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至今关于否定表达的研究已在多个领域展开,国内外学者对否定表达的研究多侧重于否定的形式是否表达否定意义和表示非否定意义的否定形式。也就是说先行研究中的问题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包含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形式是否表达否定意义”这点上。对于否定表达的认识多数将表示否定的否定要素(汉语系的否定接头辞和“ない类”)作为否定表达的必要条件。据笔者调查,虽然也偶见关于不具备否定要素也能表达否定意思的论述,但只提到词汇论和意义论上形式为肯定但表达否定意义的词语,和语用论上表达否定意义的反语和陈述副词,而实际该语言现象不只这些。另外,笔者还未发现有从翻译角度论述日语非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汉译的研究。本文在吸收先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否定要素的有无将否定表达划分为含否定要素和不含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然后提出否定表达有句法论、词汇意义论、语用论三个层次,将句法论角度的表达定义为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词汇意义论和语用论角度的表达定义为非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然后在遵循了在翻译对等论研究中取得成就的美国学者尤金·A·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的基础上探索了其汉译。得出了翻译时应在正确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不拘泥于形态上的对应,使译文读者获得与原文读者相同感受的结论。本论第一章介绍了目前为止语言学中关于否定的概观,发现以往对否定表达研究的角度不全面,和鲜有从否定要素的有无来论述否定表达的内容的不足。本文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将否定表达分为三个层次的主张,然后定义了日语非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并详尽归纳了其内容。指出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非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在翻译上的问题点,归纳介绍了奈达翻译理论的主要观点——“动态对等”理论,指出该理论对本文翻译实践的指导意义。第二章是本论文的支柱部分,本章利用中日对译语料库和多篇名著搜集日语相关例句和汉语译文,将中文译文中是否出现否定要素做为考察重点,探讨了日语非否定要素的否定表达的汉译方法。第三章论述了第二章中使用的翻译方法和规律。归纳了译文中出现否定要素和未出现否定要素的情况,总结出翻译中使用了反译、明译的翻译技巧,并讨论了翻译过程中出现的不可译的情况。迄今为止,中日两国对日语否定表达的翻译研究很少,基于这一原因,笔者尝试归纳出日语非否定表达的各种情况,通过调查文学作品的翻译实例,研究日语非否定表达的基本翻译方法、特点以及翻译时要注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