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由于疾病本身、麻醉手术影响、ICU的治疗环境、危重病人的治疗措施(如机械通气、血液透析、气管插管等)以及病人的心理因素等多种原因,均会进一步加重危重病人已经存在的应激反应,从而引起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影响机体的神经内分泌功能、免疫功能等,出现负氮平衡、高代谢状态、切口愈合延迟、血液高凝状态以及免疫功能抑制等情况,甚至对病人的心理产生负面作用,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因此对危重病人的镇静赿来赿受到人们的关注。特别是机械通气的病人常需要镇静,通过镇静的治疗可以提高病人对气管内插管和有创性诊断技术过程的耐受,还可以减少血流动力学变化及抗焦虑作用。丙泊酚与苯二氮卓类一样,是通过GABA受体产生中枢抑制作用的,但其不像咪唑安定那样产生遗忘作用。丙泊酚的清除时间比咪唑安定快3~5倍,但其分布容积比后者大得多,早期的研究表明,丙泊酚无论单次注射或短时间持续输注均能很快从中央室清除。存在肝脏或肾脏疾患的病人中,丙泊酚的清除率和药代动力学并不明显改变,长时间大剂量用药后恢复迅速平稳,因其这些特点,近几年在ICU危重病人的镇静治疗中的应用日趋普遍。丙泊酚靶控输注(target-controlled infusion,TCI)目前常使用于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中,并取得很好的效果。靶控输注,又称为目标浓度输注,是药代动力学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研制出来的一种静脉给药方法,是应用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原理,通过计算机的帮助直接控制目标(血浆或效应部位)浓度从而控制镇静深度,并可以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调整的给药系统。利用TCI可以迅速达到靶浓度,节省诱导的时间。可根据临床所需和病人对药物的反应,及时调整靶部位浓度,以适应不同治疗操作的需要,使镇静过程平稳,可减少因血药浓度的过度改变而引起的循环和呼吸的波动。可以通过计算机的计算预测病人清醒的时间,指导麻醉停药时机。使用方便,操作简单,不用再计算药物剂量,用药方案由计算机自动计算并执行。节省用药,为病人节省费用。采用靶控输注镇静替代全凭医生控制的给药方法已成为近年来麻醉的诱导和维持中的发展趋势。而丙泊酚靶控输注是否适用于ICU危重病人的镇静治疗,至今为止,相关报道很少。为此,本研究对ICU机械通气患者实施靶控输注丙泊酚(浓度为10mg·ml-1,内嵌Marsh模型的fm Intensive输液系统,德国贝朗公司),分析靶浓度与实测浓度的差值,评价TCI系统的性能,并观察丙泊酚靶控输注对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原则。于2006年1月-2006年5月,连续选择42-80岁、需连续机械通气(>48h)患者20例。排除标准:入ICU前存在意识障碍,患有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血管条件差所致的采血困难者。入ICU次日起,停用所有镇静剂,24小时后(所有患者均已完全清醒)应用丙泊酚靶控输注系统,靶浓度以0.3μg·ml<-1>开始,待效应室浓度达到靶浓度时,根据患者镇静水平调整靶浓度,每次调整0.1μg·ml<-1>,镇静目标为Ramsay3-4级,当达到镇静目标后维持此靶浓度,持续10小时,其间采集血样,并于TCI开始前及应用过程中连续监测平均动脉压(M=B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及心率(HR)。
结果:1 丙泊酚输注中,实测浓度和预测浓度呈显著直线相关,实测浓度小于预测浓度(r=0.65 P<0.01),PE的中位数为-15.0%,absPE的中位数为23.3%,CE的中位数为-1.8%,absCE的中位数为19.85,均在临床应用可接受范围内。
2 在系统超射诱导后,平均动脉压(MBP)、每搏输出量(SV)、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1,心率(HR)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其余时点均无明显变化,差异不显著,P>0.05。
结论:Marsh等报道的丙泊酚药代学参数嵌入TCI系统用于危重病人,系统高估了实际血药浓度,但能够维持相对恒定的血药浓度。在系统超射诱导后,对血流动力学有所抑制,但短时内可自行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