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走向自由的游戏——席勒美学思想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1234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法国大革命时期所提出的“自由”的口号,在德国思想界、文学界大行其道。这在康德、费希特、歌德、席勒、谢林、黑格尔等人的思想中表现尤为明显。在整个德国古典哲学和美学时期,对自由的思考,用力最勤、思考最多并且以自由作为自己终身思考的课题,当属作为文学家和美学家的席勒。这不仅反映在席勒的美学作品中,而且深刻地体现于他的许多优秀的剧作中。席勒在以诗意之笔,书写其文学创作与美学思想的历程,就是他探寻人类重获自由的过程。自由,在席勒那里成为他毕生追求的理想和目标。“自由”一词,在西方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中,在不同的思想家那里,总会呈现出一些差别。从古希腊到中世纪这一段时期,“自由”一词并没有被单独地、明确地提出。它更多地涉及到人的身份、地位、等级等,是与这个时期的城邦社会与政治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在宗教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组成部分的中世纪,“自由”一词通常只与信仰有关、与上帝有关。此前的自由与奴役、与专制息息相关。而中世纪时期,世俗的自由情怀被一种宗教的精神力量所取代。1789年,法国大革命发生之后,德国思想家们代之以一种思辨的、抽象的内视途径去探讨自由问题。“自由”一词,在德国古典哲学领域里大放异彩。因为,它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界中的自在自为的状况,而且它更多地涉及到人的精神层面,与人的理性、道德等联结在一起。自由概念在黑格尔之后真正成为美学的核心范畴并为后来者反复论说。然而,自由与美的关系的真正转折却是从席勒开始的。席勒对于自由的思考最初始于那场轰轰烈烈的法国大革命。随着思考的深入、追问范围的加大以及视野的拓展,与自由相关的各种范畴一一展示在席勒的眼前。自由与自然、自由与社会、自由与人等,自由与政治、自由与宗教、自由与哲学等,自由与游戏、自由与艺术、自由与美、自由与审美等,自由与感性、自由与理性、自由与意志、自由与情感等,自由与道德、自由与崇高、自由与尊严等等无不在席勒的关注范围之中,这些成为席勒终生思虑的对象。这位“自由的战士”(张玉书)以其较为短暂而辉煌的一生为“自由”一词作了最好的注脚。然而,现实生活中的自由已经陷落。席勒认为,现代文明下的自由在各个方面都在各个领域并在不同程度上遭到损害。自由及其精神渐渐丧失。席勒认为,对自由的追求导致自然的消逝,自然已经很少真实地呈现出它的有机统一的整体与全貌。在席勒看来,自由丧失的前提之一在于,人性已呈现出分裂与对立的状态。他认为,人性徘徊于乖戾与粗野之间。不仅如此,无论是外在于人的国家、等级、职业、教会、法律、道德等等,还是内在于己的经验、享受、目的、努力等等,都已成了人的异己力量。正是由于这种种力量的相互作用,撕裂了那个本来处于和谐状态的完整的人。人成了各种力量撕扯之后的“碎片”,仅仅成为一个机械的整体上的“孤零零的小碎片”。他进一步认为,艺术,当它不再关注道德层面的提升,或者视道德为并无不可逾越的界限时,艺术的自由精神就已陷入沦丧的危险境地。显而易见,自由已在不同层面遭到损害。在席勒看来,对自由的拯救,除了作为美的艺术即自由的游戏之外,别无更好的途径了。在自由与种种范畴的联系中,自由与游戏、艺术、美、审美等就成为席勒时刻关注的中心所在。席勒关于游戏的说法,是受到康德的影响与启发的。因此,席勒所认定的游戏之义应当是:游戏,不是指摆脱了所有需求的自由的活动,而主要是指暂时摆脱了某种特定的、某种外在的需要的自由活动。自由精神的实现是通过游戏的过程而体现出来的自由的诸多要素的达成而实现的。自由之可贵就在于,我们能够于这强制的对立面看到,我们有选择的权利。与必然处于相对立的自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仅指政治层面上的自由,是一种狭义的自由。它的实质是一种消极的自由,是一种处于被动状态下的自由。从某种意义上来讲,自由的规定性与自发性问题就是一个关于人如何实现自由的现实性与可能性的问题。自由的独立性的实现,自由的实现才能成为某种可能。席勒认为,只有经过“物质游戏”到“审美游戏”的飞跃,自由的实现才能成为某种可能。从物带来的愉悦到人对自身乃至美本身的认识,是人在游戏中不断追索的过程。这个过程,既是摆脱各种束缚与强制的过程,更是独立性得以实现的过程。更重要的是,它是人在游戏中领略自由与美的过程。人本身乃至美本身成为人所追寻的对象,是游戏中的自由创造精神的充分体现。正是这种具有原发性、创造性、独立性的精神创造活动的过程的实现,让我们体悟到游戏之自由的风采,从而使我们得以在自由的游戏中使灵魂世界无限地延展或舒展。从这个意义上说来,美的游戏是自由的,自由的游戏是美的。因此,游戏、自由、美等都是人之为人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席勒认为,在自由的审美游戏即艺术中,人的审美感受性得到培养,可以消解人们对严肃原则如理性、自由、道德等所带来的人们的拒斥。在席勒看来,正是由于人本身内部所存在的各种相反的力量,即冲动的存在,造成了各种力量的矛盾与对立。他认为,在人的身上,主要存在着两种冲动:感性冲动和形式冲动。因此,需要有第三种冲动来对二者进行调和。这第三种冲动就是游戏冲动。只有通过在感受中创造并规定自己的感官,在创造中自己感受自己创造的对象,扬弃一切偶然性,扬弃物质方面和精神方面对人心的强制,才能同时获得某种物质自由和精神自由的状态。从这个层面上来说,这种状态就是一种“游戏”的状态。只有在游戏冲动之中,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活的形象”存在,而且这种形象是可以通过审美的视线囊括所有的现实世界。因此,美不仅仅是指美的形象的展现,而且包括所有审美观照之下的现实生活的展现。席勒认为,无论是凭着自己的感觉行动的自然人,还是在理性指导中的伦理的人,都偏离了人之为人的界限。只有在美的游戏中成为游戏的人,成为审美的人才是理性的要求。只有美的游戏才能最终完成感性与理性的和解。可见,成为游戏的人与成为完全的人是人在审美游戏中要达到的目标。至此,人的内部乃至外部的分裂在审美游戏的过程中,在理性之下寻求美的理想的过程中被扬弃了,从而人真正成为具有完整天性的人。只有当人处于中间心境即自由心境之中,既不受物质也不受道德强制的情形之下,人才能成为完全意义上的人。这种处于独立状态下的人才是自由的人。席勒认为,审美游戏对于自由的重新获得是必须的。席勒认为,处于审美状态之中且具有审美心境,并在自由的法则之下把握美的人才是席勒理想中的人。在席勒的思想中,人乃至人类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进步的过程。人通过物质游戏到审美游戏的过程,得以完成了从关注他物、关注世界到关注自我,进而过渡到关注美自身乃至美的本质这个具有实质性的飞跃性的变化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的人,一步步由被动的、有限的、强制的、承受的状态行进到主动的、无限的、自觉的、创造的活动之中。席勒认为,在自然的力的可怕王国与法则的神圣的道德王国之间,需要有一个桥梁即审美王国的达成。席勒认为,只有在审美国家中,通过自由游戏的对象即通过活生生的美的形象,才能实现自由。这可以说是席勒在美的理想的道路中寻求自由时的一个写照吧!
其他文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美资本主义国家发展进入了兴盛时期,伴随着先进技术的运用、大工业的发展,产生了不少危害社会安全与公共利益的犯罪,且具有发案率高、专业性强、主观罪过
基于中国科学院天山积雪与雪崩研究站不同开阔度森林下积雪表面短波辐射的观测资料,分析了森林积雪短波辐射收支、短波辐射透射率特征。结果表明:阴坡林下积雪表面短波辐射小
在2019年8月的小卫星大会上,太空探索技术公司和阿里安航天公司分别提出利用猎鹰9火箭和阿里安6火箭提供"拼车"式发射服务,前者面向太阳同步轨道(SSO)卫星,发射价格低至100万
在当今世界经济一体化进一步深化的背景下,国际之间的企业兼并和收购成为垄断局面在相关行业内形成最为重要的原因之一,由此产生的企业并购反垄断规制域外效力制度问题越来越
商主体资格取得,要解决的是商主体何时起开始具备法律人格,商事行为能否产生商法上效力,商主体从事商事活动要具备哪些实体要件和履行哪些程序义务。我国商主体资格取得的规
死亡是人类文化的一个永恒主题。丧葬仪式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丧葬仪式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它在丧葬文化乃至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整个文化体系中都
目的探讨UF-50尿沉渣分析仪诊断尿路细菌感染的临床价值,确定诊断尿路感染各指标的最佳诊断阳性界值和晋城地区健康人群尿液中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细菌和管型定量的医
期刊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
合作学习是目前世界范围内被广泛使用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之一,是一种富有创意和实效的教学理论和策略体系。20世纪70年代它兴起于美国,不久便受到普遍的重视。80年代末9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