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域生态市建设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Zoeyh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当今世界各国所寻求的基本发展模式。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中国经过三十年的经济高速发展期,生态问题日益突出,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社会发展的瓶颈,要解决目前出现的各种问题,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视生态环境问题,倡导生态文明,发展循环经济,改变已有的观念与行为方式,构建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其实现的有效载体就是建设生态市。生态市是一个集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经济稳定发展、生态友好型社会、生态文明健康和谐于一体的概念,是自然、经济、社会、文化四个要素在空间运行机制上达到高效、和谐、统一。目前,从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阶段来看,县,特别是县级市已具备创建的经济社会基础,是开展生态市建设的基础力量,同时,由于县级政府事权和财力有限,而且经济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矛盾也较突出,是创建工作的重点和难点。因此,立足县域,从公共管理视角,研究生态市建设的政府行为有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生态市建设问题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的重要性、复杂性决定了只能由政府来履行这一职能,政府是生态市建设的主体,政府行为对推进可持续发展和生态市建设负有不可替代的责任。本文基于从公共管理的视角探求生态市建设。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生态市建设的背景,介绍县域政府在生态市建设中的作用与角色,对目前我国县域生态市建设政府行为的总体状况、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层次分析,在借鉴国内外中小城市生态市建设政府行为的的基础上,依据公共管理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学理论等多学科理论方法,以海城的生态市建设为案例,提出了县域生态市建设政府行为优化的思路与途径,即:在政府转型的基础上,建设生态服务型政府;在政府行为内核上,强化生态服务职能;将生态责任作为行为导向;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完善相关机制;建立高效行为体系。从而促进政府行为在生态市建设中高效运行,使政府行为从整体上达到最优设计、最优决策、最优管理、最优控制,实现系统综合最优化,实现城市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整体协调发展,不断增强区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其他文献
自流人口是我国一直存在的一种特殊人口迁移类型。自流人口不是由政府有计划、有组织地加以迁徙,而是由他们自发地按照一定的需要和可能,从难以谋生的地区自由地迁移到谋生相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快速发展,能源利用水平大幅度提高。在全球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其中全球气候变暖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的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了
背景:国内外近几十年的研究发现,血小板的变化与疾病、药物等因素密切相关,血小板的变化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疾病的发展及预后。对于特重度烧伤病人,有研究报道发现血小板早期
增长极理论自佩鲁提出后,经缪尔达尔、赫尔希曼等众多学者通过不懈地发展论述以及一步步地深入研究,成功地解决了长久以来一直限制和制约着新古典区域增长理论在经济发展和进步
政府为刺激经济的发展,出台了"营业税改增值税"的政策,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但也在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主要从营改增政策对我国融资租赁行业的影响的
目前乡村景观存在诸如规划、建筑缺乏地方特色、乡村自然环境日益恶化、村落邻里活动空间缺失等问题.提出要维持完整的乡村自然景观特色,应根据当地地形分布合理布局,传承乡
目前,我国正处在快速推进城市化建设和发展的关键阶段,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统筹各类市政管线规划、建设和管理,对于解决反复开挖路面、架空线网密集、管线事故频发等问题具
<正>8%增长是潜力,潜力的发挥还需要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政策应该是真正挖掘潜力的政策,而不是赶超的政策。第二,作为发展中国家,确实有各种社会经济问题和矛盾,应该不断深化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发展,由跨国公司主导的国际分工已从初级的产业内和产业间分工向进一步细化的产品工序分工转变,许多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出现了大量的将区域经济和
钱穆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国学家、教育家,他有五十余年的大学教育经历,经验丰富,对大学教育有很多独特的见解。钱穆先生大学教育思想形成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