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藏深机 拨云见明月——《失乐园》中的撒旦形象与弥尔顿的创作动机探微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aosa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失乐园》的争论的根源在于对于作品尤其是对撒旦形象不同的解读或"误读".弥尔顿既旨在"证明上帝于人之公正性",为什么却把撒旦描绘得如此高大光辉?这无疑是对上帝绝对权威的挑战.这种大逆不道给弥尔顿招来了猛烈的批评.那么弥尔顿的真正意图是什么?要拨开关于失乐园主题纷扰杂乱的迷雾,就必须走出文本,进入更宽广的视野.该文基于文本,结合17世纪大背景下的政治、文化及宗教等因素,深入探索弥尔顿创作的两大主要思想渊源:基督教清教传统及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思想传统,得出这样的结论:弥尔顿之所以在篇章之初把撒旦的形象描写的辉煌伟大,不是为了把他当成一个英雄来颂扬,而是为了与之后的亚当即人来对比,凸显人的优秀品质并阐释正确的人与上帝关系.但弥尔顿确实在《失乐园》中赋予撒旦以极大的笔墨渲染,这在无形中造成了一个事实,即撒旦确实是一个事实性的英雄.精神分析学对于作家创作心理的分析为这一看似矛盾的文学现象提供了阐释.17世纪英国革命的挫败使弥尔顿的"志"受到压抑,只能通过间接的文学形式得以补偿,他在描绘撒旦时的精彩投入使自己也陷了进去,而他本人也正是依靠他自己所创造的撒旦精神,与命运做不屈不挠的抗争,才得以完成并出版这部鸿篇巨制.
其他文献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本文对横贯欧亚大陆的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政治、经济和战略意义作了较详细的论述。论文首先阐述了西伯利亚大铁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对俄罗斯经济转轨时期给西伯利亚大铁路运营
200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J.M.库切1984年的作品《仇敌》一向被看作是对笛福经典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重写.然而,在细读之后,我们不难发现这部小说与《摩尔·弗兰德斯》或《
考虑到浪漫主义作品的人性关怀,该文从人性的角度出发,并根据图式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红字》这部小说不适合一般小说的图式,它不是一般的爱情小说或犯罪心理小说,而是一部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1843-1916)是美国19世纪伟大的小说家、戏剧家和文艺理论家.在其众多文学作品中,以美国人的"单纯"(innocence)与欧洲人的"腐朽"(sophistication)之
针对物流配送最优路径问题,提出利用蚁群算法对最优路径数学模型进行构建,并对传统蚁群算法进行改进。对传统蚁群算法存在的搜索时间过长和早熟停滞的问题,通过引入最近邻域
顺治三年(1646)正月十二日,前一年在南京降清的王铎在北京接受新朝的任命,据《东华录》记载,这一天“礼部尚书王铎仍以原官管弘文院学士事”1。张镜心《赠太保礼部尚书王文安
以模块化设计思想为指导 ,用 VB6.0这个可视化的、面象对象的编程语言为开发工具 ,开发了用户界面友好的通用机械零件 CAD软件 ,提高了设计质量 ,大大减少了设计工作量
约翰·福尔斯在其著名小说《法国中尉的女人》中通过三个迥然不同的结尾,向读者展示了男主人公查尔斯由于自己在人生的道路上所做出的三种不同的抉择而导致的三种截然不同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