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g-ZnO复合光催化剂的制备、固定及其降解卡马西平的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enersof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采用简便的共沉淀法通过在Zn O中掺杂Mg2+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了Mg-Zn O复合光催化剂,显著提高了Mg-Zn O中光生电子-空穴的分离效率及光利用效率,使其催化性能大大提高。为解决催化剂回收困难,易流失于环境中产生二次污染等问题,制备出了光催化薄膜,并将其与连续流光催化反应器相结合,探究了该催化体系的实用性。卡马西平(Carbamazepine,CBZ)作为药物和个人护理用品(Pharmaceuticals and personal care products,PPCPs)废水的典型代表,具有来源广泛、生物毒性大、难以降解等特点,严重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安全。与传统水处理技术相比,光催化技术具有反应迅速高效、节能绿色等优势,在PPCPs废水的处理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以PPCPs污染指示化合物CBZ作为目标污染物,详细研究了该复合光催化剂的催化效能,并探究了该体系的反应机理,推测出CBZ可能的降解路径,为光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在环境污染控制领域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技术支撑。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制备不同Mg2+掺杂比例的Mg-Zn O复合光催化剂。采用简便的共沉淀法成功制备出Mg-Zn O复合光催化剂,通过SEM-EDS、XRD、XPS、UV-vis、BET-BJH等多种检测手段,分析了其物相组成及内部结构,表征结果证明了该催化剂为介孔结构,Mg2+的掺杂能够有效提高Zn O材料的光利用率,减小光生电子-空穴复合,提高光催化效能,且掺杂比例为6%时光催化性能达到最佳。该复合光催化剂制备成功。(2)在紫外光下,以CBZ为目标污染物考察Mg-Zn O的光催化效能。分别探究了CBZ初始浓度、Mg-Zn O复合光催化剂投加量、光照距离及初始p H对CBZ降解效能的影响。CBZ的初始浓度为3 mg/L,Mg-Zn O复合光催化剂的投加量为0.8 g/L,反应初始p H为6.76,光源与液面的距离为10 cm,此时60 min内可降解绝大部分的CBZ,去除率达到了98.6%,此时的反应速率常数K为0.07146min-1,比纯Zn O对CBZ的去除率提高了约1倍,反应速率提高了约5倍。这是因为Mg2+的掺杂能够增强其对光能的利用率,提高光生电子-空穴分离效率,提高光生载流子浓度。动力学拟合的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符合一级动力学模型。本文研究了多种共存物质对该体系降解效能的影响,结果表明Cl-和SO42-对CBZ的降解有轻微抑制作用,HCO3-和NO3-能够明显抑制CBZ的降解,水体中的腐殖酸类物质(Humic Acid,HA)也会造成去除率的显著下降。重复循环试验及金属离子溶出的测定的结果表明Mg-Zn O有着极佳的可重复利用性和结构稳定性。(3)活性物质的检测和机理分析。自由基淬灭和捕获试验的结果表明,该催化体系中存在三种类型的反应性氧化物质,即羟基自由基(·OH)、光生空穴(h+)和超氧自由基(·O2-),其中羟基自由基(·OH)和光生空穴(h+)起主要作用。结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PLC-MS)对该体系的反应机理进行了探究,共检测出了11种中间产物,对CBZ的降解路径进行了推测。(4)Mg-Zn O复合光催化薄膜在连续流光催化反应器中降解卡马西平性能的研究。将Mg-Zn O复合光催化薄膜应用于光催化反应器,在催化剂投加量为1.5g,水力停留时间(HRT)为6 h条件下,CBZ的去除率最佳,可达到67%。此外,Mg-Zn O光催化薄膜具有良好的可重复利用性和出水稳定性,Mg-Zn O经三次重复循环使用后CBZ的去除率仍可达到63%左右,在连续运行72 h的条件下,依然能够保证对CBZ有着良好的处理效果且出水水质稳定,这为光催化技术处理PPCPs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了一定参考。
其他文献
随着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迅猛发展,探索绿色高效的储能技术是至关重要的。锂离子电池因其优异的能量密度和较高的转换效率而受到广大研究者们的青睐,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然而,锂元素储量有限且分布不均,随着锂资源的持续消耗,势必将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生产成本的不断攀升,从而无法满足未来大规模储能领域日益发展的需求。钠/钾与锂位于同一主族,性质相似,且它们在地壳中含量丰富、分布广泛,因此钠/钾离子电
学位
技术快速更迭的知识经济社会中,伴随着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企业在开展创新活动中正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机会选择。与此同时,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等研究领域快速崛起,在推动自然语言处理技术蓬勃发展的同时,也使之在文本挖掘与主题聚类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为企业高效开展技术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持。进一步地,技术创新活动作为科学与技术的统一体,必须做到多主体的高效协同以不断提高创新效率,但目前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活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健康与疾病的发育起源学说(developmental origins of health and disease,DOHa D)认为人类生命早期(孕期、新生儿期和儿童期)经历的不良生活环境如营养失衡、感染、环境毒物和药物暴露等可改变与机体生理功能相关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成年后患慢性疾病的风险和药物代谢能力。药物代谢酶(drug-metabolizing enzymes,DMEs)在外
学位
冬凌草甲素在多种癌症如宫颈癌、卵巢癌和胃癌等有抗肿瘤活性,但其生物利用度低、抗肿瘤作用机制不明等问题,限制了其临床抗肿瘤研究。因此,亟需提高冬凌草甲素抗肿瘤活性并阐明其抗肿瘤作用机制。本课题组前期实验发现抑制SLC7A11能够显著提高冬凌草甲素抗宫颈癌细胞增殖作用。SLC7A11在多种癌症中高表达并促进肿瘤发生发展,是潜在的抗肿瘤靶标。因此,本课题拟评价冬凌草甲素和SLC7A11抑制剂联用的抗宫颈
学位
肾小球肾炎是一类免疫介导的以炎症细胞浸润、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和细胞外基质积聚为特征的肾小球损伤,是肾脏损伤的初始反应,也是导致慢性肾脏病的关键过程。肾脏损伤后,巨噬细胞被迅速募集至肾小球并极化为M1表型,其通过诱导ROS产生,促进NO合成,并释放各种炎症因子(如TNF-α、IL-12等)及合成活化金属酶等,造成肾小球固有细胞-系膜细胞损伤,进而破坏肾小球结构和功能。此外,肾小球中的固有细胞-系膜细
学位
背景和目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及其更严重的形式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主要表现为弥漫性肺泡损伤及上皮细胞功能障碍。近年来,急性肺损伤的发病率不断增加,死亡率达到30~40%,尽管临床上常用地塞米松、泼尼松等具有抗炎作用的药物治疗急性肺损伤,但因其副作用明
学位
在“智能制造”的背景下,实行智能化转型是我国汽车制造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之一。虽然已有众多学者对我国汽车企业智能化转型进行了不同维度、不同程度的研究,但这些研究多数是以独立变量的视角考虑其对企业智能化转型成效的影响。智能化转型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企业战略活动,涉及到企业内外多方面因素,必须从系统的角度全面考虑不同要素之间相互作用从而产生的综合性影响效应。基于此,本文以组态理论、要素理论和竞
学位
背景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 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是围产期由于缺氧引起的新生儿严重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疾病。它是造成早产和足月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也容易引发严重的神经发育问题,包括脑瘫、神经感觉异常和认知缺陷。据统计,在发达国家每1000名出生的婴儿中有1至8名出现HIE的症状,而在发展中国家其发病率更是高达26‰,并且该疾病占到了全球婴儿死亡总数的23%。
学位
背景与目的乳腺癌是女性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仅次于肺癌的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三阴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是乳腺癌中侵袭性和恶性程度最高的亚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中位生存期较短。因TNBC表面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等,难以找到治疗靶点,因此急需寻求治疗TNBC的分子靶点。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学位
背景:《2020年全球癌症报告》显示,食管癌发病率在全球常见癌症中居第七位,是世界上第六大癌症相关死亡原因,仅次于乳腺癌、胃癌、肺癌、结肠癌和肝癌。全球每年食管癌病例约为50万例,其中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ESCC)占80-90%。食管鳞癌通常累及食管中上部,在60-70岁的男性中更为常见。食管鳞癌是一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生存率很低。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