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记者招待会中的虚假语用预设研究——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中的外国记者提问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bc9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政治离不开语言,对政治语言的研究一直备受语言学家的关注。政治语言中蕴含着许多语言技巧和现象,语言学的相关理论为研究和分析这些现象提供了依据。作为政治语言的一个语类,政府记者招待会的话语具有自己典型的特征。研究发现,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经常使用虚假语用预设这一语言技巧来提问以便达到特殊的目的。然而,目前却很少有研究系统深入的探讨虚假语用预设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提问中的使用情况。  虚假语用预设是语用预设的一种超常使用现象。语用预设是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而虚假语用预设却把非交际双方所共有的知识处理为预设信息。这种预设信息对于交际中的一方来说是未知的或者因为有争议而不能接受的。虚假语用预设的产生可能是非故意为之(客观性虚假语用预设),也可能是为了某种目的而故意为之(主观性虚假语用预设)。本文主要研究主观性虚假语用预设,即外国记者故意使用这一技巧来达到其特定的目的。基于预设理论、虚假语用预设理论和批评话语分析理论,本文构建了理论框架,对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提问中的虚假语用预设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聚焦外国记者使用虚假语用预设在这一特殊语境下的目的、如何通过虚假语用预设来实现这些目的、虚假语用预设运用的主要特点以及所暗含的意识形态的批评性话语分析。  本文以中国外交部例行记者会为例,选取了2014年一年的外交部例行记者会语料,主要用定性分析的方法来分析外国记者提问中的虚假语用预设,辅之以必要的定量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经常使用虚假语用预设进行提问。在政府记者招待会这一特殊语境中,外国记者使用虚假语用预设的目的通常是为了误导公众、抹黑中国政府形象和捏造中国威胁论。制造这些言论的人大多别有用心,另有企图。因此,如果不及时击破这些虚假语用预设,就会给中国政府形象带来极大的负面影响。这些目的通常是通过五类虚假语用预设实现的:无端指责、偷梁换柱、无中生有、歪曲事实、错误类比。其中歪曲事实和无端指责是记者使用频率最高的两类虚假语用预设。在13种预设触发语中,确指描述语和蕴涵动词是出现频率最高的两类触发语。对意识形态的批评话语分析表明,外国记者在提问中经常使用一些带有消极和贬损意义的词来指责中国政府,这正是外国记者和中国政府发言人意识形态不同的体现。外国记者和中国政府发言人各自代表本国的利益和声音,都为本国利益效力。外国记者想用虚假语用预设为所代表的媒体和国家挖掘获取更多有价值的信息,而中国政府发言人不得不击破这些虚假语用预设以便维护中国的利益和政府形象。此外,外国记者经常会引用与其意识形态相一致的国家政要的言论或其他权威机构的评论来支持自己的观点。  本研究有望丰富语用预设尤其是虚假语用预设的理论研究,加深对政府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提问中所含虚假语用预设的认识和理解,有助于政府工作人员及其他领域的相关人员了解记者招待会上外国记者提问中使用虚假语用预设的目的、如何使用虚假语用预设来实现这些目的以及虚假语用预设运用的主要特点和所暗含的意识形态,以便维护中国利益和政府形象。
其他文献
目前,老人医疗装置是当前应用热点之一,引起广泛的关注。本文就该问题提出了一种老人的医疗求救装置的实现方案,详细阐述了该方案设计过程的各个主要模块设计和软件设计。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to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期刊
《圣经》是“一部奇书,具有多方面的珍贵价值和重要意义。神学家视之为无与伦比的宗教经典,史学家视之为世上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家视之为不可多得的文学总集”(张朝柯2003:1),全
索尔·贝娄是二战后美国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作为诺贝尔文学奖及众多其他奖项的获得者,贝娄被看作是继福克纳和海明威之后美国主要的小说家。贝娄善于通过对他所熟悉的知识分子
社会变化是语言发展的直接因素。20世纪以来,汉语词汇系统,也随着社会生活的急剧变化,出现了蓬勃发展的三个高峰期:新文化运动时期,新中国建立时期和改革开放时期。如此纷繁复杂、
D.H.劳伦斯是20世纪英国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也因为他在作品中对性场面的大胆描写而成为世界上最富争议的作家。《查泰莱夫人的情人》是劳伦斯的最后一部长篇小说,也是劳伦斯作品中
2011年8月26日,《矿冶工程》杂志创刊30周年庆祝大会在长沙市麓山大酒店隆重召开。长沙矿冶研究院原副院长、《矿冶工程》杂志首任主编刘宝琛院士,长沙矿冶研究院党委书记王
外交语言是外交活动的重要载体,是体现一国对外政策和捍卫一国利益的语言工具。Nicholson(1950)在《外交》一书中提出了外交语言最普遍的含义,即能够使外交官措词犀利而又不失
随着世界电影事业的发展,以及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的日益兴盛,中外电影交流成为了跨文化交流日益重要的篇章。电影字幕翻译研究成为了重要的环节,并作为一门新兴学科,受到翻译界
在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和发展史上,日本是一个重要的海外阵地。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伴随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中国革命的发展,以留日学生为主的进步知识分子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共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