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中国:民国云南地方志与中国近代多民族国家建构研究

来源 :云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anguo3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国时期的中国正处于从封建王朝国家向近代主权国家的转型与变革。民国云南地方志是多维度、全方位地探究多民族国家建构历程的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中国方志话语体系从世界与中国两个维度面临着重塑与重构。民国云南地方志编纂者群体从理论与实践、历史与时代相结合出发,在国家观念、国民塑造、领土与主权、历史文化认同方面积极探索了“方志中国”话语体系在近代主权国家建构中的表现及贡献。鉴于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本文的研究有明线与暗线两条线索贯穿始终。明线回答民国云南方志编纂者群体怎样认识多民族国家建构,如何回应西方单一民族国家理论与多民族国家建构的交锋,民国云南方志如何构筑“方志中国”话语体系。暗线探讨多民族国家建构与“方志中国”话语体系的互动,总结民国时期多民族国家建构的“云南方案”。经过研究探讨,提出如下见解:首先,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编纂成果丰硕、特色突出。成果方面,一是民国云南地方志理论在体例、内容、范围上有创新。二是成立专门修志机构开展修志活动。三是修志成果类型多样。特色方面,一是编纂主体多样化。二是体例上反映了编纂者试图建构近代主权国家话语体系的努力。三是内容上反映了学术界兴起的“新史学”观念与强烈的爱国主义之情。四是国家治理方式的不同直接导致地方志地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其次,民国时期云南地方志所体现的国家观念为近代主权国家的建构提供了根本遵循。“尊君”一直是中国传统国家观念的经典表达,清末云南地方志中出现国籍、国旗等近代主权国家元素,使得国家观念具有“新旧杂糅”特点,并在民国云南乡土志中得以继续。由于编纂群体与修志观念的变化,使民国云南地方志国家观念发生两个方面的转变。一方面,世界眼光下的民族国家观,即以欧美列邦与日本为标尺改造中国,避免天演淘汰。另一方面,中国化的民族国家观,即从中国传统的“家国天下”中寻找近代民族国家的结合点。第三,从民族—国家—国民“三位一体”的角度,民国云南地方志从民族整合、文教治理、化民成俗三个层面对国民塑造进行理论探索和具体实践。民族整合方面,采取打破地域观念、消除文化差异的举措,打造中华民族共同体。文教治理方面,通过以抵御帝国主义侵略、推行教化治理、化除民族界限为主要内容的边地教育培育、加强和巩固边地土著民族的国家观念和民族意识。化民成俗方面,将民族观念、国家意识融入国家纪念与日常生活中,潜移默化地促进国民塑造的进程。第四,民国云南地方志从疆域观、藩属体制与土司制度、界务交涉与维护主权三个方面勾勒了中国近代西南疆域形成轨迹,为近代主权国家建构提供领土与主权的理论阐述与生动实践。政治与学术互动构成了民国云南地方志疆域观形成的背景,内容包括疆域的延续与断裂、尺土必争与慎固封守、疆域形成与民族地理分布共存共生。民国云南地方志编纂者对藩属体制与土司制度的不稳定有清醒的认识,伴随民众领土主权意识勃兴,从理论、实践、理论与实践的互动三个层面探讨开发边疆与巩固国防,为近代主权国家建构奠定疆域基础。第五,历史文化认同是民国云南方志话语体系建构的基石,为近代主权国建建构提供了坚实的国家认同、政治认同基础。民国云南地方志从族源传说、云南报功祠的文化隐喻、民国云南祠庙兴修三个方面建构历史文化认同意识。历史书写方面,从关羽崇拜、杜文秀起义、护国运动及其纪念、《新纂云南通志·大事记》编纂切入,分析历史书写中关于民族融合、国家建构、大一统思想的探索。在近代主权国家建构的语境下,用民国云南地方志人物传记历史书写激扬爱乡爱国之情。在使历史人物具备鲜明的“国家印记”基础上,力图突破传统地域观念的桎梏,从中国与世界两个维度建构新的人地关系,从而使民国云南地方志中的历史人物成为构建国家认同的桥梁和纽带。“方志中国”话语体系是处理“中国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世界百年来未有之大变局”的探索成果,并在民国时期的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积累了宝贵的“云南方案”。其一,民国云南地方志构筑了生活在云南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精神故土和心灵家园。在乡言乡,坚定秉持云南即中国,爱国必自爱乡始。其二,民国云南地方志发挥了多民族国家建构中的培根铸魂作用。通过“方志中国”话语体系的构建,构筑起了一道中国近代西南边疆开发与国防巩固的“文化长城”。
其他文献
通信系统和导航系统在基础设施建设、终端应用方面具有较大相似性,两者融合发展可减少系统重复建设,同时导航和通信系统功能可互相辅助增强,因此通信导航一体化建设越来越得到重视。本文以通信导航一体化优化设计为研究目标,结合信息层融合和信号层融合两种不同等级的通信导航一体化系统进行研究。首先针对信息层融合系统,对通信信息辅助下卫星导航信号捕获灵敏度性能进行评估,其次结合信号层融合通信导航一体化系统具体需求,
学位
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在欧美倡导了百余年,可谓是高等教育理论中既经典又最具活力的部分,耶鲁大学的《耶鲁报告》和哈佛大学的《哈佛通识教育红皮书》等就是其最为突出的代表。在我国,高等教育的先驱们也有过很好的倡导:蔡元培先生曾提倡大学本科要“融通文理两科之界限”,教育家梅贻琦先生也认为大学教育应以“通识为本,专识为末”。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和大众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学人才培养模
学位
二氧化钛(TiO2)薄膜以其良好的光催化活性、稳定的化学性质、优异的量子效应等特点,在防污处理、空气净化及光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但是TiO2对太阳光波段的能量有效利用率很低、光照下的光生载流子复合快的缺点极大地限制了其光催化反应的进行和实际应用。等离子体磁控溅射技术已经成为制备薄膜的主流方法,不同的放电参数下具有不同的等离子体特性,如等离子体密度、电子能量分布、基片台附近的
学位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和滴鼻给药对颅内动脉瘤患者栓塞术后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及麻醉药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行栓塞手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153例,随机分为三组,各组麻醉诱导、麻醉维持药物相同。其中A组50例术中给予右美托咪定滴鼻给药,B组52例麻醉诱导开始至手术结束期间采取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给药,C组51例术中不给予右美托咪定。观察三组苏醒期血流动力学、应激反应指标,呛咳发生率、镇静躁
期刊
随着5G时代的到来,以物联网为基础的智能制造和智能家居得到快速发展。无线传感器作为智能工厂和智能家居的关键器件,在实现工厂和家居环境的智能化以及保障它们安全、稳定、可靠运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其他应用场景不同,面向智能工厂和智能家居这类室内环境应用的无线传感器,不仅数量众多,而且尺寸小,通常难以配载高容量、大尺寸的电池用于长时供电。因此,在能源供给上,如何保证它们持续、长久、不间断地
学位
高光谱图像是由数百幅连续波段图像组成的三维图像数据。它不仅包含空间信息,还包含丰富的光谱信息。因此,高光谱图像广泛应用于实际场景中,如药物过程监测、军事目标探测等。然而传感器的低空间分辨率和地面物质分布的复杂性使得高光谱图像中存在包含多个物质的混合像素,这极大地降低了地面物质的识别和分类精度。因此,将混合像素分解成构成像素的纯物质(称为端元)及其对应的分布比例(称为丰度)的高光谱解混技术是高光谱图
学位
第一部分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预后分析目的: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检出率越来越高,但其治疗仍然存在争议。淋巴结转移是选择治疗方案的重要参考指标。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2月结直肠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包括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位置、淋巴结转移情况、组织病理学及随访情况
学位
可充电锌-空气电池(ZAB)作为具有潜力的下一代新型二次储能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成本低、污染小以及不易燃爆、体系安全等优点,非常适用于大规模的能量存储设备和作为电动汽车上的动力电源。基于氧气还原反应(ORR)和氧气析出反应(OER)的缓慢动力学,空气电极催化剂是影响ZAB性能的关键。多孔碳材料作为一种空气电极的催化剂,具有成本低、储量丰富、导电性高、比表面积大等诸多优点,但是碳材料的催化活性和稳
学位
聚多肽又称聚氨基酸,具有和蛋白质类似的骨架,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类似物。聚多肽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降解性;和其他聚合物相比,聚多肽的分子间或分子内氢键作用赋予其独特的二级结构(例如α-螺旋和β-折叠),因此在生物材料领域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和应用潜力。研究表明,多重因素可影响聚多肽主链氢键,进而影响其二级结构。近年来研究者们发展了多种二级结构可转变的聚多肽材料,实现了二级结构有序-无序间的调控。
学位
特征学习是保障计算机视觉感知算法有效性的关键步骤,特征融合策略是提高特征表征能力的重要技术。现有视觉感知方法还存在对场景语义信息建模不充分以及融合策略单一的不足,无法满足复杂场景对智能系统提出的感知要求。本文研究如何通过建立复杂场景的视觉语义模型,并以此来引导Transformer和图模型实现特征间的交互融合,完成知识传递及认知推理,提高视觉感知精准度。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包括:首先,针对现有方法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