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粉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20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在全球范围内发病率逐年上升,带来了严重的经济及公共卫生问题。相对于快速增长的发病率,GDM的临床治疗药物却十分有限。而近几年,微生态分子技术的发展使得人们对肠道菌群研究更为深入,提出将肠道微生物作为GDM医学营养治疗的新靶点。菊粉作为一种益生元,由于其特殊的β-(2,1)-糖苷键结构,使得菊粉在口腔、胃、小肠中均不会发生消化分解,只能在结肠中被肠道微生物作为底物分解产生少量的热量,这一特殊的性质使得菊粉具有许多突出的生理功能。研究表明菊粉具有调节肠道菌群平衡、降糖降脂、预防癌症、促进矿物质和维生素吸收、缓解便秘等作用。但菊粉对GDM的作用目前还知之甚少,缺乏相关基础研究。因此本研究通过创建GDM小鼠模型,研究菊粉对GDM小鼠糖脂代谢及妊娠结局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本文比较了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和STZ诱导这两种建立GDM动物模型的方法,观察了菊粉对GDM孕鼠糖脂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了可能的分子机制。同时,将肠道微生物这一“生理器官”引入治疗GDM的研究中来,使用16S r RNA测序的方法探讨了高脂高糖饮食情况下菊粉添加对C57BL/6J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研究内容分为三个部分:第一章妊娠期糖尿病小鼠模型的建立目的:比较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和STZ诱导C57BL/6J小鼠两种建立GDM动物模型的方法,以期获得更稳定、可靠且与人类妊娠期糖尿病相似的动物模型。方法:高脂高糖饮食(high-fat/sucrose diet,HFD)诱导模型分为HFD1组和HFD2组:HFD1组交配前用普通饲料喂养4周,HFD2组交配前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交配后HFD1组、HFD2组均以高脂高糖饲料继续喂养至实验结束。STZ诱导模型分为STZ高、中、低剂量造模组:所有组别交配前后均采用普通饲料喂养,妊娠成功后,称量妊娠0天(Gestational age of 0 day,GD0)孕鼠体重,分别给予STZ高、中、低剂量组孕鼠一次性腹腔注射60 mg/kg、45 mg/kg、30 mg/kg STZ溶液。定期监测C57BL/6J小鼠妊娠前后体重及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于妊娠14天(Gestational ageof 14 day,GD14)实施孕鼠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妊娠18天(Gestational ageof18 day,GD18)空腹6 h后测量FBG和空腹胰岛素水平(Fasting Insulin,FINS)以及解剖孕鼠,对其生理指标进行对比,以确定GDM小鼠模型成功。结果:(1)HFD1组妊娠后给予高脂高糖饮食喂养,自GD 14开始,HFD1组较正常饮食对照(Normal Control Diet,NCD)组体重有所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BG亦有所升高,但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GD18的FINS、HOMA-IR显著高于NCD组;说明C57BL/6J小鼠代谢缓慢,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可使其在短期内出现肥胖和轻度的胰岛素抵抗,但并未出现高血糖症状。HFD2组孕鼠自GD 10开始较NCD组体重显著增加,且该组小鼠在GD10的FBG、GD14的OGTT各个时间点血糖值、GD18的FBG、FINS、HOMA-IR均明显高于NCD组。(2)STZ60 mg/kg组孕鼠的胰岛β细胞被大量破坏,胰岛素分泌明显减少,血糖升高迅速,但由于空腹血糖增加过高过快,孕鼠“三多一少”症状显著,大部分孕鼠因不能够耐受高血糖而发生流产,甚至死亡,死亡率高达46.7%;STZ30 mg/kg组血糖升高不明显,持续时间短,稳定性较差,模型构建失败;STZ45 mg/kg造模组自GD10开始孕鼠FBG升高,持续时间较长且较稳定,孕鼠耐受情况良好,孕鼠死亡率为20%,较60 mg/kg组明显降低,但GD18的FINS水平较NCD组却明显下降;故本实验中,45 mg/kg组是STZ诱导GDM小鼠模型的较好剂量,但仍伴有较高的孕鼠死亡率和流产率,且该组GD18的FINS、HOMA-IR均低于NCD组,这与临床上GDM患者的FINS、HOMA-IR明显高于与非GDM孕妇的情况不符。因此,本实验后续未选择STZ药物诱导的方法来建立GDM实验动物模型。结论:孕前4周开始持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诱导建立的GDM小鼠模型能够模拟出GDM病程中胰岛素抵抗的基本病理生理变化,接近GDM的发病特点,是一个较为成功的动物模型。第二章菊粉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糖脂代谢、妊娠结局的影响及潜在机制研究目的:观察菊粉对GDM孕鼠糖脂代谢和妊娠结局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我们利用第一章节中孕前4周开始持续给予高脂高糖饮食诱导C57BL/6J小鼠构建GDM动物模型的方法,在原有高脂高糖饮食基础上给予GDM小鼠不同剂量的菊粉干预。菊粉干预组分为高、低两个剂量组:实验过程中,除了交配期,其余时间高、低两个剂量组分别给予3.33g/kg.d、1.67g/kg.d菊粉双蒸水(dd H2O)溶液灌胃;定期监测不同组别小鼠妊娠前后体重及空腹血糖,并测定各组GD 14的OGTT、GD 18的FBG、FINS以及血脂水平;GD 18解剖孕鼠,对其生理指标进行对比;肝脏和脂肪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脂肪变性;RT2 profiler PCR Arrays筛选出与糖脂代谢相关的差异基因,分析验证差异基因在小鼠肝脏、脂肪和胎盘组织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检测差异表达最大的基因在糖脂代谢通路上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结果:(1)孕前4周菊粉高剂量干预可以显著降低该组小鼠的孕前体重,且该组小鼠妊娠期间的体重亦明显低于GDM组;菊粉低剂量干预可以降低该组小鼠妊娠中后期(GD10~18)的体重。GD14的OGTT结果提示,菊粉高、低剂量组的FBG较GDM组显著降低,葡萄糖灌胃后各时间点的血糖水平均明显低于GDM组,计算AUC后发现菊粉两个剂量组葡萄糖耐量水平明显改善。此外测定小鼠FBG和FINS,计算HOMA-IR值发现,菊粉干预可以明显改善GDM小鼠的胰岛素抵抗,且呈一定的剂量依赖关系。血脂水平的研究发现,菊粉高、低剂量组小鼠的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水平显著低于G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在各组间无明显差异。(2)PCR-Array检测菊粉高剂量组与GDM组肝脏组织糖脂代谢相关通路的基因表达,筛选出12个差异表达的基因:G6pc,slc2a4,pdhb,pgk1,pgm3,pdk2,pfkl,Igfbp5,Retn,pdk4,Prps1,Phka1,通过RT-PCR进一步测定上述差异基因在各组小鼠肝脏、脂肪和胎盘组织里的表达情况,发现Retn(Resistin)在脂肪组织的表达差异倍数最大,利用Western blotting比较胰岛素代谢通路上胰岛素受体底物(IRS)、蛋白激酶B(Akt)和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信号分子在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中的表达,结果提示GDM组肝脏组织IRS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蛋白与总蛋白比值较NCD组显著下调,菊粉高剂量组肝脏组织IRS、Akt信号分子以及脂肪组织Akt信号分子的磷酸化蛋白与总蛋白比值较GDM组显著增强。结论:菊粉可以改善GDM小鼠的糖耐量异常、胰岛素抵抗,降低其体重和血脂水平,这可能与其降低了GDM小鼠肝脏和脂肪组织Resistin的表达,进而增强了胰岛素信号通路上IRS、Akt信号分子蛋白磷酸化水平有关。第三章菊粉对妊娠期糖尿病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目的:研究GDM小鼠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以及在菊粉干预对其肠道菌群的影响,探索与妊娠期糖代谢紊乱有关的特征性肠道微生物物种及结构变化,为利用肠道菌群靶向治疗GDM提供参考。方法:基于Ion S5TMXL测序平台和技术,采用16S r RNA V4和V5高变区高通量测序的技术手段,全面深入分析GDM小鼠与正常小鼠之间肠道菌群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情况,观察菊粉干预之后,GDM小鼠肠道菌群的恢复情况,通过LEf Se分析,找出干预前后显著性差异物种。结果:高脂高糖饮食诱导产生的GDM小鼠体内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s)的比例显著上升,拟杆菌目(Bacteroidales)和瘤胃菌科(Ruminococcaceae)等丁酸盐产生菌的相对丰度显著下降,丹毒丝菌纲(Erysipelotrichia)等革兰氏阴性条件致病菌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而菊粉的摄入,能够显著降低厚壁菌门(Firmicutes)与拟杆菌门(Bacteroides)的比例,增加丁酸盐产生菌的相对丰度,同时能够减少条件致病菌的数量。嗜粘蛋白-艾克曼菌(Akkermansia muciniphila)是疣微菌门(Verrucomicrobia)门中定殖在黏液层中的黏蛋白(mucin)降解菌,其相对丰度在菊粉干预后也显著增加。结论:菊粉可以提高GDM小鼠肠道菌群的丰度和物种多样性,增加肠道内益生菌的相对丰度,同时能够减少条件致病菌的数量,改善GDM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和紊乱的状态。
其他文献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合流区是辅助互通立交完成路网车辆转向功能的重要“阀门”。合流区内交通环境复杂、车辆合流行为频繁,驾驶员易发生错误判断及操作,容易导致交通冲突发生概率增加,引发交通事故。在互通立交数量增长和互通立交合流区安全问题突出的双重背景下,研究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合流区安全问题,构建安全分析模型,对深入探究安全影响因素,提高互通立交合流区安全性,提升互通立交区域服务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以
近年来,外泌体和miRNA作为重要的肿瘤标志物引起了人们的广泛重视。对二者的检测可为癌症等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有效的帮助。针对外泌体与miRNA的高灵敏和多元检测,本论文分别提出了几种基于SERS和荧光光学探针,发展了基于该类探针的检测新方法,并探索了其在临床患者肿瘤标志物检测中的应用前景,主要研究成果包括:提出了一种通过磁性基底和SERS光学探针的联用来筛查和检测多元外泌体的方法。该方法一方面利
杆件结构在实际工程中应用广泛,如框架结构、大跨空间结构、桥梁结构等。该类结构的力学行为主要包括:几何非线性行为、材料非线性行为、静动力行为、节点半刚性行为、断裂行为、接触碰撞行为等以及由以上行为构成的复合行为,如结构的局部破坏或连续性倒塌破坏等。现有数值计算方法准确处理单一结构力学行为已是一项困难的工作,若在此基础上再耦合多种行为会变得更加复杂。因此,为了对结构力学行为进行简单而精确的描述,本文以
移动通信系统中,基站承担了用户终端和核心网之间信号交换的作用。作为基站的关键部件,天线性能的优劣会对通信质量产生直接影响。基站天线多采用双极化天线形式,这是因为双极化天线不仅支持收发双工模式,还可以通过极化分集技术抑制多径衰落,提升信道容量。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日益增长的数据需求,基站天线工作频段不断增加、天线互耦要求不断增强。因此,移动通信天线的带宽增强技术和降耦技术一直是业界的研究重点。
X染色体失活(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XCI)和基因组印记是引起单等位基因表达的两种经典表观遗传调控过程。在雌性哺乳动物中,长链非编码RNA XIST的单等位基因表达对于分化后X染色体失活的起始是必要的。XIST RNA仅从无活性的X染色体表达,并在X染色体上顺式积累,以诱导染色体范围内的转录沉默。超级延伸复合物(Super Elongation Complex,SEC
高速铁路路基防水封闭结构作为防止天然降水侵入路基的外部屏障,是保证路基长期服役性能的关键措施之一。全断面铺设的基床沥青混凝土层作为一种新型防水封闭结构,对于季冻区和寒区路基冻胀、融沉等病害的控制具有显著效果,近年来在高速铁路领域受到高度重视。目前,对于基床沥青混凝土层的材料组成设计已有较为深入的研究,而对于其结构设计尚无系统完善的计算理论与设计流程。基于此,本文针对我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CRTSI
超材料(Metamaterial)是一种由亚波长尺度基本结构单元在空间中按照某种特定方式排布而成的人工材料,通过设计单元结构及其分布模式可实现很多奇特的物理现象,例如负折射、完美成像和电磁隐身等。平面型的超材料又称为超表面(Metasurface),由大量的平面化基本单元构成,其对电磁波的调控可通过设计单元幅度、相位、极化等物理参数实现。2014年,东南大学崔铁军教授等将超表面与数字信息相结合,提
随着智能终端的普及,移动互联网和物联网业务迅猛发展,无线用户请求呈现出高密度、时延敏感、高移动性以及多样化等特点,推动了移动网络向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5th generation mobile communication systems,5G)的革命性演进。相比于第四代移动通信系统,5G能够同时大幅改善网络的用户体验速率、峰值速率、连接密度、传输可靠性和时延等性能,全面满足多样化的场景和业务需求。
木-混凝土组合梁是由底部的木梁和上部的混凝土板通过剪力连接件组合形成的受力构件。这类结构形式相较纯木梁受弯体系具有承载力高、抗弯刚度大的优点,并且在隔音、防火和防振等方面较纯木结构有着明显的优势。与钢-混凝土组合结构中钢梁与混凝土板可以实现“完全组合作用”不同,木-混凝土组合结构受制于材料特点,其连接件的抗滑移刚度较低、界面相对滑移较大,呈现出相对较弱的“部分组合”性能。这种特点导致木-混凝土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