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马克思的需要理论看以人为本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drong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人类诞生之日起,围绕人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系列问题都成为各国学者们研究和探讨的重点领域。对人的一切问题的思考和研究是马克思创立新思维的重要前提。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关注使马克思和恩格斯成为革命民主主义者,并且把这份关注转变为共产主义者的主要动力。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第一次提到了人的需要问题。这是一个半世纪之前学者们对人的需要问题的重视,同时也表明了当时人们对现实生活中的人开始关注了。其实在马克思创立需要理论之前,人类古代就已经有关于人的需要问题的记载了,只是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对于有着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中国,关于人的需要的论述是不胜其数的,但是他们的需要理论大多数都是以“欲望”的说法来记载的,其意义是相同的。在西方,对人的需要问题的论述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哲学家的著作里。不管是西方的还是东方的人的需要理论,也不论他们是出于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还是为了宣扬宗教神学的目的,总之,他们的需要理论对今天我们继续研究人的需要问题提供了理论来源和理论支持。新时期,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提出的“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并结合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体现了我们关注人、重视民生和尊重人权,真正把人们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取向。但是,在经济高速发展的背后,伴随着各种复杂矛盾的接踵而至。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提出“以人为本”的思想观,重新唤醒了我们对马克思需要理论的再认识。一个半世纪的今天,人的需要问题更加多元化了,并且已成为哲学、政治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的重点问题和热点问题。本文从哲学、政治学等多个角度来研究“以人为本”,从“以人为本”产生的思想来源到马克思对以人为本的理解,用多学科交叉分析方法探讨了马克思的需要理论与以人为本的关系。通过分析马克思的需要理论,尤其是结合每个时期的社会现状及其发展变化,全方位、多层次地深入研究以人为本与人的需要问题的关系,能更加深入地体会到广大人民群众真正所需是什么,更加合理地建立一个能够满足广大人民群众需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其他文献
"当然"是汉语中的常用副词,笔者分析了"当然"句中"上、下文"的语义关系,概括出"当然"句的六种语义结构模式;根据"主位—述位"理论,认为"当然"的本质功能是人际功能,而篇章功
为了避免如Wi Max,WLAN和X频段卫星系统等窄带通信系统对超宽带通信系统的影响,该文提出一种具有可控三陷波特性的超宽带天线。该天线通过在辐射贴片和接地板上开槽,并在基板
近现代意义上的宪政是西方政治发展和法律文明演进的产物。宪政之于中国,虽然是近代以来才流入的舶来品,但经过中国文化一百多年的洗礼以及中国共产党人九十年的不懈追求,当
目的探讨急诊科血培养阳性病原菌的分布特征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情况,为急诊科医生给予患者及时、合理的初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提供实验室依据。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8年12月急
政府组织与民间社会应对灾害的方式具有明显的差别,前者的“应对”是一次如何将灾害社会化的共救过程,而后者的“应对”则是一种互助式、内省式的自救行为。这种差别主要由两
作为河北农业大学的一名教师,王秀伶时刻牢记"崇德、务实、求是"的校训,尽责教书,大爱育人,勇于创新,锐意进取,身体力行地诠释着怎样做一名优秀教师和科研工作者。
民粹主义是一种十分复杂的国际化的政治现象和政治思潮。作为一种政治现象,民粹主义出现在世界各地,出现在一些政治家、思想家的言论之中;作为一种政治思潮,民粹主义在各个国
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中国化,就是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人权思想的基础上将其正确地应用于中国的人权实践,并不断将人权实践的经验升华为人权理论,以新的人权理论丰富马克思主义
水在0~4℃之间热缩冷胀,在4℃以上热胀冷缩,因此其密度在0℃以上会随温度的升高而先变大后变小,这会导致水温可能出现分层分布.本文将对水在4℃以上其温度是否会出现分层分布
据媒体报道,日本新当选的首相营直人大学毕业后.参加专利代理人考试三次落第,第四次合格;并在担任专利代理事务所所长时开始从事市政活动。(参见6月5日的《北京晚报》和《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