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从西安市南大街路边土壤,污泥以及护城河水体中筛选出抗Pb细菌,在含有硝酸铅的固体培养基上进行分离,纯化以及鉴定。研究在不同的温度和pH条件下,抗铅细菌的生长特性。模拟含铅废水,观察抗铅细菌在不同铅浓度,菌种添加量以及pH条件下对铅抗性以及铅的去除效果。并将抗铅细菌与水污染处理的生物修复工艺相结合,设计出一整套用于Pb废水处理的生物处理工艺。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土壤和水体样品中的重金属铅元素含量分别为49.59mg/kg和0.45mg/l,均超过陕西省土壤背景值和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从该样品中共筛选出十株抗铅细菌,通过前期观察培养,选择其中六株生长良好的菌株,分别命名为菌株T1、T2(土壤),菌株S1、S2(水体),菌株W1、W2(污泥)。经初步鉴定:菌株T1、T2、S1、S2、W1、W2分别为芽孢杆菌科的芽孢杆菌属、微球菌科的微球菌属、微球菌科的微球菌属、奈瑟氏菌科的奈瑟氏菌属、奈瑟氏菌科的莫拉氏菌属以及螺菌科。(2)不同铅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各菌株的平均光密度值在0.627A-0.869A范围内,平均铅去除率在79.62%~90.46%之间,其中S1菌株的平均铅去除率最高,W1菌株的铅去除率最低。在不同菌种量添加量下,菌体的平均光密度值在0.398A-0.988A之间,并从大到小依次为S1>T2>W1>S2>T1>W2,平均铅去除率在61.94%-84.02%之间,由大到小依次为:W1>S1>T2>Tl>W2>S2。在不同pH条件下,菌株的平均光密度值在0.291A-0.650A之间,其中T1菌株的光密度值最大,S2菌株的光密度值最小,平均铅去除率在74.22%-90.4%之间,铅去除率从大到小依次为S1>W1>W2>T2>S2>T1。(3)菌株T1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适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6。在不同的Pb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菌体光密度值与Pb的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100mg/l时,Pb的铅去除率达到91.3%。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加入量为7ml时,铅去除率最高,达到90.4%。在不同pH下,两者同样呈现正相关,在pH为6时铅去除率最高,达到83.4%。(4)菌株T2和菌株T1的最适生长温度相同,但对温度的敏感度强,最适pH为6。在不同的Pb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光密度值和铅去除率未呈相关性,在200mg/l时铅去除率为97.3%。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未呈相关性,菌种量为3ml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4.5%。在不同pH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pH=6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8.7%。(5)菌株S1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在pH=7时,菌株生长最好。在不同的Pb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不呈相关性,在400mg/l时,铅去除率达到97.4%。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加入量为3ml时,铅去除率最高,达到94.7%。在不同pH下,光密度值和铅去除率未呈相关性,在pH=5时铅去除率为98.8%。(6)菌株S2的生长温度范围与S1相同,不适应高温环境,最适pH为6。在不同的Pb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200mg/l时铅去除率为93.7%。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菌种量为7ml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7.5%。在不同pH下,两者同样呈现正相关,在pH=6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87.6%。(7)菌株W1的最适合生长的温度范围为25-35℃,最佳生长温度为30℃,在pH=7时,菌株生长最好。在不同Pb浓度的模拟含铅废水中,菌体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负相关,在200mg/l时,铅去除率为97.7%。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加入量为3ml时,铅去除率最高,达到93.6%。在不同pH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pH=7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0.5%。(8)菌株W2的最适生长温度范围为25-35℃,最佳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6。在不同Pb浓度模拟含铅废水中,菌体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200mg/l时,铅去除率为94.3%。在不同添加菌种量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呈正相关,在加入量为5ml时,铅去除率最高,达到89.7%。在不同pH下,光密度值与铅去除率未呈相关性,在pH=7时,铅去除率达到最大值91.1%。(9)水污染处理工艺主要包括生物滤池和活性污泥法两个部分,具体设备包括格栅处理,调节池,初级沉淀池,生物滤池塔,小型沉淀池,曝气池,二级沉淀池,检测站以及备用沉淀池。其中生物滤池以抗铅细菌为主,对废水中的铅元素进行处理。曝气池用于处理废水中的有机物,将有机物与活性污泥相结合,充分反映后经过二沉池后进行污泥与水相分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