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视角下失地农民转型社区的社会融合与治理案例研究

来源 :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20568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城市范围的扩大必然会圈入部分农村用地,需要征用农民的土地,迫使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变为失地农民。政府采取货币补偿或者产权置换的方式弥补农民,在现实中最普遍的补偿方式就是政府将失地农民集中安置到统一规划建设的安置房社区,这类社区就是失地农民转型社区。转型社区是由政府主导建设的一种新型社区形态,它是现代化和城镇化迅速发展的结果,它兼具农村和城市双重特征,但它既不属于完整意义上的城市社区,也不再是传统的农村社区。转型社区中的失地居民在这一过程中经历了身份的转变——“农村居民”到“城市居民”,并且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也在被动的改变,但是农民的拆迁安置仅仅是从物质空间层面得到补偿,较少涉及农民的心理认同感、社会融合以及市民化的问题,导致失地农民在思想观念、文化素质、劳动技能等方面的不适应,并且大部分失地并没有得到与市民同等的社会保障、不能认同城市生活,接受自己的市民身份,从而未能实现真正的社会融合,这个社会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本文在共生理论的支撑下,假设失地农民转型社区的社会融合就是转型社区内失地农民与市民之间的共生。进而从社区层面的微观视角出发,以成都市高新西区合作街道顺江社区的失地农民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社会融合评价指标体系,测评该转型社区内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现状,得出该社区内失地农民社会融合不佳的结论,接着运用共生理论的原理和框架,探讨失地农民与市民的共生关系,分析发现,失地农民与市民处于非对称性互惠共生的关系。此后,运用共生理论的逻辑和方法分析失地农民转型社区社会融合的共生制约因素,分析显示,共生单元层面的失地农民与市民、共生界面层面的社会制度与社区建设、以及共生环境层面的社区内外环境都存在不利于社会融合的因素。最后针对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面临的问题,从共生单元、共生界面与共生环境三个方面提出推动失地农民转型社区社会融合的治理对策。本文旨在通过深入的分析顺江社区失地农民的社会融合现状、存在的问题与制约因素,试图借鉴共生理论对失地农民社会融合的价值导向与方法论意义,运用共生理论阐明失地农民社会融合过程的路径与具体方法、寻找其制约因素并重构一套失地农民与城市居民社会融合的共生和谐发展的系统方法。
其他文献
税收征管效率的提升,不仅有助于政府财政收入的增加,也有助于服务型政府职能的构建,从而更好的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多年实践表明,信息化是实现税收管理现代化的基石和助推器,税收信息化是利用信息技术这一新的生产力改造税收工作,而金税工程是整个税收管理信息系统工程的总称,是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的“重头戏”,在金税工程三期试点(2013年)七年之际,同时,税务总局也在准备金税工程四期建设,那么,对
身份识别是信息安全学科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与机器学习技术的飞速发展,人脸识别已成为当今最可靠的身份识别技术之一,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日常生活中。
本文以五点注采井网为例,利用黑油模型研究了二次采油中注采量及油藏面积波及系数随裂缝方位,压裂井别、裂缝穿透率及无因次裂缝导流能力等的变化规律,得出了规律性认识。它可应
天然气是世界一次能源的三大支柱之一,面临陆上油气资源的日渐短缺,各海洋国家加强了对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随着我国南海油气资源开发脚步的日益加快,FLNG必将是未来南海开
【目的】分析我院95例日间手术模式下声带息肉术后不同用药与早期声带形态及嗓音功能恢复的相关性,探讨优化的术后用药方式,为规范相关病例临床诊疗模式做初步尝试。【方法】选取2018年7月至2018年12月就诊我院,符合本研究纳入条件且按照日间手术模式治疗的95例声带息肉患者,按照“住院号余数”原则进行术后不同用药方式分组:A组(激素+PPI)、B组(激素)、C组(PPI)、D组(空白)。纳入研究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