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作人晚期散文研究(1949-1967)

被引量 : 10次 | 上传用户:humeiy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作人(1885-1967)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重要且富有争议的文学家。他曾经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推动文学革命与思想革命的主将,又是一个大节有亏的民族罪人。自1980年代初期开始,沉寂已久的周作人研究重新引起人们的关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几代研究者的努力,周作人研究的环境渐趋健康和理性,越来越多的史料被发现和披露,涌现了一批优秀的研究成果。很多研究者以1929年为界,把周作人的散文创作分为前后两个时期。研究者们一般认为,周作人前期的散文创作充分显示了其小品散文的艺术风格和成就,而后期所代表的文学倾向则是落后的、消极的,常常受到批判。在一般的周作人研究中,作为研究对象的周作人的文学创作,主要指1949年以前的创作。这其中自有其文学和政治的深层原因。但如果从周作人文学创作的整体来看,这种研究是不完整的,不利于周作人研究的健康发展。本论文的研究对象为周作人的晚期散文创作。所谓“晚期”,即是和一般研究者已经划分的“前期”和“后期”相区别,指周作人1949年被保释出狱至1967年去世这段创作时期。本文认为这是周作人文学创作的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也是周作人研究中一个不应该被忽视的历史时期。1949年10月,被保释出狱的周作人回到北京家中,开始了他人生的一个新的阶段。从1949年到他去世的1967年,周作人公开发表的文章有1000余篇,约200万字,还翻译有大量的希腊语和日语的文学经典。这是他文学创作比较活跃的一个历史时期,但对于周作人晚期文学创作的研究一直少有研究者的关注,只有寥寥数人在这寂寞的“死角”默默的累积。综观近20多年来对周作人晚期文学创作的研究成果,大致可以分为两大方面:一是史料性成果。其中包括这一时期公开发表的文字的搜集整理,未曾公开发表的佚文、书信、日记,以及关于周作人晚年生活的史料等等。二是研究性成果。包括对建国后周作人的文学创作、文学翻译及晚期思想的研究。在这两类研究中,史料性成果取得了相当的成绩,而研究性成果则相对缺乏。本论文在全面搜集整理周作人晚期散文作品的基础上,着力于从三个方面来挖掘周作人晚期散文研究的意义和价值所在:1、还周作人一生的散文写作一个完整的面貌,加强周作人研究中比较薄弱的晚期散文与晚期思想的研究。2、探讨周作人晚期散文作为十七年文学中的一个特殊的非主流现象的意义。本论文采取的主要研究方法是社会历史的研究方法,在论述中用大量的史料和作品来说话,在以往周作人研究的基础上,追求“回到周作人自身”,即承认周作人是一个独立的世界,在理解、说明周作人和他自己的思想追求的前提下,从这个特殊的个体出发,为周作人晚期的文学和思想寻求一种切合实际的理解和阐释。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是对周作人晚期散文创作经历的概述。本章结合当时的政治环境利文学环境,以及周作人自身的生活和创作境遇,概括出周作人晚期散文创作的三个主要的创作阶段:即1949年-1952年、1956年-1958年和1961年-1964年。1949年-1952年,周作人主要为上海的《亦报》专栏写稿,文章按要求署笔名而不署本名,这些随笔一般被研究者称为“亦报随笔”。“亦报随笔”中既有对于国内外热点问题的议论,也有他一贯擅长的知识小品和怀人叙事的随笔,其中以写和鲁迅有关的话题的文章最多,文风浅显,明白晓畅。1956年-1958年,由于双百方针的刺激,报纸的文艺副刊大量出现,周作人的散文作品受到一定程度的欢迎。1956年又适逢鲁迅逝世20周年纪念,很多报刊纷纷向周作人约稿。周作人在这一短暂的宽松时期写了较多回忆鲁迅和评述鲁迅作品的文章,也不乏一些思想比较尖锐的对时政的议论。1961年-1964年,在曹聚仁等海外友人的帮助下,这一时期周作人的文章主要发表于香港等海外的报刊,其中少了对时事的议论,多是他一贯擅长的知识性和趣味性的文章。这是周作人一生散文创作的最后的“余响”。论文第二章、第三章和第四章主要论述周作人晚期散文的思想内容和意义。论文把周作人的晚期散文创作按思想内容分为三大类:即时论类,说理状物类,怀人叙事类。这三类散文写作在周作人晚期散文创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论文第二章对周作人晚期时政类散文的论述,一方面具体分析了其散文中表现出的对新的时代和新的政权思想上的“趋同”,另一方面也深入挖掘了部分作品中表现出来的与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保持一定距离的独立思考,进而分析周作人晚期思想的意义。论文第三章对周作人晚期说理状物类散文的论述中,重点论述其说理状物类散文创作的发展和变化。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注重内容的“有所用”,一个是情感态度更加宽容。论文第四章对周作人晚期怀人叙事类散文的论述中,梳理关于鲁迅、关于历史中的同时代人和自己的回忆性文字,发掘其中的文学意义和思想意义。论文第五章论述的是对周作人晚期散文的文学反思。周作人晚期散文创作于“十七年文学”时期,这是我们研究这些作品时非常重要的背景。本章将重点探讨周作人晚期散文创作与十七年散文创作主潮的关系,反思周作人晚期散文的“寂寞”命运的根源。结语部分则补充交代周作人的晚年经历和人生结局,以及一些与周作人相关的有争议的话题。无论争议和分歧有多大,可以肯定的是,对于周作人的研究还将继续朝着更加理性、更加科学、更加深入的方向发展。
其他文献
在现代传播日益精进的宏观环境下,网络视频在现代社会的角色越来越重要,网络视频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改革。目前网络视频市场的产品内容重复率高、管理不精,形式单一、互动不
《牡丹亭》自诞生以来,就特别受到女性读者的关注。本文试图在明清女性生活相对狭窄的背景下,勾勒出《牡丹亭》女读者的社会地位;在此基础上,通过对《牡丹亭》女读者的资料的
本文以临高话量词为研究对象,在探讨临高话量词分类、来源的基础上运用结构主义语言学的描写方法与类型学的研究方法,分析了临高话量词的基本特点,对其系统本身进行详细细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会计也由手工记账进入了电算化时代,电算化的优越性体现在各个方面,这同时也给会计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了解会计电算化发展的趋势,掌握现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地震研究、地震观测及地震预警的需要,现代地震观测设备已有很大的提高,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现代化的地震观测设备进入了以计算机为
本文以大徐本《说文解字》中与“止”形义均相关的“走、癶、步、此、正、辵、?、足、疋”十部字为研究对象,总结归纳出正篆317个(不含新附字)。以许慎在形、音、义等方面的
罗素摹状词理论对逻辑学和语言哲学等学科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关于摹状词的研究不仅属于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也是现代西方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罗素的摹状词理论对
<正>《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为国家级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中西医结合、药学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以及新技术、新方法、病例
古今字是汉字发展史上产生的重要文字现象。而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更乾嘉时期是古今字研究的集大成者,其古今字理论颇具研究价值。但是目前学界对古今字的本质认识仍不统
夏目漱石之于日本颇似鲁迅之于中国,究其根底就在于其文学中所蕴含的批判精神和深刻的思想性。由于漱石“伟大的国民作家”、日本文豪的身份,其作品中或直接描写、或间接流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