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城镇化建设在改革四十多年间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是伴随的问题不断,城市发展不均衡,城市发展以地为本,城市空间无序扩张,城市开放包容性差,空城、鬼城现象频发,与此同时中国的劳动力结构也悄然发生着改变,城市的劳动力市场出现低端劳动力“招工难”和高端劳动力“就业难”,两难并存的局面,城市人口政策上也存在驱除低端人口和大力引进高素质劳动力并存的局面。城镇化质量和劳动力结构水平二者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城镇化质量的突出表现就是城市活力水平,因此,我国在新型城镇化建设中,研究如何提升城市活力与城市劳动力结构水平尤为关键。
本文首先对城市活力、劳动力结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城市活力研究进展、劳动力结构研究进展以及耦合协调方法进行梳理与学习。其次,对京沪穗渝四市的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四市的劳动力结构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劳动力结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城市活力远大于沪穗渝,重庆的城市活力相对偏低。为确定城市活力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前面实证所得出的数据进行了耦合协调分析,发现北京大体处于良好协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广州、上海基本处于一般协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重庆处于轻度失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为探究劳动力结构的四个维度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分别对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劳动力性别结构的水平与城市活力综合得分进行耦合协调,整体上看劳动力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城市活力的耦合协调度较好,劳动力产业结构、素质结构整体上协调度偏低。最后,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在结论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及劳动力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不足。
本文首先对城市活力、劳动力结构等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对城市活力研究进展、劳动力结构研究进展以及耦合协调方法进行梳理与学习。其次,对京沪穗渝四市的城市发展的基本状况与四市的劳动力结构的变迁进行了梳理和对比。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城市活力评价指标体系与劳动力结构评价指标,并对其进行实证,实证结果表明,北京市的城市活力远大于沪穗渝,重庆的城市活力相对偏低。为确定城市活力与劳动力结构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对前面实证所得出的数据进行了耦合协调分析,发现北京大体处于良好协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广州、上海基本处于一般协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重庆处于轻度失调城市活力滞后阶段。为探究劳动力结构的四个维度与城市活力的关系,分别对劳动力产业结构、劳动力素质结构、劳动力年龄结构和劳动力性别结构的水平与城市活力综合得分进行耦合协调,整体上看劳动力年龄结构、性别结构与城市活力的耦合协调度较好,劳动力产业结构、素质结构整体上协调度偏低。最后,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总结,在结论的基础上从城市的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及劳动力政策方面提出了相关建议,并总结了本文研究的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