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6L不锈钢焊接接头蠕变-疲劳力学行为研究

来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vic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化工行业的承压设备向高温、高压、高速等高参数的方向发展,蠕变—疲劳逐渐成为致使此类设备失效的重要因素。设备在焊接制造过程中不可避免会产生残余应力,研究焊接接头的蠕变—疲劳行为可以为其在复杂载荷下的使用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本文以316L不锈钢为研究对象,以蠕变—疲劳本构、损伤演化及焊接残余应力计算为基础,对焊接接头残余应力在蠕变—疲劳下的力学演化行为及寿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保载时间、疲劳幅值和载荷形式等多种因素对焊接接头在蠕变—疲劳下力学行为的影响。本文主要工作和相关结论如下:(1)对传统的蠕变—疲劳本构模型进行了修正,建立了与保载时间相关的新型蠕变—疲劳本构模型。基于单轴应变控制的蠕变—疲劳试验,在传统的蠕变—疲劳本构的基础上,增加时间相关的疲劳交互影响因子μ和蠕变交互影响因子θ,进而建立了与保载时间相关的新型蠕变─疲劳本构模型,并通过应力控制的蠕变—疲劳试验验证了新型本构模型的准确性。(2)采用数值分析的方法研究了焊接接头的蠕变—疲劳力学演化规律,并分析了各因素对焊接接头蠕变—疲劳行为的影响关系。对焊接接头的残余应力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并且使用X射线测试仪验证了焊接接头残余应力模拟计算的准确性。研究发现焊接残余应力在蠕变—疲劳载荷下随着循环周次的增加有逐渐释放的现象,将残余应力的释放现象分别与焊接残余应力在单纯的蠕变或疲劳载荷下进行了分析对比,发现残余应力的释放量不仅是两者释放量的简单叠加,并且阐述了残余应力在蠕变—疲劳下的释放机理。(3)对焊接接头的蠕变—疲劳损伤及寿命进行了分析研究。编写了适用于316L不锈钢的蠕变—疲劳损伤模型子程序,通过与应力控制、应变控制的单轴蠕变—疲劳试验对比验证了蠕变—疲劳损伤模型及子程序的准确性。将蠕变—疲劳损伤子程序引入焊接接头在蠕变—疲劳下的数值分析中,结合试验研究了焊接残余应力对焊接接头蠕变—疲劳寿命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文针对目前循环下桩基的承载性能的退化机理认知的不足,利用了模型试验、理论分析和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桩基在竖向循环荷载作用下的桩基性状,重点研究了循环退化效应,主要研究如下:首先是循环荷载作用下桩-土界面的剪切性能研究。使用改进的剪切试验装置在恒刚度条件下进行桩-土界面循环剪切试验,研究循环次数、累积位移和法向刚度对其摩擦疲劳性能、循环后单调剪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荷载作用下,界面的法向
活性炭作为一种性能良好的碳质吸附剂,孔隙结构发达,比表面积大,机械强度高,在废水废气净化领域中应用广泛。然而,近年来碳质吸附剂的需求逐渐增加,以木材、煤炭等传统原料制备的碳质吸附剂价格也随之上升。因此,使用廉价原料制备高性能炭质吸附剂成为当今研究的热点。污泥是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固体废弃物,产量大且有机物含量丰富,固定碳多,是制备高性能炭质吸附剂的廉价原料之一。但是以污泥为原料制备的碳材料具有碳层堆积
基于多肽在诸多生物过程及其体内和体外形成的超分子纳米结构及其相应的功能,国内外科研工作者针对多肽自组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多肽是由氨基酸残基按照一定的序列通过肽键连接而成的。形成多肽组装体的作用力主要为多肽主链之间的氢键作用以及侧链间的疏水、π-π堆积和静电作用等。组成多肽分子的氨基酸残基的分子结构和性质决定了其自组装过程和形成的超分子结构,所以通过有目的性的分子设计可以调控多肽组装体的形貌。目前
液膜密封因突出的工作性能(极低的泄漏率、良好的润滑性、稳定性、自我调节能力等)及较长的使用寿命在石油化工、航天航空、船舶汽车等行业拥有广阔发展前景,但受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及工况限制,目前仍存在高速稳定性差、介质易相变、低速开启特性不足、磨损严重等问题,为缓解现存问题,多种端面结构已被开发,但使用效果差强人意。鉴于此,本文基于仿生设计方法提出一种仿蝙蝠翼翅型液膜密封槽型结构,并利用试验研究与数值模拟
碳四资源的深度利用是石油化工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近年来异丁烷脱氢以及烷基化发展迅速,异丁烷成为新兴的热门产品,而正丁烷尚无合理的利用途径。正丁烷异构化制异丁烷技术,将为解决正丁烷过剩和异丁烷需求量增加的问题提供一条合理的技术路线。因此,本文针对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和分子筛催化剂在正丁烷异构化反应中的应用展开研究。本文研究了硫酸化氧化锆催化剂SO42-/Zr O2-Al2O3(SZA)上正丁烷异构化的反
航空发动机回热器作为一种新型换热装备在提高能源效利用率和降低环境压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回热器中存在大量钎焊接头,工作过程中,蠕变断裂是其主要失效方式之一。因此,准确预测钎焊接头的蠕变裂纹扩展行为对回热器的安全设计及寿命评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回热器中Inconel625/BNi-2钎焊接头为研究对象,探究了钎焊接头各微区及整体的力学性能及蠕变性能,构建了用以预测钎焊接头蠕变裂纹扩展行为的蠕变损伤演
壬酸和壬二酸是生产酯类润滑油产品的重要原料,在工业润滑领域具有重要应用。由于国内产量不足,传统的臭氧氧化和硝酸氧化法,不仅生产效率低且对环境会造成很大污染。另外其生产过程对设备要求严格,成本较高,因此需要发展一条绿色的化工生产路线。双氧水是一种清洁的氧化剂,产物仅仅为水,利用双氧水氧化过程符合环保理念。本文以工业级油酸为原料,设计研究合适催化剂,利用乳液催化技术来制备低碳酸。首先,考察了不同碳链表
气液分离是指从气液两相流中分离出雾滴或小液滴进而排出洁净气相的过程,广泛存在于过程工业中,例如湿天然气脱水工艺、湿法烟气脱硫系统烟气除雾工艺。管束式气液分离器作为进行气液分离的有效离心分离设备,其主要由管束和旋流导叶组成。本文以管束式气液分离器为研究对象,基于“液滴粒径分级分离思想”,创新性地提出了具有结构参数梯度的两级串联旋流导叶形式。以实验研究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其流场分布、分离过程机制、
焊接残余应力是影响各领域机械装备大型化、高参数化、复杂恶劣条件下长周期运行服役时可靠性与安全性的重要因素,是导致焊接结构疲劳断裂、脆性失效以及各种焊接裂纹形成的主要原因。本文基于焊接残余应力和变形调控理论源头创新,研制了一种旨在免除焊后去应力处理的埋弧焊丝,并应用于EH40高强度船用钢厚板焊接。针对传统数值计算模型在预测多因素耦合条件下焊接接头复杂热物理/冶金物理行为方面的局限性,基于有限元分析软
杯芳烃作为第三代超分子大环主体化合物,具有独特的空腔结构,可实现对客体分子的包合与高效识别。为进一步改进杯芳烃类化合物的应用性能,本文首次设计、合成了新型手性杯芳烃低聚物,以其为手性诱导剂诱导合成了手性金属纳米粒子,并研究了对核苷类化合物的手性识别作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际意义。在合成对叔丁基杯[4]芳烃(CA[4])、对叔丁基杯[6]芳烃(CA[6])和对叔丁基杯[8]芳烃(CA[8])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