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翻译课程学习阶段,本人选取了日本“微风会”会长玉田澄子的《大地之花》中的部分章节进行翻译。本报告基于此翻译实践,总结了本人的翻译实践心得。《大地之花》是玉田澄子的回忆录,主要记叙了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如何随开拓团到中国东北、在日本战败后被与家人一起被中国人收留以及最后被引渡回国的一系列经历。而报告主要选取第一章到第四章内容为实践对象,具体讲述了 1932年到1945年期间,日本向中国派遣开拓团的起因、经过以及作者家人的亲身经历。文本中有很多地方能体现中日两国之间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性,且某些内容富有时代背景特色,需要一定的翻译技巧,这也正是该报告研究翻译的价值所在。在此翻译实践中,笔者遇到了很多问题和难题。最初因为不了解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及其相应的解决方法,名词和长句的部分翻译未能准确地向读者传达出原文所表达的意思。因此本报告通过对翻译中存在的不可译性产生原因的考察,探讨应对《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不可译性的策略。希望探讨出的对策和解决方法能为今后的翻译实践提供一点理论参考和借鉴。该实践报告主要由以下三章的内容构成。第一章主要考察不可译性存在的原因,并以《大地之花》中的翻译实例为例阐述了《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存在亟待解决的不可译现象。第一节根据洪堡特等人对不可译性问题的研究,明确了不可译性问题主要是由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和文化上的差异引起的;第二节列举翻译实践中具有代表性的实例,从原文的特征和译文中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分析,说明此次文本翻译中存在的不可译性问题。第二章基于现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以零翻译和意译来应对不可译性。通过分析翻译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尝试用两种方法去解决第一章实例中出现的不可译性问题。第一节主要介绍零翻译的提出和具体分类及其如何应对不可译性;第二节主要介绍意译如何应对不可译性问题,尤其是因思维方式和修辞审美差异引起的不可译性。通过分析总结,笔者认为零翻译可保留原语中所包含的文化因素,起到跨文化交流的作用;意译则更加重视读者感受,增加译文的可读性。第三章着重探讨零翻译和意译在《大地之花》汉译中的运用。第一节对零翻译在名词汉译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第二节对意译在长句翻译中的运用进行分析,第三节则从特殊交际情景角度总结了如何灵活处理特殊情况下的不可译性问题。通过上述实践总结与分析,可得出以下结论。第一,不可译性真实存在于翻译实践当中,主要是由原语和目的语在语言和文化背景方面的差异引起的。第二,借助零翻译和意译,可在一定程度上应对《大地之花》文本中的名词和长句翻译。第三,在特殊交际情景下,不可过分拘泥于翻译方法和策略,译者应当灵活运用所学方法和自身经验。本文主要考察了《大地之花》翻译实践中存在的不可译性,并结合不可译性发生的原因探讨了零翻译和意译在《大地之花》汉译过程中的运用。译者只有充分认识到翻译不可译性的存在,找到恰当的翻译策略来应对,才能准确把握翻译的方向,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