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社会文化透视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jun200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经济体制的转变,使以谋求经济利益为目标的人口流动成为可能,其中经济型乡城流动人口又是流动大军的主要组成部分。农村流动人口来到城市后,同时兼受城市文化和农业文化影响。现代的城市文化和传统的农村文化,在这个特殊人群——流动人口中间产生了激烈碰撞。另外一方面,由于制度性原因而造成的城乡隔离和流动人口客观上脱离于乡土社会控制之外的状况,使流动人口既无法融入主流社会又游离于本土文化规范体系之外,他们实际上处于文化空白带上。在这种情况下,某些流动人口的行为逐渐发生异化,既脱离出流出地农村地域文化的认同范围,又不被城市主流社会文化所接纳,变异的个体行为在一定范围内产生示范作用,影响着群体的变异,逐步导致了流动人口亚文化在某些群体中的形成,体现出行为变异对文化变异的影响作用。这种变异的文化,与个体特征及其他相关因素结合,又成为了流动人口产生高危行为(如卖淫、嫖娼、静脉吸毒等)的主要诱因,体现出文化对行为的指导,支配作用。 论文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了本文立题的意义,并提出了从社会文化视角研究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理论框架。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它着力于从地域文化差异塑造了不同的地域行为模式、文化冲突是行为变异的主要动因及行为变异与亚文化的互动关系三个方面构建了文化—行为互动理论,并且将该理论用于解释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第三部分是对流动人口亚文化及其高危行为互动关系的实证研究,通过实地问卷调查,收集了有关一手资料,进行定量分析验证流动人口亚文化及其高危行为的互动关系。第四部分运用了地理学的空间分析理论和方法,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软件ARCVIEW3.2绘制了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空间分布图,在此基础上对流动人口亚文化分类地带性和高危行为的分布进行了空间分析,从空间上对流动人口亚文化与高危行为的关系进行了定性解析。第五部分在上述工作的基础上,从社会文化视角提出了流动人口管理的思路和对策。 论文从对流动人口发展、变化规律及控制对策的一般性研究,转入对影响、支配流动人口行为的社会文化因素进行深层次研究。目的是从社会文化层面入手,分析支配流动人口行为的主导社会文化和促使该种文化模式形成的乡—城社会文化背景,发掘助长流动人口产生高危行为的文化因素。最后,根据实地考察和理论分析结果,从人力资源开发、利用与管理角度,构筑指导流动人口管理的社会文化理论,并提出相应的具体管理措施,缓解或控制流动人口高危行为的产生。
其他文献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期,我国基本建设行业空前繁荣与发展,圈地运动风行,楼堂管所的大量建设,使得建筑业及相关行业进入者大量增加。进入九十年代后期,由于亚洲金融危机乃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可分为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规范研究主要回答“应该是什么”这类问题,而实证研究主要回答“是什么”这个问题,它说明某一事物过去怎样,现在怎样,将来怎样。由于
CAPP负责确定产品制造过程以及产品制造所需的制造资源、制造时间等,是连接产品设计与制造的桥梁,并对产品质量和制造成本以及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具有极为重要的影响。 在
近二十年来,中学数学教学改革如雨后春笋,给中小学的教育注入了一股活力。教学改革使得教师们重新审视教学观念、教学方法与教学策略。中学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最重要特征是,弘扬
中学音乐教育是面向未来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课题。音乐教育的诸多重要思想 ,直接对素质教育和学校教育产生影响。音乐教育的研究必将与各学科
随着英语在社会交际中越来越广泛的使用,作为四项基本语言技能之一和交际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写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首先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中学英语写作教学的意义,然后通过师
图像采集处理技术在信息处理技术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它涉及工业检测,医疗设备,军事,消费电子的诸多领域。在一般场合,图像采集处理采用基于计算机的处理系统。而在对系统成本和
审美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实质性的“缺席”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亟须进行审美建构。这是语文学科人文性的召唤,也是《语文课程标准》的颁行对小学语文阅读教
探讨多媒体技术和传统板书相结合在物理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采取二者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教师、学生和多媒体的相互作用,实践表明二者结合能够优化教学资源,提高
由于自然因素的风化作用,许多人类珍贵文化遗产频临损毁的难题日益增多,有些甚至需要抢救式维修和保护。保护学者们深信,依靠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方法和材料相结合实施文物保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