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影响机制研究

来源 :吉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210136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我国人口集聚现象开始进入快速发展模式,大规模人口为追求更好的自身发展向大型城市迁移,为当地带来丰厚的人力资本,从而为城市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可靠的劳动力基础,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底全国迁移人口达到2.6亿,其中1.7亿人口选择将城市作为迁移目的地,人口向城市集聚的现象尤为显著。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国家人口发展规划(2016—2030年)》中指出,对人居环境临界适宜的地区,基本稳定人口规模,鼓励人口向重点市镇收缩集聚。对人居环境适宜和资源环境承载力不超载的地区,重视提高人口城镇化质量,培育人口集聚的空间载体,引导产业集聚,增强人口吸纳能力[1]。基于此,本文从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发展现状入手,着眼于中国超大城市集聚效应的影响机制研究,同时将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纳入到Logistic回归模型中,分析各变量对流动人口在超大城市内长期居留意愿影响机制,再利用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中介效应模型以及门限效应模型,对超大城市人口集聚、产业集聚与创新集聚之间的影响机理进行进一步分析,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未来我国超大城市三种集聚效应影响的对策建议等。通过对国内外现有文献的梳理总结后发现,国内外学者对于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和创新集聚方面的研究已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但却存在着三个方面的不足,首先,大多数文献分析的是人口集聚对产业集聚的影响,或产业集聚对创新集聚的影响,而对于人口集聚与创新集聚之间的研究文献相对较少,将三者统一纳入研究框架内的研究成果更是微乎其微。其次,在部分研究三种集聚效应的研究成果中,缺乏考虑某一要素的中介传导效应或门限效应,导致影响机制研究无法形成较为全面的理论系统。最后,目前大多数文献的研究对象均选择省级层面样本或地市级样本,缺乏同级别城市进行纵向比较的研究,而对于中国超大城市的比较性研究更处于有待完善补充的环节。因此基于现有文献存在的三个不足之处,本文遵循“研究基础-阅读经典理论文献-分析问题现状-构建理论模型-实证分析-概括结论-提出对策建议”的思路,进一步展开深层次研究,主要提出以下结论:第一、在构建以北京、天津、上海人口集聚发展对比框架后发现,北京市具有常住人口受教育水平较高、上海市具有外来人口比重较多的特点,同时根据人口集聚指数测算得知,北京市人口集聚指数同比其他两个城市增幅最快。在通过Arcgis技术测算了2000-2015年北京、天津、上海人口集聚空间关联格局后显示,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例的中国超大城市人口集聚现象呈现“中心-外围”及“点轴状”分布结构,辖区等级变化幅度较小,保持长期稳定的一致性,而Moran’s I指数和LISA图结果表明,中国超大城市出现空间强相依特征,且总体呈现稳定上升趋势,分城市方面,北京市人口集聚现象开始由东城区、西城区向周围城区转移,已开始形成稳定的发展极。天津市人口集聚现象呈现出长期稳定的一致性。上海市人口集聚现象变化幅度较小,但浦东新区受到政策调整影响,呈现不显著的空间结构。第二、通过将以北京、天津、上海为例的中国三大超级城市进行对比后发现,三大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均呈现逐年上升趋势,迁入人口普遍以男性为主,且具有从事行业相似和受教育水平快速上升的特点。在实证研究方面,影响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居留意愿的影响因素出现显著地区差异现象,北京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受其婚姻状况和本周工作时长双重影响,天津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受其受教育年限和流动时间双重正影响,上海市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受其性别和收支水平双重正影响,但从总体来看,中国超大城市流动人口年龄状况对长期居留意愿影响显著性较差,各年龄段分布对流动人口的居留意愿影响较低,同时性别和住房支出等因素对流动人口长期居留意愿影响显著性较低。第三、根据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二产业集聚与轻工业产业集聚受到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影响,均会显著影响人口集聚的发展,且呈现出负向影响机制,从中短期角度来看,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的累积效应为负,对人口集聚具有微弱的阻碍作用,但从长期角度来看,这种负向效应会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出现拐点,逐渐形成促进人口集聚效应的影响机制,并随着高耗能产业向周边城市扩散,产业集聚的推力作用增强,带来人口集聚现象的持续发展。第四、在探究创新集聚与人口集聚影响机制下,通过动态面板模型和面板向量自回归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具有显著的推动性作用,从中短期角度来看,高校课题密度的正向作用会随时间推移而被持续放大,但从长期角度来看,高校课题密度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拐点,整体脉冲函数模型呈现“倒U型”曲线,正向作用会出现逐步缩小的趋势,而专利授权密度的正向作用同样存在拐点效应,这种正向效应会随着人口集聚的进一步发展而逐渐缩小。第五、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中介传导效应研究中,利用温忠麟和叶宝娟的中介效应模型检验方法解释三种集聚效应的传导理论机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在创新集聚影响人口集聚的过程中,产业集聚会作为中介变量产生传导作用,且呈现负向影响机制,但从整体来看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影响机制仍然为正,产业集聚作为中介效应对总效应的解释度较低,即在创新集聚促进人口集聚的过程中,有10.2%是通过产业集聚实现的,从而发现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中介效应非完全中介效应,而是为部分中介效应。第六、在人口集聚、产业集聚、创新集聚的门限效应研究中,利用Hansen的门限效应模型解释在产业集聚影响人口集聚的过程中,创新集聚是否会存在门限作用的理论机制,发现创新集聚影响人口集聚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门限估计值为-0.0637,当中国超大城市产业集聚低于-0.0637时,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回归系数为0.0437,当产业集聚系数大于-0.0637时,回归系数上升至0.0716,意味着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有所上升。同时通过门限效应,得出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存在单一门限效应,门限值估计值为-0.1657,当产业集聚指数大于-0.1657时,产业集聚的回归系数由-0.2073下降至-0.664,表示产业集聚对人口集聚的阻碍作用有所上升。而通过门限效应对创新集聚和人口集聚的门限效应分析发现,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存在双重门限效应,门限值分别为-4.2649和-1.8766,当创新集聚指数位于-4.2649和-1.8766区间时,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回归系数由0.0077上升至0.0414,当创新集聚指数大于-1.8766时,创新集聚的回归系数上升为0.0838,表示目前我国超大城市创新集聚对人口集聚的促进作用会随着创新指数的上升而逐渐扩大。
其他文献
碳点(CDs)作为一种新型零维发光碳纳米材料,因其独特的光学性能、优异的电子传输能力、良好的生物相容性、低毒性和化学惰性等特点受到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在化学传感、生物成像、药物运输、催化、电化学等领域起到重要作用。将碳点与其它功能材料结合,可以综合两者的性能优势并弥补单个材料的缺点,它们之间的协同作用可使复合材料具有增强的光/电性能。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etal-organic Framewor
本文研究拟线性椭圆型方程的几类自由边界问题,考虑了两类流体流动模型,包括亚音速喷流模型和亚音速-音速管道流模型.本论文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亚音速喷流问题.这是一个在音速位置发生退化的拟线性椭圆方程的自由边界问题,在自由边界与固定边界交界处,解的正则性较弱.通过椭圆方程理论的一些方法和技巧,我们考虑相应的正则化方程的固定边界问题,得到该问题的适定性结果.接下来,由于区域的无界性以及问题在流线上满足
在这篇论文中,我们研究了 Hom-预李代数及其上同调理论.作为Hom-预李代数的上同调理论的应用,我们研究了 Hom-预李代数的形变理论,扩张理论和Hom-预李双代数.首先,我们定义了 Hom-预李代数的表示,并且给出了 Hom-预李代数的上同调.我们定义了 Hom-预李代数的线性形变,它是由Hom-预李代数的相对于正则表示的二阶同调群所刻画.我们定义了 Hom-预李代数的Nijenhuis算子,
本论文主要针对多时变时滞离散BAM(Bidirectional Associative Memory)神经网络(即,双向联想记忆神经网络)给出了全局指数稳定性判据以及状态观测器的设计方法,并针对多时变时滞离散Cohen-Grossberg型BAM神经网络的状态反馈镇定问题进行了研究,获得了一些易于实现的控制器设计方法,具体如下:首先,简述了神经网络以及时滞神经网络的发展概况,并分析了时滞BAM神经
近年来,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和应用对汽车轻量化技术提出了更高的挑战,车身轻量化研究也成为研究热点。采用多材料混合车身结构是实现汽车轻量化最有效的途径之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FRP)因具有比强度和比刚度高、易于成型和结构可设计性强等优势,近年来受到汽车制造业的青睐。连接技术是多材料车身结构工程应用的关键问题,自冲铆作为一种新轻型薄板材料机械连接技术,在连接异种材料和非金属材料方面具有优势,在车身制造
物种共存取决于生物自身属性及生境异质性等多重因素的综合效应,本研究基于较大空间尺度(21°~35° N)的野外调查,比较了水生型入侵植物空心莲子草与其本土共存种双穗雀稗在形态及化学计量特征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了环境因子对二者属性差异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莲子草盖度和重要值显著大于双穗雀稗(34.3%、104.0%),而双穗雀稗高度显著大于空心莲子草(13.8%)。空心莲子草TN、N:P显著高于双穗
埃塞俄比亚经常受到来自邻国的恐怖主义、宗教极端主义以及直接的政治干涉的威胁,这些威胁破坏了国家的和平稳定,削弱了共存和容忍的文化传统,并进一步侵蚀了对宗教的传统敬畏,加剧了宗教冲突,人们的认同冲突也在其中酝酿发酵,许多基础设施遭到破坏,国家遭受巨大损失。政府经常表示,这些问题不仅是国内的问题,也和其他国家息息相关。对于埃塞俄比亚来说,上述关切和埃及、厄立特里亚和索马里有关,并可以从这三个国家的方面
艺术叙事作为生活叙事的一种延续,是对生活叙事的“典型化”。生活中每个人都处于线性时间之中,时间性是叙事的必然本性。个人生活的线性化相互交织形成复杂、无限多重的社会叙事,只不过这种复杂的生活叙事并不能直接为艺术所用。社会生活的容量无限,但艺术叙事的容量却极为有限。另外,生活叙事的杂乱无序,很难让人去理解、把握,更遑论审美。艺术的意义与价值在此时得以体现,对生活叙事的筛选、提炼、典型化、想象乃至幻想,
中子活化瞬发伽马分析(PGNAA)技术采用透射式或反射式方法进行物料检测,具有无损、非接触、在线、快速等特点。国产PGNAA技术在水泥、煤炭领域已经得到成功应用,而烧结领域的PGNAA技术被美国垄断。这项工作以PGNAA技术为检测手段,应用蒙特卡罗仿真技术对检测装置进行优化升级,采用修正算法消除了烧结混合料自身的伽马自屏蔽、中子自吸收效应,最终实现了烧结混合料元素含量的实时、在线检测。论文的主要工
近年来,数字人文在中国学界方兴未艾。数字人文对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好比在学术圈这个相对平静的湖水中投进一颗石子,泛起的涟漪会波及整个学术领域[1]。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指出:文化遗产保护工程需加快文物藏品数字化保藏,推进数字故宫、数字敦煌、数字丝绸之路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数字博物馆建设[2]。在数字化浪潮中,人文活动在数字技术赋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