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视角下当代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策略研究

来源 :同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_z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能源、经济等问题集中爆发,建筑的建造活动作为能源危机的较大促因,受到了多方重视,提高建筑能效迫在眉睫。同时,现代建筑价值观的建立与普及使得建筑与城市的地域特征和可识别性越来越弱,建筑与城市空间呈现了极大的趋同性。当代乡土建筑作为表达本土文化的一种地域建筑形式,在传统与现代的矛盾中出现,通过较为适宜的“低技术”手段继承传统地区文化,又通过全球化带来的科技进步弥补传统建造经验的不足,使用更前沿的微环境模拟技术等作为手段,与全过程的建筑设计相结合,从设计前期考虑气候对建筑的影响,并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相适宜。
  本文以跨学科的视野,从能量的视角分析特定地域条件下的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关注当代乡土建筑在建筑整个生命周期的过程,关注乡土建筑从传统到当代的空间形态与界面材料,以能量作为基础来思考乡土建筑在应对气候方面的设计逻辑。
  文章主要分为六大部分,从理论的建构到传统乡土建筑经验的吸取,再到当代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策略的提出与总结。第一章着重介绍了能量在建筑学中的概念认知,对气候适应性在乡土建筑领域的发展历程进行了梳理;第二章对具体的气候要素与人体热舒适度进行解读,提出乡土建筑在建筑的能量交换机制中的优势性;第三章从乡土建筑的空间层面进行划分与研究,从宏观的聚落层面到中观的建筑空间层面再到微观的材料与建造层面分别分析了气候对其的影响与乡土建筑的设计应对策略;第四章从神坛村的环境实测模拟研究出发,对红星影剧院的设计提供策略性指导;第五章对当代乡土建筑气候适应性设计步骤与设计策略进行总结,提出设计思维整体化、建筑与环境协调化、建造技术适宜化的理念;第六章对乡土建筑的能量观进行全文总结。
  乡土建筑自身的环境意识更完善,有着对开放系统的成熟认知,它按照舒适度量要素设计能量补偿方案,在提高自身能量使用效率的同时也减少了设计本身给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当代乡土建筑全面综合考虑了当地的自然环境特点与人文环境特征,让建筑和谐地介入到此时此地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之中,利用多种技术层级的优化整合,在自身有限的社会经济条件下,选择利用经过优化整合的适宜技术,创造出更加舒适的环境空间。
其他文献
历史文化风貌区里弄商业空间作为文章研究主体是城市商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类型的演化涉及城市商业空间的多个维度、多重要素和多层结构,是一种特殊的城市商业空间类型。  文章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尝试对上海衡复历史文化风貌区里弄商业空间类型的演化过程进行多视角解析,在相关的理论研究之后,通过系统理论工具构建历史文化风貌区里弄商业空间类型系统,以系统作为研究平台,运用演化经济地理学理论从系统特征上以
学位
自21世纪以来,中国的购物中心建筑蓬勃发展,商业形式日新月异,经历多次迭代。时下面对同质化竞争、电商冲击、体验经济、消费观念转变等诸多问题,购物中心出现了一种主题化的新趋势。虽然国内外已经出现了不少主题式购物中心的建筑实践,但是关于主题式购物中心的理论研究却很少,甚至关于这一新概念还未形成明确的定义。本文试图从消费主义文化的视角,来解读主题式购物中心的内涵,探寻购物中心主题化的深层逻辑,并以此为依
学位
体育馆是校园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师生等相关人群进行各项体育活动的硬件设施。体育大众化的趋势、我国高校体育建筑快速发展及其在实际利用中暴露出的诸多问题使得高校体育馆综合利用方面的研究需求十分迫切。与我国相比,德国高校体育馆更多地体现了综合利用的先进理念。因此,对其相关体育体制、建筑规范、建设发展、前期策划、建筑设计和运营管理等各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有助于借鉴其相关先进经验,促进我国高校体育馆的科
体育特色小镇中体育设施的策划与设计的合理性,决定着体育特色小镇特色营造的质量与体育设施后期运营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学者和工程界对此十分重视。本文基于建筑策划与设计的理论方法,充分考虑体育特色的背景因素,统筹研究方法与基本程序,从体育设施的建设筹备与建设实施两个阶段,小镇区域与建筑本体两个层面,研究了体育特色小镇体育设施策划与设计策略的关键问题。主要内容与贡献如下:  1.主要内容:本文共分五个章节
现存最早的戏台实物可追溯到金元时期。金元时期现存戏台共13座,这13座戏台全部分布在山西的南部和东南部地区。以此为线索,确定本文的研究对象和研究范围。  本论文是在之前学者总结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行整理归纳,再结合历代文献方志记述以及对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现存的古戏台进行的实地调研,综合以上,对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传统神庙戏台进行系统研究。  首先就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神庙戏台进行不同角度的类型分类;其
学位
随着我国民众对建筑遗产的热情日益高涨,保护建筑遗产的意识也逐年扩大,但在快速的城市化发展进程中,因为现行建筑遗产保护法规实践应用效果不彰,建筑遗产保护工作进境困难,建筑遗产违规被拆、被不善修复、周边历史环境被破坏等状况屡屡出现。相比之下,意大利在建筑遗产保护法规方面的成就有口皆碑,值得研究学习。  本文以意大利与建筑遗产保护相关的法规为研究对象,学习研究自1802年至今意大利半岛三个历史阶段中、以
学位
随着近年来传统封闭式住宅小区的弊端逐渐显露,街区型住区模式的优点及其设计模式受到了广泛的探讨。在国家提倡推广街区制建设的政策背景下,对街区型住区的研究更显迫切和重要。目前国内的理论研究集中于探讨封闭居住小区的问题和街区型住区规划模式的设计对策方面,偏向于前期策划和设计,而实践项目质量则参差不齐。因此,对这些住区现有建成环境的评估十分必要。  本文通过对使用后评估方法的研究,结合街区型住区设计理论,
在中国建筑史的研究体系之中,关注地域性或民族性的传统民居的研究一直是学界的重要领域。而对传统民居而言,为辨析其特征、谱系等核心内容,建立一个人(工匠)、法(技艺)、物(建筑本体)的关联框架,乃是有效的解析途径。在这个脉络之中,工匠所用的工具承载了其依凭的经验,以及沟通人与物的法、方法或是一般技艺规律。尺用以界定建筑的尺度,以实物来说其是工具,以技艺来说其是法理。追溯工匠用尺则是构成传统民居研究的重
学位
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逐渐归于稳定,曾经大拆大建的时代已然过时,人们开始反思盲目更新所带来的种种城市问题,与此同时那些经历了大拆大建洗礼的城市地块如今变成了一个个等待填补的城市空缺。如何来填补这样的城市空缺,抚平大拆大建所带来的创伤成为了城市更新需要认真思考的重要研究课题。以此为背景,作者以嘉兴市子城片区为研究对象,对其城市更新策略做了深入研究与探索。  本文首先对国内外关于历史风貌地区的城市更新研究
学位
城市之外的环境对人们来说很重要,近年来新农村建设政策的贯彻,乡村旅游业的兴起,给城市之外传统村落的更新与发展带来了新契机。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品质的提升,传统乡土建筑的宜居性问题渐为迫切。  基于这一背景开始了探索,本文的核心内容可以概括为“一个事件的发展,三个项目的研究,一种方法的讨论”,文中以笔者亲身参与的“墅家”乡土建筑的实践为契机,梳理实践中乡土建筑的特点及其在地域、功能、文化、技术策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