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县域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也是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其运行状况关系到整个财政体系的稳固,也关系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稳定。依据西方财政分权理论,不同层次的公共产品应当由不同级别的政府提供,这有利于减少信息成本、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对于中央政府而言,地方政府对本地的情况有更加完备的信息,更了解本地居民的偏好。因此,地方政府能够更准确有效地利用地方信息来做决策,能更有效率地提供地方性公共产品,从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并实现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在当前我国地方财政尤其是县域财政领域,存在着财权与事权不相称的问题,集中表现为县域税收收入难以适应县域财政来源的主体需要。由于中央与地方事权范围划分尚不够清晰,存在着交叉、重叠的现象,导致中央与地方的财力划分只能是粗线条的,与实际需要存有一定差距。
本文通过中央和地方政府尤其是县域政府的关系这条主线和政府间事权配置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县域政府财权事权配置问题。从我国政府间纵向财政关系分析角度入手,将地方一级又细化为省级和县级,借此来放大地方财政尤其是县域财政关系问题的表现,得出当县级政府的支出对某项公共产品的产出贡献大于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产出贡献时,中央和省级应该下放较多的权力到县级这一结论。
面对中央、省级、县级多级政府间行为目标不一致问题,无论以财政实力还是以行政权力来衡量,各级政府已明显处于不对等的状态,中央政府显然具有财力和权力的优势,处于主导地位,省级政府次之,而县域政府却面临来自上层权力机构种种事权下放的压力,从而形成县域财政“政策性负担”。
以上问题主要对策还是应落在财权和事权合理配置上,平衡事权财权,完善政府转移支付手段和加快财政监管体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