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组织为范围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研究及预防应用

来源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pple419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虽然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地控制,但事故次数和死亡人数仍然处于不可接受的水平,煤与瓦斯突出事故预防效果仍可提高的空间在于以组织为范围找到事故发生的全部原因。本文从事故组织的视角出发,明确事故发生在煤矿组织内,采用事故致因模型对组织内个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两个层面的事故原因进行研究,并将得到的事故原因进行事故预防的应用。本文的主要工作和主要结论如下:(1)以24Model为理论驱动,研究了组织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个体层面的原因。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中不安全物态的原因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1)瓦斯因素。收集和分析了煤与瓦斯突出样本中原始瓦斯含量、原始瓦斯压力、绝对瓦斯涌出量、相对瓦斯涌出量和瓦斯放散初速度的数据,研究表明:瓦斯含量高、瓦斯压力大、瓦斯涌出量高和瓦斯放散初速度大的区域仍然是我国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高发区域;(2)煤体因素。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发生与煤层埋深没有严格意义的正相关关系,50%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在中厚煤层。(3)地质构造因素。地应力、煤厚变化、断层是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中出现次数最多的地质构造因素,分别占比30.95%、22.62%、22.62%。(2)以24Model为理论驱动,研究了组织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个体层面的原因。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中不安全动作方面的原因主要体现在“151个不安全动作-4个高频阶段-7个高频动作-9个高频大类动作-3大类人群”。(1)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个体不安全动作有151个;(2)87.70%的不安全动作发生在4个阶段:采掘作业阶段(33.06%)、区域防突措施阶段(18.72%)、工作面防突措施阶段(18.31%)、安全防护措施阶段(17.62%);(3)按照不安全动作的发生比例来看,研究得到了主要的高频不安全动作7个;(4)151个不安全动作归纳为27大类动作,高频大类不安全动作(发生次数≥20次)有9个;(5)不安全动作的发出表现出明显的人员类型差异性,53.55%的不安全动作由高层领导发出,主要表现在未执行“四位一体”防突措施执行等7个方面。31.56%的不安全动作由中层管理发出,主要体现在防突科等6个科室(队)。14.89%的不安全动作由一线矿工发出,主要体现在打钻工等7个工种上面。(3)以24Model为理论驱动,研究了组织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个体层面的原因。研究发现个体层面中个体安全能力不足表现在4个方面。(1)安全知识不足主要表现在7个方面,其中防突知识不足占比78.96%;(2)安全意识不佳体现在3个方面:安全制度意识不佳(60.66%)、安全风险意识不佳(20.49%)、安全责任意识不佳(18.85%);(3)151个不安全动作中属于习惯性违章的动作有47个,占比31.13%;(4)安全心理不良主要体现在4类:侥幸心理(40.85%)、冒险心理(23.36%)、省能心理(20.22%)、麻痹心理(15.57%)。(4)以24Model为理论驱动,研究了组织内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组织层面的原因。研究发现组织层面原因主要在2个方面。(1)安全管理体系:安全方针问题主要是没有执行国家安全方针和行业安全方针,组织结构问题表现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和责任分配3个方面,同时梳理出29个安全程序缺欠。(2)安全文化缺失主要体现在22个安全文化元素上面。(5)以研究得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为数据驱动,研究了事故原因在事故调查辅助决策方面的应用。提出了一种基于贝叶斯网络的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敏感性分析和事故原因概率推理方法。利用数据挖掘算法,挖掘得到了导致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发生的高风险事故路径188条。以安全理念型元素为例,验证出该方法在事故原因敏感性分析方面的有效性。以贵州三甲煤矿“11·25”煤与瓦斯突出事故为例,验证出该方法在事故原因概率推理方面具有较高的可靠性。(6)以研究得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为数据驱动,研究了组织内事故原因对不安全动作管控的宏观规律。建立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间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及仿真计算方法,研究得到了事故组织内因素对个体不安全动作及各层级因素对层级安全水平影响的宏观规律。(7)以研究得到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原因为数据驱动,研究了针对煤与瓦斯突出事故的专项培训方案。从个体层面和组织层面提出了煤与瓦斯突出事故安全培训内容,明确了事故案例培训法在煤与瓦斯突出安全培训中的培训流程,绘制了煤与瓦斯突出安全培训知识导图。
其他文献
含油废水是一类具有稳定物化性质、生物毒性和难生化降解特性的废水,传统处理技术很难将其有效去除,给排放此类废水的工矿企业清洁生产、生态文明建设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无机膜分离技术凭借其机械强度高、通量大、耐腐蚀性强、分离过程无二次污染的特点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含油废水处理方法。然而,由于水质成分复杂,乳化态油与膜表面的性质差异导致在膜分离过程中产生的膜污染问题已严重制约了无机膜技术的规模化应用。电化学法
学位
井下煤层回采引起的环境问题及灾害事故大部分都与采场覆岩移动有关,研究采场覆岩移动规律的关键在于充分掌握采场覆岩内承载结构的承载运移机理及演化规律。传统上在研究采场覆岩运移规律时通常将上覆松散层视为基岩顶界面的均布载荷,并随基岩层的破断垮落而同步协调变形,忽略了松散层内部形成类散体拱承载结构的可能性,而这将会对采场覆岩破断运移规律及覆岩关键块稳定性分析造成较大误差。本文以赵固二矿11050厚松散层工
学位
建立完善的煤基液体产物分析方法,准确分析煤基液体产物组成是优化低阶煤绿色、高效利用的关键。鉴于煤基液体产物组成复杂,尤其是传统色谱针对有机杂原子化合物的分析具有一定局限性。为此,本文引入气相色谱原子发射光谱检测(GC-AED)分析手段,根据其等摩尔响应及多元素同测的特点,验证化合物无关校正及化合物结构式理论计算的准确性,并将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与GC-AED结合分析煤基液体产物,最终建立
学位
农业安全是民生发展的命脉和根本保障,在我国农业污染检测治理已经提升至战略高度。本文面向植被污染机理不同的两种重金属元素铜(Cu)、铅(Pb)污染监测研究需要解决的重难点,设计三期玉米室内盆栽实验。采集铜、铅污染下玉米叶片关键生育期350~2500nm光谱反射率、玉米叶片中铜、铅含量以及叶片的叶绿素相对含量值(Soil Plant Analyzer Development,SPAD)等理化数据。其中
学位
浮选是精选细粒级煤泥最有效的分选方法,煤泥浮选过程中所需的捕收剂与起泡剂是决定煤泥浮选效果的关键因素。由于煤矿与金属/非金属矿物形成原因不同,金属/非金属矿床是由地壳中的化学元素在各种成矿作用下迁移、富集而成,对于每一种非煤矿物而言成分相对简单,但是煤是由植物遗体经过生物化学作用以及物理化学作用而转变成的沉积有机矿产,是一种复杂的、多环芳香族高分子化合物,表面性质十分复杂,任何单一成分的非极性烃类
学位
食品加工油烟中挥发性有机污染物(VOCs)的种类繁多,成分复杂,主要以大分子链的醛酮类和烷烃类为主,同时包含一些苯系物和醇类等组分,易破坏大气环境和损害人们身体健康,因此,降低或消除油烟VOCs的排放显得至关重要。催化氧化法因其高效率、低能耗而被用于食品加工油烟VOCs的去除研究。迄今为止,人们在食品加工油烟VOCs的催化氧化领域主要进行了油烟VOCs的去除率、催化稳定性等方面的研究,但目前去除效
学位
在我国,煤炭的高效安全开采关系国计民生。在深部井下实现智能化和无人化采掘已成为国际煤炭采掘领域的共识,我国政府对此极为重视。2019年国家煤矿安监局制定了《煤矿机器人重点研发目录》推动掘进、采煤、运输、安控和救援5类、38种煤矿机器人的研发,凿岩机器人位列其中。本文的研究目的是研发一种具备新型钻臂构型的凿岩机器人,可以进行运动学精准求解,能够确定机身位姿并完成快速精准钻孔定位,最终实现井下安全高效
学位
神东矿区是世界上开采技术先进的煤炭基地,但煤层赋存多样,软岩巷道所占比例较大。随着煤矿开采深度的增加、开采强度的加大,采动应力增强,软岩巷道在高应力作用下面临着较为严重的底臌问题。因此,研究高应力软岩巷道底臌机理及其控制技术,对于保障煤炭安全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神东矿区高应力软岩巷道为工程背景,综合运用现场调研、实验室内试验、物理模拟、数值模拟、理论分析及现场应用等研究方法对底臌机理及其控
学位
当前国际能源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低碳发展趋势明显。我国的经济社会目前处于城镇化和工业化加速发展的阶段,对能源的需求量仍然具有很大的增长空间。在相当长时期内,煤炭作为主体能源的地位不会变化,开采煤矿会引起许多关于环境保护和环境治理的问题。煤炭绿色开采正是针对煤炭大量开采造成的环境问题提出的。煤炭绿色开采效率与保障机制的研究是我国实现煤炭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本文的研究重点。论文结合各大煤炭
学位
水生态安全一直是全球广泛关注的环境问题,工业废水的深度处理对于保障水生态安全、保护人类健康具有重大的意义。目前,我国工业废水深度处理技术中臭氧氧化工艺应用最为广泛,然而单独臭氧氧化工艺对于一些有机污染物的矿化效率不高,并且可能在氧化过程中产生毒性更高的物质。催化臭氧氧化工艺通过加入催化剂来提高反应系统中羟基自由基浓度,从而获得更高的有机物矿化率和出水生态安全。一直以来,催化臭氧氧化工艺缺乏可稳定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