守正”的具体表现,肯定林、魏的翻译伦理,并提出林译独有的翻译热情。在此基础上分析林译籍译著“立言”的文章学翻译方法,及其瀹启民智的翻译策略。林纾的“识度论”对译者才学以及热情的关注足资为西方译学偏重理性分析之补充。第四章“林译之义法”以林纾的文章学文法理论、描写翻译学的研究方法为分析工具,一方面通过文本细读再现林纾依据语篇翻译程式对魏易的视译产品的结构性加工,并以林译比照魏易的独立译著,发掘林译文本中合作者的痕迹。阐明林译对文法规范的自觉接受以及合作者对译本语篇、语句层面的贡献,展示语际翻译和语内翻译在文章学翻译体系中的协作方式。另一方面,文章以林译迭更司的配图小说为据,揭示林译参考插图的现象,并例证林译运用符际翻译的主要方式。以上完成“三译合一”及其在文章学翻译体系中运作方式的论证。林译在“语内翻译”和“符际翻译”两方面打开了翻译类型学在全球译学中的困境,值得另题专门研究。第五章“林译之词采”使用文章学风格规范理论剖析林译标志性风格主要的三方面来源。首先通过整理林译使用的史传文学、古典散文笔法,实例探究“师古”这一文章学翻译规定的风格规范在林译中的系统体现。继而通过对比林译与林纾的古文创作,阐明林译沿袭林纾本人文章风格的具体方式,并证之原文说明林译风格应用之恰当。本章最后通过考察魏易以其西学功力和翻译技术为林译带来的风格特征,论证文章学翻译兼收并蓄的风格生成方式。“师法”提供了建立相对独立的译学风格理论的思考方向,值得专业译者借鉴。第六章“余论:译道精深是文章”以林纾的文章学创作论为纲,进一步揭示文章之学对于建设现代译学的理论启示。研究结合实例阐述“文章学翻译学”对翻译的写作任务的指导原理,重点论述了文章学翻译的翻译过程,并指出林纾文章学理论中的“理”“气”“神味”三个概念的翻译学价值。第七章回顾了本研究取得的主要结论。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林译的成功之根本在于译者精湛的文章学翻译素养,从纯粹的文章之学反观林译可启迪当代译学建设、丰富世界译学理论体系。林纾的文论与译论相互发明,其论“理解”、“文气”、“神味”可据为当代进一步发展文章学翻译理论、丰富现代翻译诗学的重要思想资源。本文的后续研究主要任务是:“符际翻译”的材料有待继续搜集整理;文章学翻译的传统有待充分向前拓展;立足林纾“意境论”构建的文章学翻译体系需进一步丰富。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比较三种内固定方法治疗肱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手术治疗肱骨远端骨折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59例肱骨远端骨折的患者
针对自动化仪表系统易遭受雷击的问题,仪表系统防雷工程的概念已引入仪表设计中.介绍了电涌防护器的概念、分类、主要参数和选型;阐述了不同信号类型电涌防护器的设置原则及
目的观察促红素(EPO)对人血小板活动度和血红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双盲法将3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分为3组;静脉注射EP0100U/kg、静脉注射EP0500U/kg和静脉注射安
以外群体偏好为研究对象,选取针对流动儿童和农村大学生的有关外群体偏好研究,进行综合分析。而目前的研究,更多关注的是流动儿童和农村大学生的人格因素与外群体偏好的相关,
<正>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方法的设计,还是课堂问答、启发引导等等,无一不可用艺术化的要求来打磨和推敲。尤其是一些特级教师的教学,可谓春风化
叙事性舞蹈作品有着自身的历史发展轨迹,虽一直不是舞蹈作品创作主流趋势,但近年来在国内的发展有着较好的势头,成为当前舞蹈创作的新走向。叙事性舞蹈以其特有的叙事方式和编创
本文依据管理机制内涵构成,以吉林省松原市大学生村官为研究样本,采取胜任力模型的研究方法,开展具体建模分析和实践验证。最终基于胜任力模型视角,针对大学生村官管理机制现状和
目前,基于互联网的发展,通过网络支付来完成商业贸易已经成为日益常见一种现象。在电子商务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不可分割的今天,如何才能保证网上支付的安全性和便利性,已
随着媒体经营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媒体在传播上的行政属性已经逐渐淡化,媒体在传播上的界定基本上划分为全国性频道与区域性频道。全国性频道的范畴相对固定,具有全国收视、全
分子标记技术以其操作简单、灵敏度高、分析结果准确可靠等优点,已被广泛用于药用植物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中。本文主要介绍了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