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味文化”:历史脉络及城乡关系分析

来源 :浙江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d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土味文化”的历史脉络为踪迹,综合传播政治经济学与文化研究的视野,从“土味”背后隐含的乡土性和美学语法两条线索出发,通过对其近70年的话语分析和文本分析,力求对城乡断裂、阶层对话、雅-俗文化的动态关系进行分析。以此为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城乡关系变迁机理的研究引入一个新的视野,进而体认媒介公共性边界的拓展、文化领导权的延伸,以及全球化背景下乡土性之于全球数字资本主义的反噬;并以此纠正目前学界对“土味文化”研究时所预设的“抵抗-收编”框架,同时反思城乡中国议题背后隐含的二元视角与后殖民主义思维。
  本论题以“土味文化”为文化切片观察其背后的历史脉络及城乡关系。理论上综合了文化研究与传播政治经济学的视野,以强调文化表征与社会结构的紧密关联,进而避免亚文化研究中常常存在的文化自外于历史演进与社会结构的局限性。文章框架的搭建围绕文森特·莫斯可商品化、空间化、结构化的分析理路展开,辅以法兰克福学派的理论取向与葛兰西的霸权学说进行文本与话语分析,尝试建立一个既有宏观结构又有微观视域的研究框架。
  第一章绪论阐释了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现有研究成果、研究意义、方法与创新性等内容,确定论题的切入视角,同时搭建起文章的整体思路与架构。
  第二章《“土味”的商品化:乡土文学以来“土”的意涵嬗变》以乡土文学为起点,对左翼时期的文学、十七年时期乡土电影、90年代人文精神讨论、千禧年之后的杀马特、非主流、互联网时代的“土味文化”这一过程中“土味”的能指与所指的变化展开爬梳,“土味”的意涵之嬗变符应了中国的大众传媒从重教化轻审美的意识形态宣传到普遍商品化的过程,而这一商品化的转变与中国城乡关系的历史演变互为说明。
  在第三章《“土味”的空间化:重构中国城乡的媒介画像》中,以新媒介技术入手,指出大众传媒和传播技术突破原有的时空桎梏,在赛博空间重塑了“共在”感,并使“土味文化”完成横向与纵向的媒介布局。此外,城市与乡村的相遇与冲突对照全球与地方(西方与他方)的关系,有别于计划经济时代的人民性和传媒公共性。因此本章围绕新媒体技术对城乡的介入、“土味文化”的跨媒介集中和全球化三个层面展开对“土味文化”空间化的讨论。
  第四章是《“土味”的结构化:从陈奂生到giao哥的主体性问题》。对“土味文化”商品化与空间化的分析最终引向的是结构层面的思考。“土味文化”成为了先行于调整中的城乡阶级/阶层关系、社会结构的虚拟语气,它以奇观化的姿态为小镇青年主体性的锻造注入文化领导权,而“土味”制造的“共识”在资本和权力的作用下再次走向结构化的路径。
其他文献
学位
阅读在外语教学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自古德曼提出自上而下的阅读模式以后,阅读研究的中心已由“阅读结果”转向“阅读过程”,因而深入研究学生的阅读策略也就显得越来越必要。早期对阅读策略的研究重点集中在描述不同阅读水平的学生使用策略的差异性;近年来,阅读策略研究的重点已经转向为探索一些普遍有效的阅读策略。早期探索普遍有效阅读策略的研究主要采用了定量的方法,如实验法;近年来,为了提高研究结论的信度,阅读
学位
近年来,短视频成为新媒体环境下继微博、微信公众号之后少数民族文化传播的新平台,“抖音”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抖音”让更多的人能直观地接触到少数民族民俗民风,感受到少数民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旅游资源。穿青人作为贵州特有的一个未识别少数民族,在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发展中,也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贵州少数民族文化,构成了贵州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部分民族文化正存在流失的危机,因此,传播
学位
自2002年南京电视台民生类节目《零距离》栏目的开设,民生新闻这一概念初次呈现在大众眼前。这一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为指导原则、百姓身边事为报道主题、“以人为本”作指导思想的新闻栏目一经推出便获得了广泛认可,屡创高收视率的佳绩。《零距离》节目的爆红引来其他媒体的竞相模仿。一时间民生新闻风头无二,电视的黄金时段充斥着民生新闻节目。然而,民生新闻的泛滥却导致了诸多弊病的出现:为了收视率不惜
学位
“人设”一词起源于二次元漫画中的人物设定,后来逐渐扩展到影视角色以及现实生活的人物中,用来表示特定的人物形象。近年来,流量明星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明星“人设”随之成为热词,“人设崩塌”现象也频频发生,许多明星都是“成也人设,败也人设”。这一切都与粉丝的参与息息相关。粉丝参与时代的明星与大众传媒时代的明星相比有了更多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过程中粉丝的力量也日渐壮大,成为明星发展过程中重要的一环。  
学位
1981年,美国报告了世界第一例艾滋病病例。此后,艾滋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截至2018年,全球感染者逾3790万人。1985年我国报告首例艾滋病患者出现。1985年8月2日,《人民日报》第一次报道了“艾滋病”方面的科研进展,题为:《美科学家研究爱滋病病毒取得进展》,当时使用“爱滋病”而非“艾滋病”,可见艾滋病议题报道早期存在“污名化”现象。2003年是《人民日报》艾滋病报道的拐点。这一年,在胜利抗
学位
“刷屏、蹲点、秒杀”,电商借助直播这一沉浸式“场景”打造的电商直播平台赋予了用户新的互动和消费体验。电商直播用户可以通过点赞、抽奖等互动方式参与直播进程,也可以通过实时弹幕与主播进行互动反馈。然而,电商直播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泛娱乐直播,完成“直播卖货”的营销目标是该类型直播的核心诉求,“边看边买”的购物模式也创造出普通网购场景下所没有的消费文化。  本文选取电商直播平台及其用户作为研究对象,结合互
1990年以来,中国电影导演处女作中的共同现象是从宏大叙事转向对个体生命经验的表述,青年导演以此彰显自我身份并且审视社会现实。本文以近三十年来的中国电影导演处女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导演处女作的共性基础上,从社会变迁、电影创作、个人经验三个层面分析产生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  本文第一章考察了中国导演处女作关于个体生命经验表述的共同现象,并分别剖析这一表述在第六代导演处女作和新生代导演处女作中所具有的
学位
在网络内容生态不断发展的背景下,当今互联网中的内容形式日趋向着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方向不断发展。大众接触到的信息在数量上迅速增加,新的内容形态也在不断的诞生和演变。近期一种“土味”现象在互联网悄然走红,凭借乡村题材和独特风格吸引了大众的关注。借助短视频、直播等呈现形式,网络中衍生出了不同类别的土味内容。土味视频作为一种短视频形式的“土味”内容,也逐渐发展出了不同的类型。  土味视频作为一种内容载体,在
学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空间也成为大众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与互动渠道。作为人类维持关系的交流工具,语言的使用习惯与使用方式也在发生着变迁与更迭。在当前社交媒体日益发展的今天,网络流行语以自身特有的方式改变着文化形态与社会舆论,甚至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形态,因此针对网络流行语的研究是势在必行的。  本文以2008-2018年的网络流行语为例,结合传播学、社会学、语言学等理论先就网络流行语的国内外研究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