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传统村落是地域文化和民族风情的重要载体,是历史文化记忆的活态延续,其物质空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具有较强的保护价值。但是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人口大量流失,传统村落正在急剧减少。重庆市作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1),具有良好的发展机遇,但是在传统村落保护工作中却面临着独特的困境。因而急需提供合理有效的保护与引导,抢救传统村落资源。论文遵循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成文。首先,对重庆市现有传统村落规划体系进行系统的理论调查,了解目前我市传统村落规划编制的总体情况,主要包括其编制内容、深度和对相关标准的执行程度。在此基础上对重庆市传统村落进行实地调研和访谈,了解我市传统村落目前的保护工作现状,并对传统村落规划的实际执行程度进行总结分析,认为我市传统村落规划仍存在许多难以落实的方面。本文从规划实施与规划编制的差距入手,进行分析与反思,认为我市传统村落规划难以实施的原因主要包括规划无效和规划失效两方面。进而从规划编制与管理实施两个环节对我市传统村落规划可操作性差的原因进行具体分析,即前期调查不充分、技术措施不合理、产业规划过于理想以及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存在的种种弊端。然后,将视野转向其他国家和地区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成功案例,通过分析其他地区如何规划引导村落保护与发展的成功经验,对重庆市的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带来启发。但是重庆市的现实条件存在诸多限制,需要加以考虑,避免对成功经验的照搬照抄。重庆市的现实条件限制主要体现在一方面是先天条件差,一个是先天的地形条件复杂,造成传统村落交通不便,一个是文化资源杂糅及物质空间破坏严重。另一方面是在发展过程中造成严重的村落空心化,并且重庆市乡村本身经济基础较差,教育资源匮乏。另外,我国的农村宅基地归农民私有,村落保护过程中出现的传统文化保护需要与农民的发展需要矛盾突出。还有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管理制度方面的问题,目前重庆市传统村落自上而下的保护方式,造成村民参与基础薄弱,保护意识差。最终,论文从传统村落保护工作的整体流程出发,制定传统村落规划编制和实施的总体框架,对规划编制的前期工作和编制方法提出相应的引导建议,对传统村落的管理提出方式优化建议。认为重庆市传统村落规划的引导要点在于首先要形成清晰的价值判断,需要对现有文化遗存进行历史溯源与空间预留,在此基础上根据自身基础资料掌握情况进行分期规划编制与审批,同时才能做出切合实际的产业规划。其次,论文为传统村落规划的措施制定给予部分建议,提高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的可操作性。论文主要针对规划制定与实施的思路方法进行探讨,以期对同类保护发展规划的制定与实施提供有益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