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节性冻土区农田土壤物理特性及融雪水运移特征探究:生物炭调控机制

来源 :东北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7153626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冻融循环条件下,高寒区农田土壤水热环境变化具有复杂性与特殊性,土壤活动层和外界环境发生着频繁的能量交换。在季节性冻土区伴随着积雪消融、蒸发和入渗等水文过程,会发生特有的春季融雪型涝渍灾害导致苗期作物烂根腐根现象频发,严重威胁粮食产能提升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寻找一种可以改善土壤物理特性、作物生境状况的土壤改良剂迫在眉睫。本文立足于农田土壤,以室内模拟试验为依托,设置3种不同生物炭施加量(1%、2%、3%)和对照组(0%),探究在冻融循环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特征、水分特征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土壤冻融变形与土壤结构特征的相互作用机理。并以此为基础,模拟初春融雪时土壤状态,综合多年平均融雪数据开展室内融雪水运移模拟试验,分析融雪期农田融雪水运移特征参数变化规律,揭示春季融雪水运移机制及其与土壤物理特性的响应关系。结合春耕春播时土壤墒情需求和土壤物理特性的改善效果,优选适宜季节性冻土区农田土壤的生物炭施用量范围,使作物生境状况达到最佳状态。主要研究内容及结论如下:(1)冻融循环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结构特征的影响分析。冻融作用增加土壤空隙(>100μm)和中间段孔隙(0.3-100μm)所占比例,减少极微孔隙(<0.3μm)所占比例,土壤平均孔径由小向大转化,转化速率由快转慢。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低施加量(0%、1%)土壤总孔隙度提升,而高施加量(2%、3%)土壤总孔隙度下降。施加生物炭增加土壤中间段孔隙所占比例,减少土壤空隙和极微孔隙所占比例,显著增加土壤总孔隙度。土壤中粉黏粒所占比例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加呈现先减少后增多的趋势,与中等粒径团聚体呈现相反的规律,对另外两种团聚体的影响不大。施加生物炭还会增加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然而冻融作用会降低土壤团聚体稳定性,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多,降低趋势先减缓后加快,团聚体稳定性呈现先提高后减小的趋势。另外,冻融作用促进土壤膨胀,抑制土壤收缩。施加适量生物炭会抑制土壤膨胀,而过量施加(3%)会促进土壤膨胀。土壤收缩则与土壤结构稳定性显著正相关。与0%生物炭施加量土壤相比,1%生物炭施加量土壤STPSD、GSSI也均表现出最佳的机械结构稳定性,而高施加量处理(2%、3%)由于土壤过于松散,造成了负面效应,显著降低土壤结构稳定性。(2)冻融循环条件下施加生物炭对土壤水分特征的影响分析。冻融作用使土壤水分向上迁移,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多水分迁移趋势逐渐减弱。冻融作用还会降低土壤保水性,而施加适量生物炭会减少其降低幅度,增大土壤水分特征曲线的斜率,显著增加土壤保水性。由于施加生物炭引起的土壤总孔隙度和储水孔隙数量的提升,增加土壤饱和含水率。并发现当施加量为1%时,田间持水量、植物可用含水量等土壤水分特征值均表现为最佳,且显著减缓水分特征值随冻融作用的变化速率。另外,施加生物炭会显著增加未冻结土壤饱和导水率,降低冻结土壤饱和导水率。随着施炭量的增加土壤非饱和导水率随着负压水头绝对值增加的降低速率逐渐增大。为了有效的揭示施加生物炭对于融雪水运移的影响机制,本研究基于土壤饱和导水率和归一化原理提出Xi来评价融化期土壤入渗性能,Xi与各融雪水运移指标均有较好的相关性,为日后融化期水分运移规律的研究提供一条新思路。(3)施加生物炭对土壤冻融变形的影响分析。土壤冻融变形主要发生在前几次冻融循环中,随后趋于稳定,冻融变形的本质就是小孔径孔隙向大孔径孔隙转化的过程。另外,在对冻融变形过程的监测中,各处理会出现一次较明显的二次塌陷现象,施加生物炭会使这种现象提前发生。另外,高生物炭施加量土柱(2%、3%)在第1次冻融循环引起的融沉后,出现了一次明显的冻胀现象。综上所述,随着生物炭施加量的增多,土壤冻融变形特征由冻胀转为融沉,土壤冻融变形程度先减缓后增强。(4)施加生物炭对融雪水运移特征的影响分析。融雪期入渗量,径流量和蒸发量同样呈现出随施炭量增加先改善后产生负面效应的趋势。过量施加生物炭会引起融雪径流和蒸发量的显著提升,进而减少融雪期融雪水入渗量,有时甚至会在土壤表面形成一个不透水层阻碍融雪水入渗。从土壤剖面染色情况来看,施加生物炭会减小融雪水在土壤中的影响深度,减少土壤优先流的产生,提高土壤染色浓度,还可以定量计算出融雪水入渗量的大小,为观测融雪水运移特征提供一种新思路。并且施加生物炭还可以提高融雪期土壤温度,增加土壤的融化速率。另外,融化期水分蒸发主要发生在快速融雪期,蒸发速率由快转慢,最后趋于稳定,稳定后各处理间差异较小。综上所述,施加适量生物炭(1%、2%)会显著提升春季融雪水利用效率,而过量施加(3%)会使其降低。综上所述,施加适量生物炭会显著改善土壤物理特性,提高融雪水利用效率,实现农业水土资源高效利用。基于土壤物理特性改善效果及春耕春播时土壤墒情需求,建议适宜季节性冻土区农田土壤的生物炭施加量范围为1%-2%之间,使农田土壤形成一种“旱能保墒,涝能退水”的良好自我调节机制。研究成果可为缓解寒区春季涝渍灾害、合理利用冻土水-融雪水资源、保障农业水土环境健康与粮食安全提供重大理论与技术支撑。
其他文献
我国是农业大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攀升,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但经济结构中农业经济仍然占据较大的比重,农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三农问题也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我国是农业大国,但仍不是农业强国。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自然灾害一直是给农户和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的首要问题,想从农业大国转变为农业强国,就势必要摆脱传统农业“靠天吃饭”的状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力发展
学位
集约化生产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增加单位用地经济效益的有效措施,在推动牡丹江农业生产转型升级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2020年,为了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战略,落实“六稳”“六保”工作任务,农村部和财政部联合出台《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全面推开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工作的通知》,再一次为推动农业集约化生产指明了方向。作为牡丹江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不仅高产稳产,同时经济效益逐年增加,可有效推进牡丹
学位
青贮玉米是嫩江市近几年才逐渐兴起的种植品种,青贮玉米具有产量高的、种植环境要求低的特点,为牛、羊牲畜提供青贮饲料。青贮玉米的产业化发展,对嫩江市当地的畜牧业发展起着重要基础支撑作用,畜牧养殖规模上的扩大又能带动青贮玉米的种植,两者相互融合共同发展。嫩江市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较适合种植青贮玉米,当地畜牧养殖业的良好发展为青贮玉米产业带来新的机遇。近几年,嫩江政府对畜牧经济越来越重视,在畜牧养殖业的带
学位
在当前寒地水稻生产模式下,水稻生产面临着土壤肥力下降,单产徘徊和品质改善难等问题。耕作培肥的方式对土壤肥力、产量和水稻品质影响尚需深入研究。2019-2020年进行田间试验,设置5个处理,施化肥处理(R0F),秸秆不还田和常规耕作;秸秆还田配合化肥(RF),其他同R0F;优化还田1(OPT1),秸秆还田结合免搅浆;优化还田2(OPT2),秸秆还田加秋季反旋耕作业,免搅浆;优化还田3(OPT3),在
学位
采用碱浸法处理湿法炼锌净化渣,研究了碱浓度、浸出时间、浸出温度、碱渣比等工艺参数对净化渣中锌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宜的碱浸条件为:碱浓度300 g/L、浸出时间40 min、浸出温度110℃、碱渣比12 L/kg,此条件下锌浸出率达95.8%,实现了净化渣中锌的高效提取。
期刊
黑龙江省是我国大豆主产区,其大豆产业发展情况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具有极其重要战略地位,近年来受多种因素影响,黑龙江省大豆产量减少,大豆产业遭遇整体危机。为促进黑龙江省大豆产业良性发展,本文通过查阅文献、网上查询、实地调查、电话咨询的方式,在种植、加工、销售等多个方面针对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对黑龙江省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农业资源以及一些惠农政策进行研究,找出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存在
学位
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本保障,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根本。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水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水资源短缺已是人类面临的又一难题。农业是用水大户,黑龙江省是全国最大的粮食生产基地,研究黑龙江省粮食主产区水资源优化配置,对保障黑龙江省商品粮基地建设,合理分配和高效利用有限的水资源,兼顾经济效益和农业水资源合理开发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黑龙江省建三江垦区为研究区域,对其供需水进行分析
学位
随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不断推进,个体小农户逐渐意识到如果仅靠自己是无法在市场竞争中获得机会,占据一席之地的。从长远角度分析,如果农民在市场竞争中不能享有充分的话语权,事实上是不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的。因此,在此背景下,我国逐步开始兴起各类农业企业和各类农业服务企业,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连接“小农”和“大市场”一种重要的中介组织,可以很好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截至2019年底,我国的农民专
学位
硫素是植物生长所必须的营养元素之一,本文旨在探讨硫素在大豆生长的各个时期对大豆的影响。本次试验于2021年在东北农业大学校内玻璃防雨棚内进行。以黑农84(高蛋白品种)和黑农87(高油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砂培淋浇营养液的方式培养大豆。在大豆的对生真叶完全展开之后采用硫素浓度为低硫(0.5mmol/L)、中硫(2.0mmol/L)、高硫(8.0mmol/L)的营养液每日淋浇,在大豆生育的各个时期测定
学位
结核病(Tubercuiosis,TB)主要是由结核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Mtb)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消耗性人畜共患传染病。先天免疫细胞是Mtb感染机体发生免疫反应的主要靶细胞,其中巨噬细胞在抗结核免疫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一方面,巨噬细胞可以通过自噬来清除胞内游离的Mtb而有效抑制其在宿主细胞增殖;另一方面,巨噬细胞还可启动一系列凋亡途径来抵抗胞内M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