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

被引量 : 19次 | 上传用户:tmac0000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学在以“气”为本源的宇宙观影响下,基于“天人相应”的观念,通过长期的医疗实践,运用气化思想具体描述了宇宙与生命的运动变化规律及二者关系,形成了对人体生命过程的独特认识。贯穿于中医学理论与方法论中的气化思想,深刻地影响着中医学形成与发展的全部历史过程。在中医学的奠基之作《黄帝内经》中,除了论述“运气气化”的“七篇大论”之外,气化理论还以各家学说的形式,散见于《黄帝内经》的各个篇章。因此,对这些“零金碎玉”般的内容,进行全面发掘、深入研究和系统阐明,是中医基础理论研究的重要任务,也是当前和未来中医临床实践的迫切需求。通过对现有文献的调研与分析发现,现代以来关于中医气化理论的研究,主要有:①集中于道家与理学等哲学研究范畴的学术渊源考察;②集中于广义(自然)、狭义(人体)之分的气化概念研讨,有关膀胱、肝肾等具体脏腑的气化运动研究;③以《素问》“运气七篇”为对象的“运气气化”理论研究,等。值得肯定的是,在《黄帝内经》“气化”概念研究,尤其是在五运六气研究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不足之处在于,多数研究难以从文化根源上系统地对气化理论的渊源进行考察,较少从“天-人”关系的角度对“气化”概念进行深入研究,缺乏对《素问》五运六气学说之外的气化理论的全面发掘、深入研究与系统阐明。本文以《黄帝内经》为基本范畴,在汲取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理论思维,结合历史文献学等研究方法,重点开展《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渊源研究、《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内涵研究、《黄帝内经》相关理论范畴中的气化思想研究三方面的理论研究。现就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扼要地系统阐明如下:1《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渊源《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学术渊源,来自于古人对于宇宙自然的认识以及由此形成的宇宙观,这也是中国文化内在的特点所决定的,即“以大观小”,从宇宙生成演化的基本规律类比生命过程与现象。中医学,延续了古代科学的研究方法,即宇宙观、自然观、世界观决定认识论;利用古代天文学、物候学、历法学、术数等学科的研究成果,结合对人体生命活动长期的实践观察,形成了“天人相应”的气化理论,并有效地运用于医学实践。此外,最早以生命体验的方式实践气化理论的,除了医家还有道家。在传统文化的范畴,早期道家思想与中医学的基本理论最为接近。通过参照道家思想中的“生命气化论”,可以推断,早期医学在经验总结和实践检验过程中形成的气化思维方式,始终贯穿于古人对宇宙和生命的深邃理解之中。可以认为,老子以“道”为主体的生命观,庄子“通天下一气”的生命观,《管子》“心气相通”的生命观,《吕氏春秋》的“生命气化时序观”,以及《淮南子》的“生命阴阳气化观”等,是《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早期形态的间接体现。2《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内涵《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是从“气”一元论的宇宙观出发,以宇宙、人及其二者关系为主要对象,通过探求宇宙天体、气候变化、地理环境及其对人体影响的规律,借助一定的术数模型和认知方式,对人体生命过程进行系统研究的一门学问。其最为核心的内容是气化思维。《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是《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的立论基础,是中医学的理论与实践,遵循“天人相应”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后世中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发展的理论源头,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学术价值。《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是中医气化理论的主体部分。后世医家在气化理论与实践方面的拓展和创新,都是以《黄帝内经》气化理论为基础的。(1)《黄帝内经》中“气”的概念、分类与作用“气”字的概念“气”是一个象形字,通过对“气”字的字形演变及相关文献的分析,认为“气”字的涵义是表达一种无形的、运动的、无处不有、无时不在、可入的存在物。“气”的分类《黄帝内经》中的“气”,种类繁多,内涵丰富。本文侧重从以下两个角度进行分类与辨析。即:①“气”的存在形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有形之气,指有具体形质的气态物质;二是无形之气,是指“气一元论”宇宙观所认为的宇宙万物的本原与动力,或者是作为功能、属性、状态、信息的代指。②“气”的类别主要有四种:自然之气(包括天地之气、季节之气、五运六气等)、人体之气(包括平人之气与病人之气)、药食之气(四气五味)、其他。“气”的作用《黄帝内经》中“气”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①“气”是“气化”的主体。从“气”一元论的宇宙观来看,无形之气是构成自然万物的主体;从气具有表达信息和功能的作用来看,借助“取象比类”的方法,“气”能够将自然万物连接成一个有机整体,而“气”则是这一整体的中介;“气”本身具有无限活性,这种活性可以表示为永恒的生化作用。②“气”为“天人相应”的中介。古人以气为宇宙本原,认为天地万物是相互联系、相互感应的、主客相融的统一体。自然气候的变化必然会影响到人体,而其作用之媒介就是“气”。天地之间,气交之中,人之居也。人作为“器”的一类,必然也是气化升降出入运动过程的作用对象和主动参与者。③“气”是描述人体生命的重要概念。《黄,帝内经》借助“气”去描述人体生命过程中的现象、过程、功能、状态与信息等内容。《黄帝内经》用“气”来表示人体的功能状态,其功用在于避免考察难以实物证明的“物化”过程,只是研究“气”与生命之间的相应变化关系,寻找其功能信息的相关性规律,并由此认定人体生命结构等方面的特点、性质。(2)《黄帝内经》中“气化”的概念、特点、动力和过程气化的概念根据《黄帝内经》中“气”的基本涵义,笔者试将《黄帝内经》“气化”的概念,提炼为以下三个层面:①宏观意义:气化,是指永不停歇、无处不在的、无形的生化与演变过程及现象。气化,是古人对气候、物候等自然界的一切过程与现象的宏观概括,能够运用气化思维进行分析和判断。②中观意义:气化,是指自然对人体生命过程的影响及其基本原理,主要体现在气化所表现出的时间节律与人体生命状态及结构之间的关系方面。③微观意义:气化,是指饮食化生气血津液等基本生命物质与汗、溲、便等代谢产物的作用与机制,以及对人体生命过程演化和调整原理等的概括。气化的特点在《黄帝内经》中,是将“气化”作为宇宙万物形成的过程、现象、机制、条件。因此,“气化”的特点主要表现为:①生化不息的永恒性;②弥纶天地的普遍性;③直觉可感的表象性;④时间指向的方向性;⑤流行演化的变动性;⑥时位相合的有序性。气化的动力《黄帝内经》认为,“气”本身就是一种无休止的存在物。因此,气化的动力来源于“气”本身。“气”的升降出入等运动方式,体现的是四时气化流行的连续性。亦即具有一定结构和秩序的形器,由“气”合成后,形与气的转化仍然在“形”、“器”之内有序地进行。所谓“升降”、“出入”,就包含着形器之局部的形气转化活动。至少有部分的升降出入是形器内的形气转化所致。它们既是形器整体存在和正常生化的条件,同时,也是促进形器散结毁坏的根源。气化的过程根据《黄帝内经》对“气”与“气化”不同层面的描述,本文提出“气化”的具体过程可以分为以下三类:①自然气化过程:主要是指无形的本原之气化生宇宙万物的过程。包括天、地、人三个层面的自然气化过程。②自然与人的气化联系过程:《黄帝内经》认为气为生化之本,人体也具有和宇宙大体一致的结构认为《黄帝内经》对于宇宙结构的认识大致分为形(在地为化)——气(在天为玄)—神(在人为道)三个层面。因此,自然与人的气化协同,也必然发生在这三个层面。③人体内部的气化过程:主要有以下三类:水谷之气化生精微、呼吸之气化为精以及精、气、神互化。(3)《黄帝内经》“气化思维”的概念、特点和推演模型笔者通过研究发现,《黄帝内经》通过对“气化”相关概念的探讨和剖析,不是引导后人对于具体气化过程、阶段、方式等进行还原性的探索和实证性的分析,而是旨在向后人揭示一种阐释生命与宇宙运动变化的思维方式。并且,这一思维方式,贯穿于《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的各个理论范畴和临床实践之中。这种思维方式,本文称之为“气化思维”。气化思维的概念气化思维,是古人在长期的生活与科学实践过程中,在对太阳运动、月亮盈亏、四季递嬗、昼夜更替、生物“生长壮老已”和“生长化收藏”等自然现象的长期规律总结与经验积累的基础上,运用阴阳、五行、五运六气、九宫八风、卦气消息等术数模型,对自然、生命现象与过程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气化思维,是《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核心,也可以说是“天人相应”在中医基础理论及方法论方面的具体体现。气化思维的特点由于“气化”具有永恒性、普遍性、表象性、变动性、方向性、有序性的特点。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气化思维”具有以下五个特点:①依赖直觉;②重视象数;③恒动变易;④顺势因时;⑤权衡守中。气化思维的推演模型气化思维的推演模型,主要包括中医学特有的“五运六气”模型、术数学的“九宫八风”模型、汉代历法方面的“卦气”模型。其中,五运六气模型为气化思维推导的重要模式。“九宫八风”与“卦气”,由于在医学方面使用的局限性,则随着后世医学实践的发展,逐渐被边缘化。3《黄帝内经》相关理论范畴的气化思想(1)基于“气化”的自然观认为“太虚寥廓,肇基化元”是气化宇宙生成的基础;“形精之动,犹根本与枝叶”是对以气化为中心的自然观的描述;“天地之变化,人神之通应”指出了气化是“天人相应”的理论基础。(2)基于“气化”的人体观认为气化是人与天地之间存在感应的过程和机制;是人体结构与天地相应的前提和基础;人体气化状态具有时间节律特点;人体气化状态受气候变化的影响;人体气化状态受天体变化的影响;人体气化状态正常是健康的前提;藏象学说的形成,是建立在气化思维基础之上的;气化思维导致了“心主神明”的出现;“藏气法时”的实质就是人体气化通于自然气化。(3)基于“气化”的疾病观“邪之所凑,其气必虚”,是基于气化思维对病因的认识。亦即,病因只是一种“势”,不是疾病产生的充分条件;在人体正气自虚的情况下,时令气化的异常、七情之气过激、饮食气味失当、形神劳倦耗气等因素,就成为较为常见的影响人体气化状态的病因。“谨候气宜,无失病机”,是从气化思维角度对病机的认识。亦即,病机是正气与邪气双方综合作用形成的一种具有导向性的合力点;《黄帝内经》从气化思维的角度,将病机主要分为阴阳之气的气化失常病机、四时之气的气化失常病机、脏腑之气的气化失常病机和经络之气的气化失常病机等。(4)基于“气化”的诊断思想“诸诊合参”体现了气化思维的直觉性特点,即医生必须主动融入患者的感受当中,采用望闻问切等四诊合参的方式,从不同角度和层面诊察病人的气化状态;“司外揣内”体现了气化思维的表象性特点,即医生通过人体内在气化活动表现于外的“象”,了解气化的内在状态乃至疾病的内在本质;“知常达变”体现了气化思维的恒动变易特点,即医生通过与病者交流的过程,能够通过自身的状态去感受病者的异常气化状态;“见微知著”体现了气化思维的顺势因时的特点,即医者既可以借助细微的征象判断疾病的发展,也能够通过细微的局部变化判断人体整体气化状态。(5)基于“气化”的治疗思想《黄帝内经》治疗的基本思路,是通过调节气化状态,恢复人与自然及人体内在环境的和谐。“治病求本”体现了生之本在于阴阳的气化本质;“治未病”体现了人体气化顺应自然气化的根本思维;“以平为期”体现了通过促进“阴阳自和”的自我调节机制,达到“阴平阳秘”的和谐有序状态。其他如精究天人、杂治合宜、分辨体质、虚实补泻、标本先后、明辨顺逆等,也都是与气化理论密切相关的。(6)基于“气化”的养生思想人的生命过程即是气化的过程。从生命形式上来看,主要包含生、长、壮、老、已等五个阶段。生、长、壮、老、已也是生命的自然规律。《黄帝内经》运用气化思维,对人体的生长、发育、衰老过程及其内在规律提出了十分深刻的认识。在养生方面形成的基本原则有: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和谐守度等。在气化思维指导下的养生基本方式有:效法阴阳、顺应四时、节制饮食、调养精神、劳逸结合等方面。4《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基本特点(1)鲜明的时代性气化理论,反映的是《黄帝内经》理论发源之初,古人对人体生命健康与疾病现象的高度概括;反映了“气”一元论宇宙观影响下的时代背景特点;反映的是《内经》成书时代特有的思维方式与认知模型;标志着至迟在《内经》成书时代,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思想及思维模式就已经形成。(2)典型的民族性气化理论,是以“气”作为世界本源的观念,从气化的角度去认识自然万物的整体合一及其相互关系,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自然大化的时间流程的特点,《黄帝内经》沿用中华民族特有的气化思维方式,对生命现象进行了不断地探索。(3)深刻的理论性气化理论,具有丰富的概念体系、灵活的思维方法、典型的理论模型和精炼的内容表述,是古人对于自然与生命的系统化知识,是关于生命本质及其运动规律的实践性与理论性相统一的正确认识,是经过数千年实践检验并由一系列概念、判断和推理表达出来的知识体系。(4)内在的整体性气化理论,是从时间统摄空间的思维方式出发,将自然万物融为一体,同归气化流行,其所有概念、内涵、原理、机制,都遵循共同的准则,即“法于阴阳,合于术数”。综上所述,本文通过考察《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学术渊源,基本厘清和阐明了《黄帝内经》对古代自然科学和文化的学术传承及主要思想;通过全面梳理《黄帝内经》中“气”与“气化”的相关内容,比较系统地提炼和阐明了《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的内涵,包括气的概念、分类与作用;气化的概念、特点、动力和过程;气化思维方式、特点与推演模型等;通过全面梳理贯穿于《黄帝内经》各个理论范畴的气化思想,揭示了其在《黄帝内经》人体观、疾病观、诊疗思想、养生思想中的具体运用。笔者认为,《黄帝内经》气化理论是中医学基本理论的重要基础。《黄帝内经》气化理论研究,有助于现代学者对《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思维方式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明确气化理论在《黄帝内经》乃至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气化理论研究涉及到中医学术的各个方面。正如许家松先生所说:“这一理论(笔者按:指气化理论)形成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特色和优势。它是中医理论的根和魂。应该说,它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生命科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医学发展的方向。”
其他文献
煤炭是地球上不可再生的能源之一,对整个人类的发展和社会经济的进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我国不仅是个煤炭能源储量丰富的国家,也是开发和利用煤炭能源的大国。煤炭在未来
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慢性萎缩性胃炎各种证型分布情况,探讨与腺萎缩程度、幽门螺旋杆菌的相关性,为慢性萎缩性胃炎预防和治疗提供指导。研究方法:笔者将收集的306病例进
博物馆乃是一种记录了相关地域的历史与精神的公共物品,也是一个地区的文化符号,承载着文明发展的过程和水平。也正是因为博物馆具有这种文化传播的作用,因此博物馆文化产品
从所周知,滥用吗啡对健康的损害很大,吸毒都身体抵抗力降低,可以引起心、肝、肾功能损害。因此吗啡体内代谢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一氧化氮(NO)在1987 年被称为内皮
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等功效。据统计在558种中药处方中,半夏的使用频率居第22位。其药理作用
研究因特网下客户对虚拟社区的满意度评估问题,实质是研究虚拟社区下成员需求数据收集、分析及其绩效评价问题。虚拟社区成员的对社区的建议、意见和需求数据收集不易,缺乏有
屏蔽泵在油脂精炼过程中的持续脱臭,脂肪酸、脂肪醇制取等高附加值优化产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一些单位运输危险物品与高温条件下容易受损变质的液体的首选泵类。对此,笔
日本学界关注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提出的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从研究路径来说,日本学界主要从经济、外交角度对"一带一路"进行解读。经济上,认
目前国内轨道交通PPP项目常用的补贴模式主要有:车公里补贴模式和财政部21号文补贴模式、影子票价补贴模式。本文针对以上三种补贴模式,论述其实施的优缺点。
在将来的发展中,煤炭依旧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能源。随着科技的发展,煤炭能源的开采形式日益多样性,这加速了煤矿采掘技术升级改造的进程,从而有助于提高煤矿采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