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蚕丝蛋白的微纤化和物理凝胶化研究——以富含β-折叠的蛋白质材料结构调控的启示

来源 :复旦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hs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亿万年对自然的适应与进化,动物(主要指蜘蛛和蚕)制造出富含β-折叠结构的“完美”纤维——动物丝。在半个多世纪的大量研究中,人们对动物丝从一级结构(氨基酸序列)到聚集态结构的完整等级结构已有初步认识,并己将其应用于制备各种宏观尺度的材料上。淀粉样微纤是另一类富含β-折叠结构的蛋白质纤维,其虽然最初发现于病变组织中,但是随着越来越多非致病性蛋白质被发现能够形成淀粉样微纤,人们极大地拓宽了将基于β-折叠蛋白质的结构性材料发展成一类重要天然生物材料的潜在原料来源。然而,如何将淀粉样微纤在纳米尺度上的等级结构转化成宏观材料仍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本论文以桑蚕丝蛋白为研究对象,对其物理凝胶化和微纤化进行了细致研究,探索了多种调控β-折叠(高等级)结构形成的手段,并初步探讨了桑蚕在吐丝结茧前防止腺体内丝蛋白过早形成β-折叠结构的主动调控机制,希冀对富含β-折叠蛋白质材料的结构调控有所启示。  我们首先通过改变制备条件,得到了两种β-折叠结构不同的丝蛋白(SF)微纤:1)在静态乙醇/水溶液中,丝蛋白自组装成“cross-β”结构(分子链方向与纤维轴向垂直)的纳米微纤;2)在剪切力存在的水溶液中,丝蛋白自组装成“paurallel-β”结构(分子链方向与纤维轴向平行)的微纤。通过进一步比较两种微纤中β-折叠结构的差别表明,对于乙醇/水溶液中形成的SF纳米微纤,在其“连续”的cross-β-折叠结构中,沿氢键方向排列的分子链数目应该至少在15根以上;而剪切诱导下形成的SF微纤,其β-折叠结构中,沿氢键方向排列的分子链数目可能大多分布在4~10根范围内,且被未形成β-折叠结构或所形成β-折叠结构并不完善的分子链段隔开。我们还通过对丝蛋白氨基酸序列(由5263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分析,提出了丝蛋白“cross-β”纳米微纤的结构模型。本研究中所提出的利用机械外力(如剪切力)来调控蛋白质纤维结构的方法,为设计新型的以β-折叠结构为主的蛋白质(多肽)纤维材料提供了新的思路。  接着,我们研究了乙醇诱导所形成丝蛋白凝胶的等级结构及其生成动力学。结果表明,丝蛋白醇凝胶是一类由纳米微纤和絮状物分别在纳米和微米尺度上形成网络结构的复杂二元分形体。通过动力学分析得到微纤簇的分形维数在2.4~2.8之间,并随丝蛋白起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标度分析得到的“絮状网络”的分形维数为2.2。丝蛋白的微纤化遵循成核-增长机制,微纤在生长过程中不断的发生分叉或缠绕,形成微纤簇,同时,由不同的“核”生长形成的微纤簇,最终相互交叠聚集,导致絮状网络结构的形成。研究结果还表明,微纤化和凝胶化的动力学过程同时受制于乙醇和SF的浓度。提高乙醇的浓度,可以加速微纤化的成核过程,但是不同乙醇浓度下形成的微纤簇结构相似。SF的浓度不但影响凝胶动力学,还影响到最终形成的凝胶的机械性能,如凝胶的弹性模量和在大应变下的应变硬化程度。  我们还发展了一种新型的SF-HPC(羟丙基纤维素)共混水凝胶,其可在37℃的温和条件下形成,且具有触变性而成为一种可注射的凝胶。通过动态流变学、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拉曼光谱和核磁共振等技术对凝胶的表征,我们提出SF-HPC共混水凝胶如下可能的形成机制:1)从室温升至37℃时,具有LCST的HPC分子链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增强,诱导共混体系发生经由成核-生长机制进行的相分离;相分离导致SF富集相的产生,促使SF发生由无规线团向β-折叠结构的转变;2)相结构发生粗大化,与此同时,由SF所形成的β-折叠结构逐渐增加,直到贯穿体系的凝胶网络形成;3)SF分子中的β-折叠结构进一步增加和完善,提供更多的交联点,使凝胶网络得以发展,而处于分散相中的分子链运动受限,导致相结构的粗大化无法进一步进行,使已形成的相结构最终被“冻结”下来。通过改变共混体系的组成,能够对SF-HPC共混水凝胶的相分离和凝胶化动力学进行控制,进而实现对凝胶微观形貌、机械强度和触变性的调控。增加共混体系中SF的含量可以缩短凝胶时间,并改变凝胶点附近的凝胶性质。大振幅振荡剪切(LAOS)实验的结果表明,混合比为7/3(SF/HPC)的水凝胶,在大剪切下可能经历了“β-折叠结构富集域间的弹性形变一富集域间弱交联点被破坏-富集域的滑移-弱交联点重建”的过程,使得此组成下的水凝胶具有显著的触变性。我们利用该混合比下的SF-HPC共混水凝胶成功实施了对细胞(如L929成纤维细胞)的包埋,并证明水凝胶在注射过程中对细胞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同时,细胞在经注射凝胶中的分布仍较为均匀。由于构成凝胶的两种组份均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致使此类可注射水凝胶在药物和细胞输运载体等生物医用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最后,我们研究了“凝胶状”的天然桑蚕纺丝原液的流变性能,发现液晶态的纺丝原液在流动类型上属于翻滚型(tumbling),因此在中等剪切速率下呈现负的第一法向应力差,并在起始流中表现出粘度(应力)和第一法向应力周期性振荡的流变行为。通过对振荡周期的分析,我们计算出决定向列型液晶流动类型的参数λ,其绝对值为0.996,表明丝蛋白分子在形成液晶时形状上具有很大的各向异性。结合不同流变学实验的结果,并借鉴超分子液晶基元模型,我们提出了天然纺丝原液受到剪切作用时从静止到流动过程的三种状态:1)静态时,丝蛋白分子间可能通过超分子相互作用形成“瞬态网络”(其模量在1.2×104~2.0×104pa之间,其松弛时间在0.5~3s之间),此时液晶基元包含于网络中;2)当纺丝原液受到剪切力作用时,丝蛋白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部分被破坏,高弹性的“瞬态网络”开始变软;3)当剪切力进一步增加时,“瞬态网络”的结构被完全破坏,原来构成网络的丝蛋白超分子液晶基元开始沿剪切方向流动,并进行翻滚。我们推测丝蛋白液晶基元在中等剪切速率下的翻滚,可能有助于动物纺丝前避免丝蛋白分子在腺体中过早发生构象转变(形成β-折叠结构)并固化,进而起到稳定纺丝原液的作用。此部分的研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天然动物纺丝机理的理解,并对人工纺丝具有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近几年,我国综艺类节目发展迅速,主流电视台纷纷推出综艺节目争夺观众市场。综艺节目在进行拍摄时,导播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整场的氛围和节目的画面,对于节目质量起着决定性的
在现代有机合成中,手性有机分子和金属催化在不对称合成领域的扮演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复杂的手性有机分子受到了有机化学家的广泛关注,并可以通过从简单易得的起始原料经过手性有机分子和金属催化方法合成。本论文将烯酮衍生物作为一个重要的合成切块应用到一些不对称串联反应中。本论文的第一部分工作,我们从商业易得的1,2-二苯基乙二胺为起始原料合成了一系列得手性二胺类配体。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我们以手性奎宁硫脲为
摘 要:近年来,随着《奔跑吧》、《爸爸去哪儿》等综艺节目的诞生,中国电视综艺逐步进入“大片时代”:大咖云集、制作精良、融媒体传播,也吊足了电视观众的口味。在这种电视生产环境下,戏曲这门古老而窄众的艺术,如何才能更好地占领电视荧屏?如何焕发出文化传承的新魅力?作为河北广播电视台大型戏曲节目《绝对有戏》的创始人,我带领团队探索出一条新的路径:也从“大”字入手,借助“大推广”、“大内容”、“大融合”等手
高晟翔和我认识的其他朋友不同,他不像他们思想那么深奥,也不会伤春悲秋.他这个人很简单,只知道成天傻吃、傻玩、傻笑,要不就是熟练地带着脚下的足球,左晃右晃,最后过了全场,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WSNs) in recent years, users have been more interested in the services that WSNs can provide rather than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媒体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作为传统传播媒体的广播新闻传播在此背景下更是受到了极大的冲击,面对新时期媒介融合的发展,广播新闻传播如果仍旧停滞不前
我国是含锶矿的大国,由于初期开采工艺与制备方法不够合理,造成锶的利用率不高。锶废渣主要为浸取后未反应完全的矿石废料以及一些固体杂质,目前国内外生产碳酸锶的方法主要是碳还原法。企业每生产一万吨锶盐,就会产生八万吨的锶渣,目前主要应用于铺路、水泥制备等,造成大量锶资源流失。所以从锶渣中提制高纯、超细的碳酸锶,既合理的利用了资源又减少环境的污染。对锶矿石和锶渣进行物相、形态分析,得出锶矿石中锶含量为33
县级电视台是整个电视台的重要组成部分,新闻节目作为电视台的核心内容,必须得到充分的重视。新闻记者对整个新闻的信息采集工作具有一定的影响,新闻记者的素质直接影响整个
纵观当当网当前一系列的发展动作也不难发现,没有了上市报表的压力束缚,它似乎是迈开了手脚,改革的步子越来越大。现在再将当当单纯定位成卖书的书商也许不是那么准确了。  在外界看来,当当网就像是每次都踩不对鼓点,一再的错失战略机遇。当当网自身却认为正赶上了的文化大发展好时候。  去年9月,当当网宣布私有化并从纽交所退市。在其完成私有化进程的公告中,有一段对当当网接下来发展方向的表述:“本土中产阶层迅速崛
样品前处理技术是分析检测过程中耗时最长、对结果的准确度影响最大的一步。本课题组将静电纺制的纳米纤维作为固相萃取填料,开发了纳米纤维固相萃取技术,并应用于生物样品、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