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

来源 :中国科学院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oyuan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和全球气候的变化,2000-2010年新疆土地利用和土地覆被的时空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该变化显著地改变了地表覆被状态,并对区域气候要素及地表-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进而改变了区域气候的分布格局。本文以新疆为研究对象,以基于TM遥感影像和地形图的土地利用数据为基本数据源,结合modis的植被覆盖度数据以及glass的地表反照率、叶面积指数和比辐射率数据为土地覆被数据,分析了新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时空变化与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WRF模式模拟了2000-2010年新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并从气温和能量平衡两方面揭示了新疆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其时空变化的影响。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  (1)2000-2010年新疆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总面积为1.46万km2,占全疆总面积的0.91%,其中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类型有灌丛开垦成农田、草地开垦成农田、裸地或稀少植被开垦成农田、退耕还草、裸地或稀少植被转化成草地和裸地或稀少植被转化成城镇和建设用地。全区年均植被覆盖度增加了0.003;年均地表反照率增加了0.006;年均叶面积指数增加了0.020;年均比辐射率增加了0.001。  (2)由于2000-2010年新疆的土地利用变化,全区年均气温下降0.009℃,气温日较差增加0.009℃。在不同的季节,土地利用变化对气温产生不同的影响,春季平均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平均气温增加,气温日较差增加;秋季和冬季平均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加。土地利用变化导致年均气温升高的区域有阿尔泰山地、天山南坡山区、昆仑山区,而使得年均气温降低的区域有准噶尔西部山地、准噶尔盆地、天山北坡山区、塔里木盆地,其中,准噶尔盆地是新疆土地利用变化对气候影响最为显著的区域。在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类型中,仅裸地或稀少植被覆盖转换成城镇和建设用地引起年均气温上升,年均气温日较差减小。退耕还草引起年均气温下降,年均气温日较差增加,但气候变化不显著。而其他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均引起年均气温下降,年均气温日较差增加,且气候变化非常显著。  (3)2000-2010年新疆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使全年平均气温下降0.109℃,气温日较差增加0.022℃。在不同季节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辐射强迫产生不同的影响,春季平均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减小;夏季和冬季平均气温降低,气温日较差增加;秋季平均气温上升,气温日较差增加。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使得各区域年均气温均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同时引起大部分区域的年均气温日较差呈现明显的增加趋势。其中阿尔泰山地、准噶尔西部山地和准噶尔盆地的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平均气温的影响较为显著。昆仑山区是各个区域中气温日较差上升最显著的地区,而准噶尔西部山地的年均气温日较差下降最为显著。常绿针叶林的覆被变化对气候效应没有明显的影响。冰雪、裸地或稀少植被覆盖和水体的覆被变化仅在春季使平均气温减小,气温日较差均减小。落叶阔叶林和灌丛的覆被变化仅在春冬两季导致平均气温和气温日较差均减小。农田的覆被变化在春夏冬三季促使平均气温降低,但春季气温日较差减小,而夏冬季气温日较差增大。城镇和建设用地的覆被变化在春冬两季促使气温日较差均减小,春季平均气温减小,而冬季平均气温增加。  (4)2000-2010年新疆大部分主要的土地利用变化对年均气候的影响强度远远高于各类土地覆被变化对气候的影响强度。但由于各类土地覆被变化的面积远远大于所有土地利用变化的面积,因此土地覆被变化对全区区域气候的影响效应远远大于土地利用变化对全区区域气候的影响效应。同时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地覆被变化导致的区域气候效应常常呈现出相反的趋势,但由于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效应大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因此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气候效应往往与土地覆被变化的气候效应一致,而与土地利用变化的气候效应呈现出相反的趋势。由此可见,在研究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区域气候效应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而且可能土地覆被变化对区域气候的影响更为重要。
其他文献
绿地在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受到越来越普遍的认同和重视,无认是城市新区的开发还是城市旧区的改造都离不开绿化的规划与建设。随着城市建筑成区面积的日益扩大,用地类型日益复
能否准确测度和探究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城乡发展差距特征及其成因,是调控城乡差距、建立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城乡统筹发展机制的关键。因此,本论文基于不同类型主体功能区的城
随着遥感应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于遥感数据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并且对于数据的时效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能否在紧急事件发生后,快速获取目标区域的数据,并且快速将卫星获取的数据传输到
极化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具有全天时、全天候、穿透性等特点,在地形测绘、地质勘探、农业管理、灾害监测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然而,由于极化SAR影像特殊的成像机制,极
论文重点研究了植生袋(一种新型植被恢复技术)在生态环境破坏区的应用。论文首先对研究区自然条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充分了解当地生态环境背景,为应用植生袋技术打下坚实的基
早在196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进程已经超过50%,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一直是关注的重点。中国城市化进程,由1978年17.92%提高到2012年52.57%仅用了30余年,尤其是土地城镇化明显快于
时代移转,适者生存;变则通,变则存,变则进。新媒体时代,面临媒介形态多元化大环境,报刊的生存空间依然很大。出路在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思路与形态,转变观念,与时代共舞,善于利
工业化、城镇化和全球化背景下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和土地利用的急速变化使能源消耗与碳排放不断提高,城市集中了全球75%的碳排放,而且其空间形态对能源消耗发生着结构性的作用。
一段时间以来,党报面临着来自都市报和新媒体的双重夹击,北京的媒体密度高,这样的压力对地方党报《北京日报》来说尤为突出。面对传媒格局的调整和市场竞争的压力,近年来《北
随着全球变暖问题的日益突出,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影响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干旱区生态脆弱,对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非常敏感,尤其是干旱区绿洲农田生态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