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埋软弱围岩隧道管棚预支护机理及支护效果研究

来源 :兰州交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ugenkuai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采用管棚预先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进行支护时,对管棚受力变形和预支护效果的精确预测是保证管棚结构设计合理性的重要依据。然而相比于其广泛的应用,管棚预支护技术的理论研究成果还远远无法达到定量指导管棚设计与施工的水平。为了对浅埋软弱围岩隧道中管棚预支护结构的受力变形以及预支护效果进行定量化描述,基于既有的研究成果,采用理论推导的方式对管棚进行解析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在既有的管棚弹性地基梁分析模型基础上,考虑掌子面失稳段对管棚约束的弱化,建立基于Pasternak弹性地基梁理论的管棚分析模型来预测预支护段开挖时管棚的受力和变形。利用Euler-Bernoulli梁的控制方程以及Pasternak弹性地基约束反力分布方程,推导出单循环进尺下管棚受力和变形的解析表达式,并通过考虑隧道施工动态过程,提出计算管棚全长范围力学响应的方法。(2)分析了管径、环向间距、开挖进尺长度和搭接长度四个主要技术参数对管棚力学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径越粗,管棚挠曲变形越小,但管径的增大对管棚挠曲变形的影响将越来越小;管棚环向间距与管棚的受力和变形呈线性增长关系;开挖进尺长度越长,管棚的变形增长速度越快,说明开挖进尺长度是影响管棚支护刚度的关键技术指标;当搭接长度大于2.5m时将不影响管棚的整体支护刚度。(3)基于对管棚预支护效应的分析,考虑管棚结构的施作时机以及管棚钢管与围岩的相互作用机理,建立了作用于弧形布置的管棚上的围岩压力计算模型。通过与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证明了围岩压力计算模型和管棚受力变形计算模型的合理性。(4)基于预支护边界上管棚钢管与围岩的变形协调条件和Peck公式,建立了以地层损失率、沉降槽宽度和地表最大沉降为指标的管棚预支护效果理论分析方法,从而实现了对管棚预支护效果的量化评价。研究表明,管径越粗、环向间距越小、开挖进尺长度越短时管棚控制地层变形的效果越好,但当采用的管径已经较大时,通过增加管径来提升管棚控制地层变形的能力的效果将不再明显。(5)通过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来对比论证管棚理论分析模型的合理性。计算结果表明,围岩应力释放具有空间效应,使得管棚在承受弯矩和剪力的同时也承受较大的轴力作用,管棚内力和变形的分布形式与解析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管棚理论分析模型的合理性。
其他文献
矮塔斜拉桥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跨越能力强、施工方便,成为桥梁设计方案中的优选桥型,但梁体自重大,对全桥抗震不利。在不同结构形式的矮塔斜拉桥中,塔梁固结体系的该桥型纵向刚度较大、自振周期较短,因此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内力响应较大,应采取合理减隔震措施对桥梁进行抗震设计以控制全桥关键位置的内力与位移。以一座主跨224m的塔梁固结、墩梁分离矮塔斜拉桥为例,通过MIDAS/Civil建立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
学位
桥梁结构是交通安全的基本保障,且在我国经济发展与基础建设中占有重要地位。然而桥梁结构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巨大经济损失,因此建立健康监测系统对桥梁状态信息进行评估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势在必行,而监测系统最基本的环节便是解决传感器的优化配置问题。所谓传感器优化配置即如何用有限数量的传感器,配置在结构的最佳位置,使得所布置的测点获得尽可能多的结构模态信息。因此,本文选用三跨连续梁、提篮
学位
本文以某铁路专运线的滑坡病害为工程背景依托,针对该铁路专运线旁的道路滑坡病害提出了一种倒L形的异型墩。通过异型墩对滑坡土体进行支挡,防止道路滑坡的不断加剧对铁路行车安全造成威胁。同时以桥梁的形式代替具有滑坡病害的道路区段,保障原有道路能够正常通行。通过对异型墩的承载力计算,以及借助有限元软件探讨了异型墩的设计方法以及参数优化方案,同时通过室内模型试验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其具体内容如下:(1)参
学位
作为冰冻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冻土不仅受气候、水文、植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反过来,多年冻土特征和活动层厚度及其冻融循环过程的变化也对地气交换、水文循环、生物化学过程以及人类生活环境等都有着显著影响。马衔山多年冻土位于中纬度高山地区,因其面积小(<0.2 km~2)、厚度薄(<30 m)、温度高(>0.02℃)的特点,对周围气候变化异常敏感,被认为是监测和预报多年冻土区环境变化的理想场所。因缺乏长期
学位
近年来,近断层地震动因其能量高、持时长和对工程结构影响剧烈而受到结构设计者与研究者的广泛关注。随着我国交通干线的纵横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型桥梁被修建在活动断层附近,其中矮塔斜拉桥因其“塔矮、梁刚、索集中”的特点在交通领域应用广泛。如何保障此类桥梁在近断层地震动作用下的抗震安全性,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使结构动力优化设计被视为是解决复杂动力设计问题的全新方法。针对传统结构动力
学位
风能资源在中国的广泛应用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减少了各类化石燃料造成的环境污染。随着风电场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其气候和生态效应已引起人们的关注。有研究表明风机叶片的转动会增加地表粗糙度,增强风机尾流区的湍流,从而改变大气边界层的稳定度,当这些变化在空间上足够大时,可能会对局地乃至区域的天气和气候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随着未来风电装机容量的增加,深入认识风力发电对气候及其生态环
学位
黄河的形成演化历史及其与青藏高原隆升、全球气候变化等事件的联系是地球科学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前期研究主要围绕黄河中上游河流阶地、中上游地质构造、中上游或边缘海晚新生界沉积序列的物源变化证据开展,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研究进展,但对现代黄河水系的形成时代仍存在巨大认识分歧,存在晚中新世-早上新世、~5 Ma、~1.5-1.6 Ma、~1.3-1.4 Ma、不晚于~1.2 Ma、~1.0 Ma、不晚于~0.
学位
亚洲中部干旱区是世界上最大的非地带性干旱地区之一,生态系统脆弱,对气候变化响应敏感。探究该地区气候变化历史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和深入理解文化交流与气候变化间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区域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大争议,且记录主要集中于新疆及其邻近地区,蒙古西北部年代可靠的高分辨率古气候记录较少。论文选择位于蒙古西北部的高山湖泊Tolbo湖,钻取沉积物岩芯(TB19-A和TB19-B),测定
学位
箱形梁因具有良好的抗弯、抗扭性能而广泛应用于桥梁工程。随着桥梁跨径的增大和桥面的变宽,偏载所引起的约束扭转效应对箱梁截面应力的影响愈发显著,充分考虑约束扭转效应的影响是保证桥梁安全性的重要前提。在桥梁设计中常以1.15的经验系数来考虑空间效应的影响,而大量文献表明,对正应力和剪应力均采用同一个系数并不合理,应采用两个不同的系数,但对系数的具体取值目前尚未达成一致,因此对于具体的变截面连续箱梁桥的约
学位
青藏高原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巨大的高度和面积效应和复杂的地形地貌,在全球气候环境变化中处于重要和关键的地位。高原内广泛分布着风成沉积,被认为是一个潜在的重要粉尘源区。位于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雅江)是风成沉积物的典型分布地区,流域内发育着的黄土沉积和现代风沙沉积蕴藏着有关环境演化的重要信息。然而,受地理环境、物质来源及区域气候等影响,不同区域风成沉积的形成过程存在差异,这限制了我们对该流域风成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