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Study of Image-Gestalt Actualization and Aesthetic Representation in Tian Han's Drama Transla

来源 :河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igd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以姜秋霞所提出的文学翻译审美过程中的格式塔意象再造为视角,以田汉戏剧译著为例,对戏剧翻译的审美再现进行初步的研究。
   戏剧是最古老的艺术形式之一,也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小说、诗歌和散文构成文学的四种基本体裁。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来塑造人物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社会现实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戏剧不仅是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也是一门表演艺术。在体现小说、诗歌、论述等文体的特点的同时,更拥有自身独特的语言形式,这就是台词,即过人物的语言来描述人物的性格、情节的发展以及主题的表现方式。戏剧的展现方式是舞台,这就意味着其美学品质在翻译中的再现也是极为重要的。纵然戏剧可以被视为文学作品进行阅读,但其本质又决定了戏剧是借助舞台表演并且由观众欣赏的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作为舞台表演的艺术,由于其本身的特性,戏剧翻译便具有特殊性。戏剧剧本的双重性(供舞台表演和供读者阅读)使得戏剧翻译不能简单套用其他文体的翻译标准。戏剧翻译不仅涉及从源语到目的语的语言转换,而且还涉及诸多语外因素。作为文学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如何进行戏剧翻译,如何有效传递戏剧中的审美因素,使目的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就是一个十分值得探讨的问题。
   论文共分为五章。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论文的研究动机、研究目的、论文结构并提出研究问题。
   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首先回顾了国内外戏剧研究的发展历程,从中揭示出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戏剧翻译研究都是翻译理论和实践中的薄弱环节,缺乏深入的研究和著述。同时,有关戏剧翻译的研究大都着重在于对戏剧文本的研究,其美学价值常常被忽略。其次,通过对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研究的回顾,进一步指出该理论普遍应用于诗歌散文的翻译研究中,而对戏剧这一领域的关注却很少。
   第三章提出把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用于戏剧翻译研究的设想。作者重点分析了戏剧的特性及构成戏剧文本的基本要素。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戏剧语言具有文学作品的共性,也有其特性。换言之,戏剧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是一种表演艺术。单纯的语言对等不仅可能造成目标语读者的理解障碍,也会丧失原文本身所蕴含的美学品质。这就意味着戏剧翻译不仅要实现语言层面的对等,其美学品质也应得到有效传递。其次,通过分析戏剧中所存在的两种格式塔意象--即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进而指出戏剧翻译过程即为格式塔意象再造过程。基于此,作者提出了把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用于戏剧翻译的可能性。
   第四章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作者重点分析了田汉戏剧译著的格式塔意象再造及美感再现。姜秋霞指出,格式塔意象在文学作品翻译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第一,有效传递美感体验,在准确表达意义的同时,把握原文美学要素,获得对原文场景,人物,事件等性对独立的整体所蕴含的情感,气氛,语调等的审美体验;第二,有助于译文结构的整体和谐;第三,决定了词义的选择。鉴于此,作者从意象的实现和美感再现两个层面来分析田汉戏剧的美感再现。意象的实现主要涉及意象的完整性和意象的准确性,其中,对意象完整性的讨论将从两个方面展开,即戏剧中所存在的两种主要种格式塔意象:戏剧冲突和人物性格。美感再现方面主要包括译文的措辞和译者的翻译策略。译文的实现过程及意象的再造过程是每个局部意义有机结合的结果,每个局部美感色彩的选择取决于依附的整体。一个词或一个短语可以有很多个意义,包含多种感情色彩,只有当它与特定的语境,特定的意象结合,才能体现最恰当的作用。
   第五章是论文的结论部分。通过以上论述,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格式塔意象再造理论对分析研究田汉戏剧译著具有指导意义,文学翻译过程也是格式塔意象再造过程,成功的翻译取决于成功的格式塔意象再造;戏剧的审美再现其本质上也是格式塔意象的语言再造,这一再造的过程是重现原文的美感,实现原文与译文在审美层面的对等,使目的与读者获得和源语读者相似的审美体验。最后,作者指出研究存在的缺陷及不足之处,并对此领域的研究提出建设性的意见。
其他文献
归化和异化这两种翻译策略一直以来都是英汉互译的主要翻译方法。归化法就是“把原作者带入译入语文化”,也就是从有利于译入语读者接受的角度来翻译文本,而异化法是“接受外浯文本的语言与文化差异,把读者带入外国情景”(Venuti,1995,20),也就是译入语读者主动接受外语文化和语言,使读者本身处于外语情景中。翻译中是应以归化为主还是以异化为主一直以来都是众多翻译理论研究者争论的焦点。  习语是人类智慧
学位
期刊
期刊
语言是我们日常交流的一种手段。众所周知,语音是传递信息的载体,而发音的正确与否恰恰表明了英语“说”的能力的高低。不同的语言,它的音位具有区别特征,而这些区别特征的差异会导致学习者语音辨析上的错位,继而影响语音的学习,出现语音发音上的错误。  这篇论文最初设想是研究中国七大方言区的学生在英语辅音发音上存在的主要错误和问题,但因实际考察情况和资源有限,决定除去客家方言区学生发音的调查研究。所以,这篇论
学位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餐已走向世界,这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传播提供了契机。中餐菜名的英译有助于外国客人理解中餐菜名并传播中国饮食文化。由于中西方在菜名的命名方式上存在着很大的文化差异,故中餐菜名的英译并非易事。本文以翻译理论(功能目的论和跨文化翻译)和跨文化交际理论(身份协商)为指导,分析了中式菜名英译的目的、菜名的跨文化翻译策略和方法以及跨文化对话中菜名的商讨。依据上述理论,本文得出了两条菜名
这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中英文幽默言语的相似和不同点以及在这些差异和相同背后根植的跨文化维度的理论。  论文的第一章节中,列举了传统和现代国内外对幽默研究的成果还有幽默和机智,讥讽之间的一些差别。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在本论文中,幽默和机智,讥讽一同被当作幽默来处理,因为它们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  第二章中,开始探讨中英幽默的相似之处。主要是体现在他们制造幽默语言的技巧策略,其中包括语言学策略,修辞学策略和
学位
期刊
《中庸》原是《礼记》中的一篇,后成为儒家经典的《四书>之一。作为一部重要的中国经典著作,两千多年来,《中庸》在中国思想史上一直是创造性心灵的灵感源泉,对中国乃至全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过去对《中庸>英译的研究大多侧重于译文本身,而研究译者的文化身份如何影响《中庸》的翻译这方面并不多。因此,本文借助平行语料库比较分析理雅各和辜鸿铭的《中庸》英译本,结合他们各自的文化身份,探究其对《中庸》英译的影响。 
近年来,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的广告业也得到了迅猛发展,尤其是以倡导真善美为宗旨的公益广告不断发展壮大。回顾迄今为止的广告语篇分析,几乎都是以文本为基础的,学者们大都从新闻学、广告学等方面进行探讨。从语言学角度出发的一些语篇分析也并未涉及电视公益广告一个突出的方面一-视画面的功能。基于以前学者研究的局限性,本文主要从系统功能视角出发,对中央电视台电视公益广告“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的文本
随着描述性翻译研究学派的出现,研究者们开始客观、全面地看待翻译,而不是拘泥于“忠实”这一翻译理想。20世纪70年代开始,描述性翻译规范的研究打破了传统翻译理论的局限性,极大地拓宽了翻译研究的领域和视野,翻译学由此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作为翻译规范理论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之一,以色列著名学者吉迪恩·图里第一次系统地从翻译研究的角度研究翻译规范,把目的语文化对翻译行为及翻译产品的影响作为研究的中心。在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