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的代谢及其代谢产物制备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ilem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物代谢研究是新药开发和研究中的关键环节,对代谢产物及其代谢过程进行深入分析可以明确药物发挥药效和引起毒性的机制,从而确保药物的安全性,为药物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传统中药千金子(Euphorbiae semen),来自大戟科植物续随子Euphorbia lathyris Linnaeus的干燥成熟种子,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一部)记载,千金子有毒,功效有“逐水消肿,破血消癥”,主治“水肿,痰饮,积滞胀满,二便不通,血瘀经闭”。然而在《中华本草》中注明:千金子对胃肠黏膜有刺激作用,对中枢神经系统也有毒性作用。通过文献调研,表明千金子的主要毒效成分为二萜类化合物,但目前关于千金子二萜类成分的代谢仍然缺乏研究,为千金子这一有毒中药的临床安全使用带来了困难。因此,本课题以千金子质量控制指标性成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烷代表性成分巨大戟醇为研究对象,开展了全面的体内外代谢研究,探讨了其潜在的代谢机制,并通过体外细胞实验对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原型及其代谢产物的活性和潜在毒性进行研究,为千金子安全、合理、可控的临床应用提供数据支持与参考。1、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联用(Ultra-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coupled with quadrupole time-of-flight mass spectrometry,UPLC-Q/TOFMS)技术,结合UNIFI数据处理系统,建立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代谢产物的快速、高效的定性分析方法。通过体内外代谢实验,最终鉴定了千金子甾醇代谢产物31个,巨大戟醇代谢产物18个。此外,通过预实验发现雅致小克银汉霉(Cunninghamella elegans)微生物转化模型能够模拟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体内代谢过程。2、根据上述研究提供的线索,利用大规模微生物转化实验和化学水解实验制备了代谢产物,基于一维和二维核磁共振技术(One-and two-dimensional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1D和2D NMR)的结构鉴定,并与体内代谢产物的质谱信息和保留时间进行比较,首次确证了12个千金子甾醇代谢产物和3个巨大戟醇代谢产物的准确结构。进一步分析代谢产物类型和代谢途径发现,千金子甾醇的I相代谢反应主要涉及羟基化、水解和氧化反应,Ⅱ相代谢以磺酸化和葡萄糖苷化为主;巨大戟醇的I相代谢主要涉及羟基化和氧化,Ⅱ相代谢以磺酸化和葡萄糖醛酸化为主。3、基于体外代谢稳定性实验和细胞色素P450(Cytochrome P450,CYP450)酶代谢表型实验,推断千金子甾醇代谢部位主要涉及肝脏、肠和胃,CYP3A4、CYP2E1和CYP2A6是参与千金子甾醇代谢的最主要的亚型酶;巨大戟醇代谢部位主要涉及肝脏和胃,证实CYP2A6和CYP3A4参与了巨大戟醇的代谢。通过大鼠体内药代动力学实验(口服给药100 mg/kg),得出千金子甾醇血药浓度极大值(Cmax)平均为300.60ng/m L,给药达峰时间(Tmax)平均为6.00 h;巨大戟醇血药浓度Cmax平均为3269.10ng/m L,Tmax平均为0.49 h。这些结果为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体内代谢机制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4、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模型和糖氧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损伤PC12细胞模型分别考察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代谢的生物活性;以4株人源细胞模型考察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的细胞毒性。结果表明,千金子甾醇代谢产物Q3(20-hydroxyl euphorbiasteroid)、Q24(epoxylathyrol)和Q25(15-deacetyl euphorbiasteroid)对人心肌细胞AC-16和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的细胞毒作用显著,其中Q3对细胞AC-16和HK-2的IC50值分别为17.86±0.19μM和22.65±0.25μM,Q25对细胞AC-16和HK-2的IC50值分别为3.60±0.04μM和16.11±0.18μM;相比于原型巨大戟醇,其代谢产物对四株细胞的毒性较小。在体外抗炎实验中,发现代谢产物Q24和Q25对LPS诱导的RAW 264.7细胞释放NO有一定的抑制效果,IC50分别为23.15±2.31μM和19.39±1.59μM。在体外神经保护实验中,发现巨大戟醇丙叉化产物(J-4和J-5)和代谢产物M4(19-hydroxyl ingenol)对OGD/R损伤的PC12细胞均有保护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千金子甾醇代谢产物Q3、Q24和Q25可能具有潜在的毒性作用,巨大戟醇代谢产物M4可能具有一定的神经细胞保护作用。综上所述,本课题建立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基于UPLC-Q/TOF-MS的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完成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体内外代谢的定性表征;并且结合微生物转化和化学水解方法,制备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代谢产物,进一步明确了代谢产物的准确结构和代谢途径;初步探讨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的代谢机制;研究了千金子甾醇和巨大戟醇及其代谢产物基于细胞模型的毒性和生物活性,为进一步明确千金子药材的体内效应物质基础提供了较好的数据支持。
其他文献
嗜热链球菌是酸乳、干酪等发酵乳制品的主要发酵剂。嗜热链球菌产生的游离胞外多糖(free exopolysaccharide,f-EPS)是天然的质地改良剂,并且具有抗氧化、免疫调节和抗癌等益生特性,因而成为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发酵产物之一。分析f-EPS生物合成调控机制,使嗜热链球菌能够可控且稳定的产生f-EPS是研究者所关注的重点。本研究以高产f-EPS的嗜热链球菌937为研究对象,在限定化学成分培
学位
剪切变硬胶(SSG)是一种交联度较低的聚硼硅氧烷高分子材料,具有独特的率相关力学性质。在自然状态下,SSG模量较低,呈现出柔软与塑性地状态,容易在外力或者自身重力作用下产生不可回复的塑性形变;然而在受到高应变率的外载荷时,SSG由黏流态迅速相变到橡胶态甚至玻璃态,储能模量、屈服应力、弹性模量等力学特性发生大幅度增强,同时耗散大量的能量。在撤去外载荷之后,SSG又能回复初始状态。这种适应于外界应力场
学位
钙钛矿量子点(PeQDs)具有荧光量子效率(PLQY)高,发光颜色易于调控以及光谱半峰宽窄等优异的光学性质,因此受到学术界和产业界的广泛关注。经过不到十年的发展,使用PeQDs作为发光层的钙钛矿量子点发光二极管(PeQLEDs)已经具备了可以与有机发光二极管(OLEDs)和传统无机量子点发光二极管(QLEDs)相媲美的器件性能,有望成为新一代显示和照明技术。然而,PeQDs表面配体动态结合的特点使
学位
地球中下地幔深度范围内广泛分布着大量小尺度的弹性异常体,它们形态复杂、分布广泛,通常被认为和板块俯冲或地幔热物质上涌等大尺度地质构造活动有关。然而也有研究认为,中下地幔异常体的分布可能代表了某种全球性的特征,如:地幔化学成分或粘滞系数异常等。研究这些异常体的物理性质和分布规律将对我们厘清这些异常体的来源以及认识地球深部矿物组成和动力学演化历史提供重要的线索。本文首先针对西北太平洋鄂霍茨克海地区的深
学位
目的:结合网络药理学和代谢组学方法探讨蒙药嘎日迪-5味丸治疗佐剂性类风湿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1.网络药理学研究:采用网络药理学方法,搜集嘎日迪-5味丸的全方有效成分并查找相应作用靶点,然后和RA致病靶点进行深度比对,构建“药物-有效成分-作用靶点-RA”关系图和PPI蛋白质相互作用图并对关键作用靶点蛋白进行数据挖掘。通过对GO功能富集分析和KEGG传导信号通路富集分析的研究,预测相关信号调控通
学位
人类的发展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能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尽管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点,但是目前来说,占据人类发展的主要能源还是化石燃料。探索高效低污染的清洁能源已经愈来愈被人重视。鉴于此,中国提出了“碳达峰”与“碳中和”的目标。伟大目标的实现需要依靠绿色和环保的技术,而半导体光催化技术通过光催化剂可以将可再生的太阳能转化为化学能,应用前景十分广阔,对解决上述问题有着很大的帮助,从而得到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
学位
背景溃疡性结肠炎(UC)属于炎症性肠病(IBD)范畴,患者多以腹泻、腹痛、脓血便为主要表现。肠道内微环境稳态的破坏可能是UC发生发展的始动因素,饮食对于肠道菌群分布及其代谢物影响显著。饮食方式西化可能是促进发展中国家UC发病率上升的原因之一。黄蜀葵花是锦葵科植物黄蜀葵的干燥花冠,《本经》将黄蜀葵花称为“疮家要药”。陈玉根教授根据UC的临床表现,认为UC属于“肠内疡”范畴,提出“内疡与外疡同理,内疡
学位
聚芳醚是一类稳定性高、力学性能优良的无定形或半晶态的工程塑料。近年来,聚芳醚被广泛应用于有机光电子材料领域,并展现出独特的优势:一方面,聚芳醚合成方法简单,无需过渡金属催化剂,避免了金属催化剂残留对聚合物发光性质及器件性能的影响;另一方面,主链共轭单元之间由氧原子连接,使聚芳醚既具有高的三线态能级,有利于抑制三线态激子的能量回传,又能保持共轭单元的电子结构,有利于提高导电性,增强载流子的注入与传输
学位
第一部分基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和危险因素的中国人群结直肠肿瘤性病变风险分层模型的建立和验证:一项性多中心前瞻性研究研究背景:我国的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发病水平近年来快速上升,正逐渐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癌症。但由于我国结肠镜资源有限和CRC分层筛查策略尚未建立,我国CRC的早期诊断率和五年生存率都明显偏低。因此,本研究旨在建立和验证一项基于粪便免疫化学检测(fec
学位
目的 探讨肿瘤标记物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CA199)、糖类抗原724(Carbohydrate antigen,CA724)联合窄带成像(Narrowband imaging,NBI)内镜技术对早期胃癌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0月于我院住院并行外科根治手术的胃癌患者5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