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研究

来源 :云南财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ad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我国,省市和人口众多,不同省市的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区域间的金融设施配置情况参差不齐,因此导致了我国居民所接受的金融服务存在较大的差异,各省市配置金融资源的能力以及效率也不太一致。然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一种新型的金融服务方式,借助数字技术对金融服务进行了创新,不仅仅降低了提供资金所需要的成本,还能够使服务对象更加方便地获得服务;另外,在之前传统的金融服务体系下,未能够获得金融服务的群体,因为数字普惠金融对使用标准的降低,也能够得到金融服务的支持。因此,数字普惠金融将为金融服务带来巨大的变革,将更直接更广泛地覆盖被传统金融所排斥的群体,实现真正的普惠,体现在资源配置方面则是能较有效地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而本文在梳理相关的参考文献之后发现,目前国内外大部分的文献,都比较关注于数字普惠金融对产业结构升级、数字普惠金融的减贫效应等方面,只有较少的学者研究了数字普惠金融与我国上市企业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的关系,而对数字普惠金融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关系的研究则相对匮乏。但金融本身具有着资源配置的功能,研究数字普惠金融技术和形式不断地升级能否进一步提升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金融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和高效,进而从整体上提升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定的理论及现实意义。本文在查阅相关测算文献后,充分考虑了目前大部分研究金融业效率的文献对指标的选择原因,并实际结合我国金融行业的特点,建立了DEA-Malmquist模型以测算全国31个省市2011~2020年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在进行分类分析时,本文研究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对我国省市进行的划分,采用了其提出的“八大综合经济区”设想,将全国31个省市根据地理位置及相应的经济贸易关系进行划分、测算及讨论研究。随后采用系统GMM模型实证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在基准模型的基础上,加入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的平方项研究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非线性关系,并进一步研究了不同分组情况下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的异质性影响。得出的结论如下:(1)当期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受到其上一期配置效率较为显著的影响,其在时间维度上存在一定惯性。(2)数字普惠金融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之间大致呈倒“U”型关系,当期的数字普惠金融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但是随着数字普惠金融水平不断的提高,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呈现出先增后降的趋势。(3)对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高的地区,数字普惠金融所发挥的改善作用较小;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地区的资源改善作用则较为明显。(4)数字普惠金融对数字化较高地区及人均GDP较低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配置改善作用较为明显;对数字化程度较低地区及人均GDP较高地区的金融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作用则并不显著。最终本文提出三点政策建议:(1)引进新技术,提升利用率;根据DEA-Malmquist模型的测算,技术效率的改善对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影响较大,因此除了应关注各项先进技术的投入及建设,更需要提升现有技术的利用率,不能只注重引进新技术反而使现有技术闲置造成资源沉积。(2)深化数字普惠,降低金融门槛;数字普惠金融对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效应,因此大力支持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是有必要性的,并且不仅仅是需要完善数字普惠金融的各项基础服务设施建设,也需要加大培养数字普惠金融人才的力度,出台相关的支持政策以从多方面、多角度提升金融中介机构提供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进一步促进金融深化。(3)考虑地区差异,发展因地制宜;目前我国各级政府根据经济发展规划而进行资源配置的模式仍然是有效的,但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地区,这样的资源配置方式优势不太明显。应根据各省市实际的经济发展情况,规划各类资源的分配方式,通过数字普惠金融的优势提升金融资源利用率及配置效率,促进我国的整体金融资源配置有效,从而使全国经济健康持续的发展。
其他文献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四五”规划的重点内容,构建多层次的碳市场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推手。虽然我国统一碳市场已经启动,但是全国碳排放体系还不够健全,保持碳市场稳定发展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因此研究碳市场与股票市场的溢出效应,深层次揭示“碳-股票”系统中的内在运行机制与规律,对于有效防范碳金融风险有重大意义。在针对碳市场溢出效应的研究中,国内外多数学者将目光集中在碳市场的内部溢出效应或者对能源市场的外部溢
学位
气候变化可能导致经济金融体系发生结构性变化已经达成共识,国外的研究表明气候相关金融风险可以通过物理风险和转型风险影响经济金融稳定。物理风险指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事件对受灾主体造成直接损害的风险。转型风险是指低碳经济转型政策、技术革新、市场主体情绪的变化导致资产贬值的风险。洪涝灾害作为气候变化引起的异常天气事件之一,也是我国最广泛的自然灾害。洪涝灾害具有广泛性、长期性和危害严重性。本文感兴趣的是洪
学位
2023年是古老的“丝绸之路”重返全球视野,焕发勃勃生机的十周年。在过去的近十年中,“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是否有效缓解了企业融资难题,是当前评估“一带一路”倡议微观经济效益的热点,也是进一步加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点。过去的十年同样是中国金融科技发展的黄金十年,其给传统金融业带来的变革具体而深刻,在这个时间点,探讨其对企业,特别是“一带一路”参与企业的融资优化,具有充分的现实背景。本文以“一带一路
学位
创新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企业作为重要的经济活动主体,是最活跃的创新因素,企业的创新投入决定了产出的质量,进一步关乎企业长期的生存发展。然而,创新投入的资金需求量大,周期长,调整成本高,而且可能发生技术外溢,因此,企业的创新活动具有较高的风险性。同时,金融体系的不完善引起的企业资金需求与融资规模的不匹配,以及金融创新和金融监管漏洞造成的金融与实体部门收益率不断扩大,诱使很多非金融企业通过委
学位
我国自2010年开始实施融资融券制度,到目前为止该制度不管是从标的范围还是从交易数量看都取得了迅速发展,已经成为资本市场上重要的制度组成部分。融资融券制度的实施,为我国资本市场引进了卖空机制,结束了我国长期“单边市”的状态。本文通过梳理了融资融券制度和企业非效率投资相关的文献,发现融资融券制度的推行,不仅在宏观上会影响资本市场的流动性、波动性和定价效率,还会在微观上影响企业的管理行为、投资决策和盈
学位
2020年中央首次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这个背景下,消费已成为新时代扩大内需的重要动力来源。但是,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居民储蓄率仍较高,居民消费率明显低于高收入国家。低迷的消费制约我国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消费潜力亟待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升级。数字普惠金融作为数字技术与金融服务相结合的产物,在促进居民消费升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学位
社区思想政治工作是我国实施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关键,是我国基层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以城市群、都市圈为依托,构建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格局。”随着我国基层治理重心不断下沉、城市化的飞速发展以及社区功能的转变,人民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发生巨大转变,渴望有更高的物质条件、精神文明、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工作环境。社区作为人民生活的重要场所,逐步成为人民各类矛盾的
学位
现有研究均以2009年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开始这个时间节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起点,并且主流学派都认同人民币国际化需逐步经历:先在我国邻近国家实现人民币周边化,再到重要战略区域内实现人民币区域化,最后在全球范围内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目前,人民币东亚周边化以及“一带一路”区域化已取得一定进展,而非洲作为“一带一路”历史与自然的延伸,随着中非命运共同体建设的不断推进,中非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
学位
自有组织的人类社会形成以来,权威就伴之而生。就权威的本质而言,它是一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和社会关系,它所表现的是人类对实践活动中客观必然性的服从。权威现象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之中,其形态也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而变迁。恩格斯在指导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中对权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科学的权威思想,并集中体现在他为反击巴枯宁攻击无产阶级政党权威原则而作的《论权威》一文中。《论权威》全
学位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源过度开采,能源损耗加强,由此造成的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全球日益严峻的气候问题,如何快速降低碳排放量成为了世界各国的共识。我国也提出先要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然后争取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设想,低碳发展刻不容缓。绿色金融作为支持环境改善、应对气候变化的经济活动,自然也肩负着减少碳排放强度的重任。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绿色金融逐渐成为世界各国金融行业关注的焦点,它能合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