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下乡中的乡村精英参与研究——以华中地区S村为例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nbs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分税制改革与税费改革削弱了基层政府的财政支出能力,导致基层政权“悬浮”于乡村社会之上,乡村治理陷入困局。2004年党中央作出了“我国现在总体上已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的重要论断,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指导方针。之后国家逐步以项目的形式向农村输入大量资源,旨在推动乡村发展,解决乡村治理困局,实现经营乡村的目的。基于华中地区S村调研成果发现,项目进村后并未激发村庄的内生发展动力,而是以入股的形式投入乡村精英的产业,且前期投入了大量项目资源的村庄产业尚未盈利便遭遇失败。本文的问题意识是:项目下乡后村庄为什么没有自主经营?乡村精英是如何参与到村庄项目经营中的?最终又为何遭遇了失败?本文综合运用个案研究法、深度访谈法和文献法进行深入研究,发现项目进村后村庄囿于自身条件难以承接项目,导致项目“悬空”。在此背景下,基层政府采取“吸纳精英”的执行策略,赋予乡村精英一定的政治身份并将资源让渡给在村庄中具有比较优势的乡村精英经营,乡村精英成为国家项目的实际承接者,与此同时基层政府所承担的村庄发展任务、脱贫任务等也嵌入乡村精英的产业之中。承接了国家项目的乡村精英扮演着双重角色,一方面精英是理性的企业家,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另一方面精英又是国家项目承接者,具有一定的政治身份,需要接受基层政府的行政干预。在项目经营过程中,作为企业家的精英会将个人利益凌驾于集体利益之上,逐步消解村庄公共利益;而作为国家项目承接者的乡村精英则在基层政府的行政干预下陷入低效率。乡村精英双重角色的内在冲突最终导致了村庄项目的经营失败与乡村精英退出的结果。最后,本文针对当前项目在村庄的实施状况,提出了改进项目审批流程、增加项目运行的正式制度供给以及加强农民动员与乡村社会主体性重塑的建议。
其他文献
协商民主是治理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的题中应有之义,是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支撑。而广阔的农村社区是基层治理的主要实践场域之一,如何集聚协商民主效益、达到治理有效的目标,是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必然要求。农村社区协商民主以协商对话为主要内容,强调参与主体的有限理性,通过协商对话交流推动各方认知结构及利益偏好的转移;同时也在面临冲突与矛盾的时候,以理性与尊重的协商对话机制寻求多元结构的并存,从而消解不稳定因素
学位
相关证据表明,科学的早期教育可以帮助幼儿在认知、情感以及社交等诸多层面获得发展,为幼儿终身学习和创造更大地成就提供可能。因此,国家在不断努力通过联合相关职能部门与主体,共同做好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使儿童早期发展及家庭教育在国家和社会共同关注下不断获得提升。同时,伴随着政府职能结构调整、管理方式的创新,我国民间组织于新中国成立之后开始了教育领域的社会服务供给,其凭借着灵活、多样的优势逐渐开始涉及幼儿早
学位
科伦·麦凯恩是近年来在美国文坛备受关注的爱尔兰作家,他于2009年获得了美国国家图书奖。在麦凯恩的作品中,流亡是一个永恒的主题。他关注由于地理位移导致的文化冲突、身份危机以及精神流亡的问题。《黑河钓事》是麦凯恩的首部短篇小说集,其中刻画了数位流亡者的形象,有流亡美国的爱尔兰人、阿根廷人和墨西哥人,也有流亡爱尔兰的日本人。他们由于不同的原因通过各种途径流亡至他国。在异国他乡,他们经历了种种挫折与磨难
学位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发展一日千里,但与之不匹配的是,乡村建设的速度相较于经济发展较为缓慢,由此带来了一系列的治理难题,中国乡村建设亟需加速推进。进入新时代,党中央高度重视乡村治理工作,出台一系列相关文件,赋予“乡村治理”重要战略性地位。与此同时,我国创新性的将中国特色农村集体经济纳入乡村治理体系,试图构建“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治理”融合发展机制,从而激活治理动能,夯实治理根基,提升治理效能。本文
学位
家户制度是中国社会的底色和国家治理的微观基础。在漫长历史演进中,家户表现出重要的治理功能和强大的生命力,为国家长治久安发挥突出的保障作用。而在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乡村治理有效、社会治理现代化的进程中,在新时代我国家庭领域出现众多新情况和新问题的背景下,抓好家户建设工作,挖掘并用好家户力量,探索“家国协同”的治理道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从家户具有的延续特性出发,以家户再生产过
学位
婚俗改革作为乡风文明建设的组成部分,是在乡村振兴战略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基层治理工作。现阶段农村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提高,随之而来的是诸如天价彩礼、铺张浪费等婚俗陋习呈现抬头趋势,广大农民既是婚庆礼仪的实施者,也是婚俗陋习的受害者。不良婚俗不仅影响农村当地文明乡风建设,侵害脱贫攻坚成果,更阻碍了农村基层治理发挥效能,不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建设发展。国家高度重视,开展了一系列针对性治理,婚
学位
2017年党的十九大提出实行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十九届五中全会又提出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速推动公共物品向农村延伸则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农村的公共物品供给问题不仅受到国家的一贯重视,也是各学科研究的热点话题。以往研究大多从经济因素或正式制度因素角度分析农村公共物品供给,非正式制度角度的分析较为薄弱。而事实上,非正式制度在农村公共物品供给中的作用不容小视。从宏观角度看,农村社会受非正式制度
学位
从2012年至今,以生态文明为核心的人居环境整治和美丽乡村建设一直是农村发展的重中之重。“美丽乡村建设”项目作为国家实行项目制的一种方式,依托国家资金投入,专款专用,与一般财政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相比,很大程度上压缩了地方政府随意操作的空间。项目下村往往伴随着资源争夺,容易引发村民抵触和利益冲突,从而导致项目滞空,无法实现项目原本的意图和效果,造成资源浪费。协商作为一种治理方式,能够有效解决项目落地过
学位
乡村要振兴,发展好乡村产业是基础。在当前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阶段,乡村产业的目标已经从解决特定人口的绝对贫困,转移到解决全体农村人口的相对贫困上来,这就需要建立以农民为主体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乡村旅游产业与乡村振兴具有较高的关联度,通过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是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对国内外乡村旅游产业助力乡村振兴的研究进行了梳理,选取“仙岛湖周边贫困村提升工程”作为研究对
学位
随着国家治理任务与治理责任大规模地向农村基层转移,农村基层干部在科层体制中面临着极为沉重的工作任务压力,在农村基层治理中被上下挤压。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任务压力问题既有压力型体制带来的负面产物,也有个体内在动机对压力认知的基础性影响。在农村基层政治生活中,现场推进会是进行集体沟通的一种直观且有效的会议形式,其政治运作体现了自上而下的压力型体制的特性,向农村基层干部层层传递体制性压力。笔者通过对J镇党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