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相珜炎性因子水平的观察分析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efreebe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脑组织缺血缺氧损伤是一个复杂的病理生理反应过程。对其机制尚存在许多模糊地方。超敏C-反应蛋白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关系密切。急性脑梗死过程中,IL-10、IL6、肿瘤坏死因子-a、TGF-β1、CRP等细胞炎性因子在脑缺血损伤后脑组织中阳性细胞表达增加,提示炎性细胞因子可能在缺血脑组织损伤后激活细胞因子网络,参与脑组织缺血后损伤修复反应。越来越多证据表明免疫应答与动脉粥样硬化之间存在密切关系。免疫激活引发炎性反应可能参与动脉粥样硬化发展过程。现有研究表明损伤脑组织释放抗原,引起机体的免疫炎性反应,尤其以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为主,细胞因子进一步诱导产生粘附分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然后促使炎症细胞迁移、渗透、聚集到损伤脑组织周围,修复损伤脑组织或者进一步炎症反应瀑布爆发,炎性反应调节失控,加重脑组织的二次损伤。同时也有动物实验结扎大鼠大脑中动脉造成梗死模型,结果发现脑梗死大鼠机体免疫T细胞处于免疫抑制,当阻断交感神经后,机体免疫抑制逆转。揭示免疫炎性反应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发病后的病理修复过程。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Treg),一种具有免疫负调节作用的成熟的T细胞亚群,它的上调可以改善动脉粥样硬化,对它进行早期检测是否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临床实际工作中发现,对于大面积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合并肺部感染及泌尿系感染几率明显增加。而在腔隙性脑梗死、小灶性脑梗死或者中等梗死灶的脑梗死患者尚未观察到该现象。课题由此产生联想,在脑梗死患者中机体的炎性反应是否不同,免疫状态是否存在差别,不同梗死面积的脑梗死患炎性水平是否存在区别。  目的:  分析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后,不同梗死体积对脑梗死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群落数量及其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  方法:  1、研究分组:选择2014年11月至2015年3月我院神经内科诊断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患者15例作为对照组,脑梗死诊断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修订的诊断标准,入组患者均经过颅脑CT或MRI影像学诊断证实。脑梗死组的梗死体积的根据Pullicino公式来计算,计算公式=MRI扫描阳性层数÷2。根据公式计算出梗死体积,分为大梗死灶组(>10cm3)、中梗死灶组(5-10m3)和小梗死灶组(<5cm3)三组。  2、检测方法:梗死组和TIA组患者分别于发病后24h、72h及第6d后晨空腹抽取外周血样3ml/例,分离出血清及单个核细胞,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介素10(IL-10)、TGF-β1水平的变化;收集单个核细胞,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发病后24h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Foxp3+及Treg细胞数的比例以及Treg细胞来源的IL-10以及TGF-β1阳性细胞的百分比。  3、统计分析:使用t检验和直线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1.血清炎性反应指标: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4h、发病后72h、发病后第6天,TIA对照组、小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患者hs-CRP的水平变化,P<0.01。发病后72小时,hs-CRP水平最高,小梗死灶组与TIA对照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梗死灶组与大梗死灶组、中梗死灶组之间以及大梗死灶组与中梗死灶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流式细胞检测结果:(1)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CD4+T细胞所占淋巴细胞群落的比例:TIA对照组vs小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52,);小梗死灶组vs中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3,);中梗死灶组vs大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2)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CD4+CD25+FOXp3+的Treg细胞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比例:TIA对照组vs小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85);小梗死灶组vs中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中梗死灶组vs大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01)。  (3)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TGF-β1阳性细胞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比例: TIA对照组vs小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9);小梗死灶组vs中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3);中梗死灶组vs大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4)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检测IL-10阳性细胞所占淋巴细胞总数的比例:TIA对照组vs小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无统计学差异(P=0.56);小梗死灶组vs中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统计学差异P<0.05);中梗死灶组vs大梗死灶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5)。  3.ELISIA结果分析:  (1)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清,ELISIA方法检测炎性因子TGF-β1水平:小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中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8),大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01)。  (2)发病后24小时收集各样本组的外周血清,ELISIA方法检测炎性因子IL-10水平:小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8),中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数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7),大梗死灶组vs TIA对照组,两组数据有显著性差异(P<0.001)。  4.脑梗死患者发病后24小时外周血Treg细胞、TGF-β1阳性细胞、IL-10阳性细胞群落比例与72小时外周血清hs-CRP水平的相关性分析:  Treg细胞比例与72小时外周血血清hs-CRP水平呈明显直线正相关(r=0.87,P<0.05),TGFβ1阳性细胞比例与72小时外周血血清hs-CRP水平呈明显直线正相关(r=0.78,P<0.05),IL-10阳性细胞比例与72小时外周血血清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r=0.51,P<0.05)。  结论:  1.与TIA对照组相比,急性脑梗死发病后24h,中梗死灶组、大梗死灶组患者外周血清中hs-CRP水平上升,72小时达到高峰,随时间推移,其水平逐渐下降;小梗死灶组hs-CRP水平变化不明显。  2.与TIA对照组相比较,脑梗死发病24小时左右,大梗死灶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释放炎性因子TGFβ1和IL-10的能力上升;中梗死灶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释放炎性因子IL-10的能力上升,而释放TGFβ1能力并没有明显改变;小梗死灶组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及其所释放的炎性因子TGFβ1和IL-10的能力没有明显改变。  3.与TIA对照组相比较,发病24小时左右,大梗死灶患者外周血清中TGFβ1和IL10的水平明显上升;中梗死灶和小梗死灶患者外周血清TGFβ1和IL-10的水平没有明显改变。  4.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发病的急性期24小时左右Treg细胞、TGF-β31阳性细胞、IL-10阳性细胞群落比例与72小时外周血血清hs-CRP水平呈直线正相关,尤以Treg细胞和TGF-β1阳性细胞群落比例相关性更为明显。
其他文献
我们身处信息化时代,微博、微信等新媒体日益成为了大学生关注时政热点的主要途径.手机是继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的“第五大媒体”,集多种媒体于一身,与传统媒体相比较,
期刊
摘 要:语文的新课程改革特别强调要在语文的课堂教学中重视对学生人文意识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教师应当将素质理念作为其知识传输理念,采用科学性路径提升学生对该学科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授课中,授课人员应当增加与学生的互动,通过该过程对授课漏洞进行发掘,从而使小学语文授课质量得以多角度优化。  关键词:幸福课堂;实施策略  一、前言  我校自2010年实施幸福课堂以来,本人就幸福课堂的实施策略进行了
摘 要:口语交際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交际情景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的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关键词:小学生;小学语文;口语交际  当今社会的开放型逐渐增强,人与人之间必须要学会沟通和交流才能在自己所工作的领域有所成就。而一个人口语交际能力的强弱则和其从小所受到的家庭教育有关,更和在学校所接受的教育有关。纵观我国现阶段的小学语文教育,小学生的口语交
目的:自然杀伤(Natural killer,NK)细胞是机体主要的效应淋巴细胞,可清除体内的肿瘤细胞并抵御病毒、细菌等的入侵,发挥天然免疫监视功能。肿瘤患者体内NK细胞数量及活性降低与肿
摘 要:区域游戏活动幼儿园里非常重要的一种活动教学形式,是幼儿园教师对幼儿能够进行个别化指导,同时能够帮助幼儿自主探索的一种幼儿园的教学途径,这种活动形式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促进幼儿的成长。但在当前幼儿区域游戏活动的设置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本文中笔者分析探讨了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设置的方法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
以宁夏职业技术学院士官生“军事应用文写作”课程思政教学探索为例,从课程体系构建、教材案例内容选取、课程思政融入、语境迁移的运用多方面,将课程思政教学语境与常规教学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5-HT受体基因T102C多态性,5-HT受体基因C267T多态性,D受体基因Taq I A多态性与利培酮治疗反应的关系,试图深化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新药
摘 要: 探究性学习需要师生转变传统的学习观念,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呈现新的教学观念。探究式教学中学生是学习主体,需要学生懂得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探究式学习解决问题。本文主要分析在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如何进行探究式学习。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高中生物教学 运用研究  高中生物在经过课程改革以后,在新的教学目标中增加了探究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就是指学生的主动性学习。学生学习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灌输
背景:良性家族性婴儿惊厥(BFIC)是一种少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特发性癫痫综合征。主要临床特征为3~12个月出现、2~5岁自然消失、预后良好的无热性癫痫发作;血生化、神经影像学
该文以“数据结构”课程中队列知识点为例,结合抗疫背景,将教学内容和课程思政元素结合,深度挖掘该课程的思政元素,探讨疫情背景下“数据结构”课程的课程思政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