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地区场镇边缘区农耕园设计研究——以蔺市古镇农耕园设计为例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icc0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川东地区作为我国西南片区作为一个相对稳定而独立的地理区域,其独特的地理气候、多元文化交流的走廊、交通与经济发达的历史环境下,形成了一批空间环境与民居建筑独具特色的传统场镇。这些传统场镇作为川东商贸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巴渝文化、码头文化、农耕文化等多元文化的综合体现,然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剧,古镇与边缘区原有的平衡协调的关系被打破,近年来对于场镇的关注与保护重心一直围绕着街巷与民居,而漠视了边缘区与场镇唇齿相依的重要联系,场镇边缘区一直处于管理与保护的模糊地带。面对外来文化、城镇扩张的冲击,场镇边缘区被肆意拆建,大量与古镇传统文化不相符的现代建筑逐步侵占了古镇原来和谐自然的边缘环境,“孤岛化”现象、“传统性”缺失、“趋同化”设计等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因此探讨一种合理、可行的场镇边缘区优化方法显得逐渐重要起来。川东地区许多场镇的边缘普遍为传统乡村聚落或农耕自然环境,这些以农耕文化为内涵的边缘区环境形成了与场镇协调共生的空间关系。场镇边缘区的农耕环境或乡村聚落既作为场镇居民生活劳作的空间载体,又为场镇边缘稳定和谐的环境空间。当下人们日益提升的精神文化需求以及对传统文化的回归,促进了乡村文化旅游、乡村观光旅游等多种旅游模式的发展,远离繁华都市回归乡野体验闲适的田园生活成为时下旅游者的诉求。综上所述,本文提出以川东地区场镇传统乡村聚落为原型,通过农耕园设计的方式,以达到织补场镇边缘区空间环境、延续传统田园生活方式、提升场镇旅游环境与体验品质等目的。
  本文主要通过以下四个部分对蔺市古镇边缘区进行农耕园的设计研究。第二章以川东地区传统乡村聚落尤其是依附场镇的乡村聚落为研究对象,对其环境特征、空间特点、民风民俗和构筑技术进行归纳总结,并结合乡村旅游分析场镇边缘区乡村聚落的改造与利用。第三章对蔺市古镇民居建筑进行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整理,分析古镇及历史环境与边缘区现状问题,结合历史语境对古镇边缘区空间结构进行梳理,并提出边缘区的优化的原则与目标。第四章在明确以恢复古镇边缘农耕环境的前提下,对蔺市古镇边缘区进行农耕园设计,并提炼的川东地区乡村建筑与环境特征要素,结合边缘区场地现状条件进行农耕园设计,并实现与蔺市古镇整体的协调、建筑风貌的延续以及现代功能的适应。第五章从构架、屋顶、建筑细部等方面分析农耕园建筑设计中如何保留传统乡村建筑形象烘托民俗风味以及通过现代技术如何改善传统空间的舒适度问题。最后,作者希望能够通过本次实践设计能够为解决川东地区场镇边缘区的现状问题提供一个优化思路,并为地域性的乡土建筑设计助力。
其他文献
【摘要】教是为了不用教,因此语文阅读教学我们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这一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战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内驱力入手,把课堂还给学生。  【关键词】自学能力 自学方法 自学的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186-01  古人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教人以渔,于终身受用无穷。”
期刊
【摘要】学习历史讲究史论结合,论从史出,因此史料的运用在历史课堂教学中是必不可少的,尤其是近年来苏州地区的历史中考中,选择的史料难度和深度不断提升,使培养学生的史料阅读能力、理解能力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重点内容。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以课堂教学中对史料的具体运用,阐述了史料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历史 史料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
期刊
【中图分类号】G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07-02  在路上,寻找,开拓。在路上,思考,成长。  连续三年与九年级的孩子们复习备考,共赴中考,然而每一次的征程带给我的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第一届是自己从初一一手带起来的孩子们,习惯已养成,默契已达成,初三这一年只是收心静心全心拼搏的一年;后两届都是接别人的班级,感觉困难重重,尤其是最后这一届初三,
期刊
【摘要】要构建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班主任应懂得和运用管理艺术,在日常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中做到“爱”、“严”、“勤”、“实”,才能取得真实的教育效果。只有严格要求学生,以班规来形成约束力,用纪律来约束学生,才能形成好的班风与纪律。当然“严”并不是只指上课严肃,课外还是可温和的,与学生交朋友,建立良好的朋友关系,才有利于班级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爱学生 班主任 赏识  【中图分类号】G625.1
期刊
【摘要】班级是学校行政体系中最基层的正式组织,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单位,班级管理是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的一种社会活动,如何有效地进行班级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管理 真心 进步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06-0206-01  大多数成功者都是善于运用自己最大优势的人。他们不但珍惜自己的优势,而且懂得不断地发现和发掘自己的所有
期刊
【摘要】卤代烃属于烃的衍生物,它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有机合成和推断中具有重要的桥梁作用。以模型建构与实验探究为主线,设计了“卤代烃”一课,开展了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研究,这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核心素养,同时还培养了高中化学教师的核心素养观念,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词】核心素养 有机化学 教学策略 实验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
期刊
【摘要】过于严厉的纪律往往使得学生沦为教育中的“被压迫者”,但纪律的存在却未必会导致学生自由的消解。自由不仅能促进学生的道德成熟,促使学生批判能力的发展,还造就学生生命的多样化。所以,学校应赋予学生率性之自由与平等之权利,让学生在纪律上从自律走向他律,取代教育工作者的权力。  【关键词】纪律 被压迫者 教育自由 德育  【中图分类号】G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辅导员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第一线,一个辅导员自身业务水平、素质的高低,工作成效成功与否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成长成才。直接影响着能否培养出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要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中国梦才能顺利实现。德立则人立,德兴则国兴。本文就如何做好高校辅导员立德树人工作做了几点浅显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 辅导员 立德树人 中国梦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期刊
【摘要】学龄前幼儿注意力不集中,时间较短这都是孩子的特性。研究表明孩子分心的程度与年龄成正比:两岁的孩子平均注意力集中的时间长度只有七分钟;四岁为十二分钟;五岁为十四分钟。孩子年龄越大越会逐渐懂得将注意力放在重要位置,而中班年段的孩子在这段时期是最特别的,活动中最容易走神。  【关键词】注意力 引导 优化 集体活动  【中图分类号】R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
【摘要】培养必备品格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中国表达和中国立场。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树立“以乐化人”的教育理念,采取“以乐塑魂”、“以乐扬善”、“以乐立美”、“以乐求真”、“以乐习礼”、“以乐达健”等多元化策略,培养学生“必备品格”,从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关键词】小学音乐 核心素养 必备品格 多元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