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传统村落建筑再生利用研究——以房山南窖村为例

来源 :北京林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clmq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约有百年以上甚至千年以上建村历史的古老村落,历史文化价值极高,本身就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面对以城镇化所带来的冲击为首的诸多原因,许多传统村落正在走向消亡,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受到了威胁。本文研究的范围为京郊地区传统村落。基于对现有文献,观点,案例的整理归纳,总结了从多方角度探讨传统村落保护的可能和具体措施。通过对北京地区传统村落的分类和总结,建筑特色、利用现状和再生利用的策略、方法和技术的概括,形成适用于北京地区村落建筑改造方式的普遍性总结。立足于现状调研和史料整理分析,选择北京房山区南窖村为个案研究对象。并选取特色性空间更新和重点院落改造设计,以期在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和产业发展的指引下,研究村落建筑如何再生利用。  本文共分为六章。第一章从课题背景,缘起开篇,介绍了传统村落保护现状及存在问题,对研究对象进行了界定,提出了论文的内容和研究框架。第二章为文献综述,分析总结了相关学者对传统村落问题的研究现状。从农村人口问题、乡村经济与产业转型、传统文化、建筑及空间的更新等角度研究不同因子对传统村落及建筑保护的影响,创新地将建筑再生利用作为解决以上问题的媒介。第三章作为现有方法与实践分析,总结出京郊传统村落建筑更新利用的基本原则、空间层次和内容,为后文建筑再利用提供了理论框方法。第四章在古村落可发展的思路上提炼村落特色性公共空间,探讨新旧建筑如何协调,继而从古村落旅游开发,文化创意产业,乡村生活提高三个愿景上,结合现有研究案例中的建筑改造方法综合分析。第五章则以南窖村为个案研究,阐述南窖村的历史渊源,概况,物质空间构成,文化特色,建筑构成元素,建筑空间形态等。并通过选取重点院落进行改造再利用设计方案,总结适用于京郊传统村落民居建筑保护更新的技术手段、方法等。第六章为可推广的方法总结与反思。
其他文献
基于现阶段我国城市社会的快速转型以及其对城市空间的影响,本论文从中产阶层形成、成长与流动的角度,对城市居住社区的发展变化进行了相关分析与研究。本论文以南京城市为例,分
  目前北京旧城“大杂院”的破败危旧以及如何进行更新和改造的问题受到了学者们和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正是针对这种现象而引发的对四合院蜕变成“大杂院”后产生的特点、问
将大学校园的形态更新与城市建立互动关系,是现代大学与城市创造互利共荣局面的其中一个内在要求.全文可以分成三个部分.第一章是第一部分,对理论研究的对象,背景以及研究的
我国湿热地区经济活跃,人口密集,研究该区域的居住建筑与地方气候的关系,拓宽了理性的设计思路,提高了居住建筑设计中逻辑思维的含量。 本文以结合气候的设计方法为论文的切
城市历史风貌区的保护与更新是一个谈论很多的话题。城市历史遗存的保护目的在于延续人们对城市历史的独特记忆。当前对老城区的保护和更新在实践层面上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该文从建构的角度出发,通过对建筑师作品的案例研究,试着探讨建筑的本质;涉及到理念对构造和细部的影响、构造的视觉表现以及多重感知对建筑的影响等内容,希望从中获取对提高
近些年,随着大型文化中心在各地的兴起,文化中心及其外部空间逐渐成为市民休闲文化生活必不可少的活动场所。然而国内许多文化中心的外部空间却存在着盲目追求形式感而忽略参与
改革开放后,伴随市场经济的深入转型,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乡长期对立产生的问题与矛盾日显突出。在此新形势下,规划行业积极引入热点的“城乡一体化”理念,山现了一些直接以“城乡
  城市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保护北京历史文化名城是要在发展和保护中找到一种有机的和谐,使二者相得益彰。在北京现代化进程中对旧城的整体保护是迫在眉睫的,北京“十一五”时
当前,城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环境问题,这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直接威胁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绿化以其独特的绿化美化功能和改善城市微气候、缓解城市热岛的环境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