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电极界面反应机制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57012185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具有高容量、高能量密度和快速充放电能力的锂离子电池是未来绿色二次能源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与上述要求相一致的锂离子电池脱嵌锂容量、循环特性及倍率性能均与电极界面发生的电化学反应相关,因此研究锂离子电池电极界面反应机制对阐明其容量衰减机理、提高脱嵌锂容量及倍率性能等具有重要意义。为了使研究能够对商业化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改进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文首先采用商业化常用的高温固相法合成了LiCoO2材料,并运用电化学阻抗谱(EIS)对其电极界面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研究发现,LiCoO2电极在脱嵌锂过程中,Nyquist图中始终存在一个代表材料电子电导率变化的半圆。在首次脱锂中期,Nyquist图按频率由高至低包含高频区半圆、中频区半圆、低频区半圆及一条斜线共四部分。通过合适的等效电路对阻抗谱进行拟合并对拟合值进行分析发现这四部分分别代表锂离子通过电极表面的SEI膜、材料电子电导率、电荷传递过程及锂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并且通过EIS证实了LiCoO2电极在脱嵌锂过程中其电导率确实存在一个“绝缘体-金属性”转变,此转变随着脱嵌锂次数的增加逐渐减弱。同样,运用EIS对固相法合成的LiNi1/3Co1/3Mn1/3O2材料的电极界面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iNi1/3Co1/3Mn1/3O2电极在脱嵌锂过程中其阻抗谱也由三个半圆及一条斜线四部分组成,通过等效电路拟合各部分数值并分析发现,中频区半圆应归属于电极材料电子电导率的变化,并计算出LiNi1/3Co1/3Mn1/3O2电极在脱嵌锂过程中电导率变化范围为1.3×10-67.3×10-4S·cm-1,即LiNi1/3Co1/3Mn1/3O2材料在脱嵌锂过程中电导率会发生12个数量级的变化,首次发现LiNi1/3Co1/3Mn1/3O2在脱嵌锂过程中也存在“绝缘体-金属性”转变。通过固相法合成了近期商业化研究用于替代石墨的热点材料——Li4Ti5O12,并运用EIS对其电极界面反应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Li4Ti5O12电极在首次嵌锂过程中阻抗谱存在三个半圆及一条斜线四部分,经拟合分析得到以上四部分按频率由高至低分别归属于肖特基接触、电极材料的电子电导率、电荷传递过程及锂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但在首次脱锂过程1.55V以上,Nyquist图在中低频区域又衍生出一个半圆,即此时阻抗谱由四个半圆及一条斜线共五部分组成。经分析可知,在脱锂阶段衍生出的中低频半圆应归因于Li4Ti5O12电极相关的产气副反应,此副反应是由于脱锂过程中伴随锂离子脱出的电子一部分被溶剂组分中的羟基获得,产生了H2。通过对新鲜电极和产气过后的Li4Ti5O12电极进行充放电、红外等测试发现,产气副反应在电极表面的残留物会强烈影响Li4Ti5O12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富锂电极材料以其高容量、高能量密度等优点在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但富锂材料首周充放电过程中全新的充放电机制并不明晰。本文通过共沉淀法合成了微纳米级百褶结构的富锂材料Li[Ni1/3Li1/9Mn5/9]O2及传统层状材料Li[Ni1/2Mn1/2]O2,运用微分容量、EIS等方法对它们的电极界面反应机制进行了研究。微分容量结果表明,富锂电极材料在首次脱锂阶段存在三个反应峰,分别为4.5V之前Ni2+/4+的氧化,4.5V之后的氧元素脱出过程及质子交换过程,后两个过程在随后的充放电循环中消失,三个过程对材料首次脱锂容量的贡献率分别为65.2%、25.6%、9.2%。EIS结果分析表明,富锂材料在高电压下电极表面的SEI膜会发生部分破裂、分解,但总体上富锂材料表面仍可形成较为稳定的SEI膜;富锂材料的电子电导率会随Ni2+/4+的氧化及材料相变发生相应变化;电荷传递电阻随着循环过程不断增大,这也可能是富锂材料倍率性能差的主要原因。为了深入认识材料的电极界面反应机制,我们对几种嵌合物电极材料脱嵌锂过程中的动力学参数进行了研究。首先,运用EIS研究了尖晶石LiMn2O4正极在1mol/L LiPF6-EC: DEC: DMC、1mol/L LiPF6-EC: DEC: EMC和1mol/LLiPF6-EC: DMC电解液中阻抗谱特征由-20℃随温度升高至20℃发生的变化,通过合适的等效电路拟合分析了LiMn2O4电极脱嵌锂过程及相应的锂离子迁移通过SEI膜阻抗、活性材料的电子电阻以及电荷传递电阻随温度的变化情况,并测定了相关的离子跳跃能垒W、热激活化能Ea以及嵌入反应活化能ΔG三个动力学参数。研究发现,电解液组分对锂离子在电极中脱嵌过程影响较大。在上述三种电解液中,LiMn2O4电极在1mol/L LiPF6-EC: DMC电解液中具有最高的离子跳跃能垒、热激活化能和嵌入反应活化能,说明在此电解液中锂离子脱嵌所需克服的能量最高,这也与LiMn2O4电极在1mol/L LiPF6-EC: DMC电解液中充放电性能最差相吻合。本文通过EIS从动力学角度研究了添加剂VC对LiNi1/3Co1/3Mn1/3O2电极嵌脱过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VC作为添加剂利于在电极表面形成非常稳定的SEI膜;可提高电解液的导离子率,易于锂离子在电解液中的传输;有利于锂离子在电极内部的扩散迁移。另外,本文还研究了LiCoO2正极在1mol/L LiPF6-EC:DMC电解液中030℃范围内EIS谱特征随温度的变化。测得LiCoO2正极在上述电解液中的锂离子迁移通过固体电解质相界面膜的离子跳跃能垒为37.7kJ/mol;电子电导率的热激活化能为39.1kJ/mol;嵌入反映活化能平均值为69.0kJ/mol。该论文有图77幅,表9个,参考文献210篇。
其他文献
砧用南瓜是需求量较大的瓜类,用种量较大。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南瓜育种课题组多年来一直从事砧用南瓜新品种的开发与推广工作,创新了一批综合性状优良的育种材料,摸索出大
面对激烈的全球化竞争的大趋势,企业要想持续生存与发展,必须不断调整经营方式,采用新的技术,以应对变化多端的经营环境。此时,企业要想获得独特的竞争优势,仅仅依靠内部信息
本课题利用低温陶瓷结合剂将微米级的金刚石磨料微粉有效地结合在一起用来制备具有特定形状和粒径的金刚石多晶磨料。本实验首先优化了基础陶瓷结合剂的组成,并进一步研究了添
东天山博格达造山带早、中石炭世海相火山岩具有双峰式特征 ,主要岩性为富钠的玄武岩和流纹岩 ,其次是英安岩 ,安山质岩石极少出现。玄武岩的特征是 :少数岩石含有实际矿物石
CO2高功率激光焊接过程中,由于光致等离子体的存在对焊接过程监测及焊缝质量造成了重大影响,因此等离子体一直是国内外的研究热点。而且随着经济及工业的发展,制造业对厚板焊接
目的:探讨异位性疼痛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治,降低病死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0年1月~2014年6月收治的非典型急性心肌梗死78例。结果78例异位性疼痛急性心肌梗死患
<正>《当代比较文学》迎来了总第四辑,也是2019年出的第二期辑刊。本辑中的论文和译文关涉的主题,时间跨度相当长,从上古神话、古希罗跨越到20世纪中国印刷史研究。各个栏目
2010年,我国教育部印发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提出为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求,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式,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方
研究了一种基于零力矩点(ZMP)预观控制系统的双足机器人稳定行走步行模式生成方法.通过对双足机器人行走过程中行走参数及ZMP轨迹进行规划,计算出机器人行走过程中的质心轨迹
动态红外视景生成是红外成像制导半实物仿真的关键技术,将基于增强现实的虚拟场景技术应用于动态红外视景生成过程中,可以较有效地提高生成的场景的真实感,减少自然背景模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