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与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研究

来源 :华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130756743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入选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中国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同时也是广东省第1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种特殊类型,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是中国华侨历史、社会形态与文化传统相融合的独具特色的群体建筑,同时也是近代中国在遭遇西方强大文明冲击下的文化交流史缩影。开平碉楼虽然是先祖留传给我们的宝贵精神财富,但是已经逐渐淡出人们的日常生活,只是作为一些颓败的旧建筑被遗落在乡间田野之中。因此,在遗产地发展适度的生态旅游,鼓励当地居民参与旅游业发展是对碉楼进行“活化”,使其融入现代生活的有效形式。  目前,学界对开平碉楼的理论研究已经涌现一些有分量的论著,但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研究成果较少,跟不上遗产地旅游发展的步伐,这就使得本文的研究显得非常有必要。本文在阅读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的基本情况进行实地考察、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获取一手数据,运用Excel和SPSS等数理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总结出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社区参与旅游发展表现出四大特点:第一,以经济参与方式为主。在经济参与方式中,一部分居民到碉楼公司打工,由于文化水平不高,他们只能担任保安、楼管、保洁等方面的工作,没有进入公司管理层的机会,无法参与碉楼旅游公司的管理和决策;另外,一部分居民则集资开办碉楼饭店或贩卖土特产,但是这些农家饭店与摊档固定开档的数量并不多,还处在自发参与的低级阶段,存在一定的无序性和盲目性;第二,参与内容比较单一。目前开平碉楼村落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虽然有四种形式,但比起经济参与,政治参与、社区文化参与和生态环境保护参与基本上受到有意或无意的轻视。其次,在教育培训方面,除了碉楼公司员工有机会接受一些日常工作培训之外,其它村民很少接受到与旅游活动相关的知识技能的培训;第三,参与阶段处于组织参与阶段;第四,在开平碉楼与村落遗产地的社区参与实践中,处于主导位置的是政府管理部门和碉楼旅游公司,而遗产地社区居民只是被动参与。  在对开平碉楼与村落社区参与旅游发展基本特点评析的基础上,本文尝试提出一种以社区为主导的积极主动参与模式。笔者认为社区意识、社区居民参与能力和社区增权构成一个互动的有机整体,是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内在动力,进而提出要拓宽和完善经济参与方式、政治参与方式、社区文化参与和生态旅游保护参与等方式的水平和层次,并通过设立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咨询与监督机制和法律机制来对遗产地社区居民参与旅游活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其他文献
中国西北干旱区和中亚天山内陆河流域,河川径流主要来自山区产流,而基流是河川径流重要的稳定组成部分,是枯季径流的主要来源,且受雪冰融水补给变化的影响。雪冰产流流域,对气候变
河流水文地球化学是最为基础的研究领域,是地球化学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河流也是全球水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文地球化学特征主要反映了地表的风化侵蚀作用,而流域
青藏高原历来是研究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关键区域,而山地冰川又是对气候变化最为敏感的代用指标之一,通过对古冰川遗迹进行测年等研究也日益成为了解过去气候变化的一种至关重要
日益复杂的商业数据和日益扩展的地理信息应用需求,都在不断的从技术和应用两个层面上对商业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提出更高要求。本文试图在商业GIS构建和商业地理分析方法上进
冰川物质平衡是联系冰川变化和气候的桥梁,是冰川对气候变化的直接反应,其动态变化将引起冰川末端位置、面积、冰储量及径流的变化。20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气温升高,全球大多数冰川
空间地址提供一种关于人、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物体的定位实现,是用来唯一标识特定兴趣点、存取和投递到特定地点及基于地点定位地理数据的一种实现,具有地名的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农村土地被大规模征占,大量农民失去原本赖以生存的土地。失地农民在失去土地的同时也失去了最基本生计的保障,他们的后续生
南沙岛礁远离大陆,海域广阔,当前它国侵占导致海域管控错综复杂。在自然和社会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下,发展面向岛礁、水道和海域的可达性模型,对于了解和掌握南海周边国家对对该区域
城市的宜居性,取决于城市居民对其所居住区的环境与生活质量的感受。宜居城市建设的目的也在于为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和条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人口激增、交通拥挤、环
当前中国正处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时期,广东作为全国城镇化快速发展地区,其发展极大地推动着广东省经济和交通快速发展。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尤其是以高速公路为首的区际交通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