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东北普光地区须家河组-千佛崖组沉积体系研究

来源 :长江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dragonc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区位于四川盆地东北部,是国内“川气东送”的主要源头,气源丰富。在对四川盆地海相地层的勘探获得成功后,中石油、中石化近几年来对浅层陆相地层的研究也越来越多。须家河组作为陆相地层中的主要含气层,在地层划分、地层特征与分布、沉积环境、烃源岩特征与生烃条件和储层岩石学特征等基础地质研究工作中取得了率先突破,但前期的油气勘探主要集中在川西、川中地区,对于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的研究程度相对落后。
  大量的前人研究成果表明,普光地区主体陆相保存条件好,油气显示活跃,是有利的含气区块。为了进一步证实研究区具备良好的油气远景,本文将立足于为期一个星期的岩芯现场观察所获第一手资料,结合资料调研阶段所获得的前人研究成果、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资料以及分析测试资料等。以PL2井为重点解剖井,综合分析邻区、邻井实际情况,并采用岩心相、测井相等多种研究手段相结合的方法,对工区物源以及目的层须家河组、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的沉积体系与沉积相划分、沉积微相特征进行研究。在单井相分析和连井剖面相分析的基础上对各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与演化规律进行描述与刻画,对有利沉积相带进行重点研究,落实有利区。
  通过一年左右时间的综合研究,主要得出以下几点认识:
  (1)参考前人成果,对工区的层序界面进行了识别与划分,共确立了4个3级层序界面SB1、SB2、SB3和SB4。其中,SB1位于须家河组底部,SB2位于须三段与须四段之间,SB3位于须六段顶部,SB4位于自流井组和干佛崖组之间。
  (2)须家河组须二、须三段沉积时期,主要物源方向来自大巴山造山带,其次为开江一梁平古隆起以及米仓山造山带。须四、须五、须六段沉积时期物源方向来自大巴山造山带和米仓山造山带。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沉积时期物源方向主要来自大巴山造山带。
  (3)构造演化控制须家河期的沉积演化。受安县运动的影响,须家河成盆期可分为“须上盆”(1-3段)和”须下盆”(4-6段)。须家河组经历了这两个构造一沉积演化阶段,“须下盆”成盆期缓慢凹陷,“须上盆”成盆期强烈凹陷。须三段与须四段沉积之间存在较长时间的沉积间断。
  (4)研究区目的层发育的岩石类型可分为砾岩、砂岩、泥岩、灰岩四大类。须家河组须二段、须四段、须六段沉积时期,盆地边缘构造活跃,物源供给充足,以细砂岩沉积为主。其中,研究区须四段的底部广泛发育薄层的砾岩、砂砾岩或者含砾砂岩;须三段、须五段沉积时期,湖盆水体上升,物源萎缩,以泥岩、碳质泥岩沉积为主;自流井组和千佛崖组主要以泥岩、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为主,其中,自流井组的自四段发育有介壳灰岩。
  (5)研究区须家河组、自流井组以及千佛崖组储层砂岩成分成熟度较低、结构成熟度较高。储层砂岩岩石碎屑组分中石英含量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须二段尤为明显;长石含量一般在9.80-20.55%区间内;岩屑组份中以变质岩岩屑为主,最高可达21.28%,其次为火成岩岩屑,其平均含量为16.71%,沉积岩岩屑的含量相对较低,最高不超过9%。从统计的数据来看,杂基整体含量较少,胶结物含量相对杂基要高很多,主要包括方解石、粘土矿物和硅质。研究区碎屑颗粒粒度细,以细、粉砂岩为主,分选级别均较高,磨圆较好。
  (6)研究区沉积相类型主要包括3种亚相、9种微相。须家河组发育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且平原面积相对较大。二、四、六段沉积时期以河道沉积为主,三段和五段以分流间湾、平原沼泽沉积为主。自流并组和千佛崖组发育滨浅湖沉积,且滨浅湖泥发育较为广泛。
  (7)通过对研究区须家河组的平面相展布与演化规律的对比与分析,发现须家河组各小段的沉积具有一定的继承性,整体上呈现出一种水体振荡的过程。其中,须家河组二段的辫状河道相对发育,该段砂体叠置厚度大,且相比须四段、须六段要发育,砂体连片性好。
其他文献
近年来,有研究发现,掺杂在SiO2玻璃中的Bi离子在1.14 μm为发光中心的荧光半高宽达200 nm。在GeO2基质中,Bi离子的发光中心带红移至1.3 μm。这是迄今为止所知的拥有最宽近红外发射的金属离子掺杂玻璃。但是在这些玻璃中Bi离子的放光机理还不清楚。本论文研究了Bi掺杂的超宽带发光的不同基质玻璃,并对Bi离子以何种价态产生的超宽带发光做了初步的探索。本论文第一章绪论中概述了光纤放大器的
学位
负折射率材料是指介电常数和磁导率同时为负的人工合成材料。电磁波在这种介质中传播时将显现出与通常介质不同的各种逆向或反向效应,如负折射效应、逆多普勒效应、逆切仑科夫辐射等等。负折射率材料的发现是当前物理与电磁学研究领域中的前沿与热点问题。由于负折射率材料的应用需要以电磁波的理论为基础,而负折射率材料现在还基本上处于初期研究的阶段,所以尽快地了解电磁波在各种负折射率波导中的传输特性,能够对负折射率材料
传统化学还原沉淀法去除Cr(VI)具有设备简单、易于操作、去除效果好和铬泥可回收等优点,但存在酸用量大、沉渣多且不易沉降、还原剂过量投加和终点pH控制要求高等难题,文中围绕上述问题,并结合固体废物粉煤灰(FA)在水处理中应用问题开展相关工作。在对FA中元素浸出的影响因素和浸出特性研究基础上,以FA为原料制备多种类型的粉煤灰浸提液(FAEm),进行其强化NaBH4除Cr(VI)效能和机制研究。通过N
学位
可饮用的淡水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正在面临严重短缺问题。海水(苦咸水)淡化正在成为获取淡水的重要途径。目前已在运行的海水淡化方式如热法和膜法处理过程中存在着消耗化石能源并且产生大量温室气体的问题。相比于传统化石能源,太阳能作为一种可持续绿色能源,可以为海水淡化提供新型的能量支撑。太阳能蒸发海水淡化作为直接利用太阳能得到蒸馏净水的技术,正在逐渐得到广泛关注。目前,以界面加热为基础的太阳能蒸发海水
学位
结构性能感知研究的主要手段包括理论方法、实验室试验、模型分析和结构健康监测。然而,大型复杂结构的理解往往难以通过理论方法实现,实验室试验较难实现实际结构在真实服役环境下的行为把握,模型分析存在模拟精度和分析误差等问题。针对上述技术难点,结构健康监测通过实测结构响应,直接、真实地反映实际结构的受力状态和工作性能。但有限的测点数量和位置限制响应获取的完备性,以及结构关键部位细节信息的掌握。同时结构多尺
强震后,一定程度的残余侧移是混凝土结构重要震损现象。震致残余侧移不仅集中体现了结构在进入非线性阶段后的混凝土压碎及纵筋屈曲,具有着便于观察和快速测量等特点;同时根据震致残余侧移大小更能定量地分析震损结构的剩余抗震能力,为综合评定结构抵御次级地震或其他荷载作用的能力、特别是震损结构加固策略的提出提供理论和方法依据。为此,以量大应用面广的混凝土框架结构为主要对象,聚焦震致残余侧移和剩余抗震能力,按普通
学位
湖库是重要的饮用水水源地,近年来蓝藻水华时有爆发,给饮用水处理带来诸多挑战。藻细胞难于被常规处理工艺去除,且藻类有机物(AOM)比天然有机物(NOM)中含有更多有机氮,易于生成毒性更强的含氮消毒副产物,威胁饮用水供水安全。高铁酸钾是一种新型绿色水处理药剂,同时具有氧化、消毒、吸附、助凝等功能,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本文对藻细胞和藻类有机物特性进行表征,建立高灵敏度测定多种消毒副产物(DBPs)的检测
学位
5700阵列声波测井有四种测量方式,分别为纵波测量、单级发射测量、偶极发射测量、交叉发射测量。一次测井可提供岩石的纵波、横波时差,低速度层快横波、慢横波时差。对岩石力学性质研究提供了较为完整的资料。  论文对某区块砂岩地质特征,储层特征及测井响应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该区块砂岩属于低孔隙度、低渗透率储层,为了获得更高油气产量,对这类储层需要进行压裂改造。根据5700阵列声波资料,结合岩石物理模型
盐间非砂岩地层主要在盐湖沉积背景下,受古水深、气候、碎屑物质供给以及化学沉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中孔低渗油气藏,其岩性变化频繁,多以泥岩、泥页岩、泥质白云岩、粉砂岩以及泥膏岩的毫米级薄互层为特征。陈沱口凹陷作为江汉盆地的外围凹陷,处于完全未动用状态,虽然其资源量无法与其他三大凹陷相比较,但是了解这套盐间非砂岩地层对深化陈沱口地区地质认识及江汉油田增储上产都具有重要意义。在研究过程中,针对研究区
成都凹陷位于川西坳陷中段,先后受到了印支、燕山以及喜山期等多期构造运动,在凹陷内部形成了一些有利于油气聚集的古构造,这些正向构造及斜坡成为有利的油气运移指向带,同时蓬莱镇组气藏历来是川西坳陷目前的主力气藏资源量丰富,勘探潜力巨大,所以成都凹陷蓬三段成为潜在的勘探潜力区。  论文在前人研究的结果上通过野外露头、岩心资料并与测井相、地震相结合总结出了层序识别标志以及各级次基准旋回特征,进行单井层序划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