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与杜牧诗歌比较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xin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刘禹锡和杜牧是中晚唐诗坛两位杰出的诗人,也是个性非常鲜明的诗人。对他们个人的研究,代不乏人,各种成果也蔚为壮观。但到目前,将他们俩人放在一起进行对比研究,尚不多见。一直以来,进行对比研究,人们一般把目光放在那些或才力相当、或处境遭遇相似、或过从甚密的诗人之间,尤其是那些被后世并称的作家,更是人们研究的热点,如李杜、王孟、元白、刘柳等,刘禹锡和杜牧的对比研究,长期为人们所忽略。事实上,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在内容和风格等方面有许多相同或相近的地方,对他们的诗歌进行深入的对比研究,有助于更加准确地认识把握两位诗人的个性人格、思想观念和诗歌创作上取得的巨大成就,从而把对他们个人的研究进一步推向深入。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进行对比研究。第一章着重对比分析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内容。作为有着极强入世精神的刘禹锡和杜牧,他们的诗歌在内容方面最明显的特色就是对这个时代进行了多方位的描绘,对自己的性情怀抱进行了多角度的抒发。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涉及各方面的内容,本章主要从咏史诗、政治诗和酬赠诗三个方面进行具体分析。刘禹锡和杜牧都是咏史诗创作的大家,他们的咏史诗不仅数量多,而且在思想性、艺术性上面都有较大创新,使得咏史这一较早出现的诗歌体裁到中晚唐时得到极大繁荣。刘禹锡和杜牧在咏史诗创作方面虽然互有特色,但也具有许多相似之处,如都是感慨深沉、史识高绝、批判现实入木三分等。刘禹锡和杜牧都具有过人才识、希望在政治上有大作为,但残酷的现实使他们难以施展抱负,他们就以诗歌为武器,对那个时代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尖锐的批判。刘禹锡和杜牧在性格上都具有为人热情、待人真诚的特点,这使得他们有着大量的与友人往还酬唱的诗歌,内容或歌咏亲情友谊、或勉励支持同志、或体察感悟人生。第二章着重分析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风格。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风格虽然多姿多彩,但总起来看,雄奇豪健是刘禹锡诗歌的主导风格,雄姿英发是杜牧诗歌的主导风格,而这两者具有较强的可比性。本章主要从抒情格调、诗歌语言、诗歌境界等方面对他们诗歌的主导风格进行对比,并对形成这种风格的原因进行深层次分析,力图在较大程度探寻诗人的性情、经历和才识等对诗歌创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第三章从散见于刘禹锡和杜牧各种书、论、启等有关论及文学的片段,探究他们的文学观念和创作思想。本章从刘禹锡和杜牧对文学地位与功用的认识、对作品内容与形式间关系的认识、对作品的艺术追求三个方面,得出刘禹锡和杜牧对文学作品的评判基本都是以儒家经世致用的传统为原则的,他们强调诗文创作应以内容思想为主,辞采为辅,反对空言浮文,强调有补于世,主张诗文创作的探索和创新。通过三个方面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刘禹锡和杜牧的诗歌根植于他们的时代,反映着他们的时代,又超越着他们的时代。他们自觉继承儒家积极入世精神,用诗歌反映现实、抒发胸怀抱负;他们的诗歌虽受当时日渐消沉的时代意气影响,但却体现出与时代特色不相一致的豪迈爽朗之气;他们一生热衷于在政治上有所作为,但在诗文创作上又有许多独到的认识和见解。当然,由于个体的诸多差异,他们的诗歌韵味也表现出较大不同,概括起来,刘禹锡的诗歌是诗人型政治家的诗歌,而杜牧是政治家型诗人的诗歌。
其他文献
在入湖小流域中,水塘湿地系统对氮污染物具有一定的截留和净化作用,使得农业非点源氮产生量与入湖量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为确定自然湿地系统对农业非点源氮负荷的降低程度,从
随着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尤其是因特网的普及,对以文献搜集、整理、存储和传递为主要内容的传统图书馆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能继续保持在信息服
泛素因标记被26 S蛋白酶体降解的蛋白质而著名.然而近几年发现,泛素作用远不止此,不仅具有参与蛋白质降解这一重要"传统作用",还起着比先前想象更多变的、更精美的细胞调控作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无保护左主干病变患者经桡动脉介入治疗(TRI)与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者的疗效。方法:连续入选2008年3月至2010年12月,于北京安贞
运用数学模型模拟非点源污染物的空间分布及其输移转化机制,是当前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中的重要手段和途径之一。流域尺度长时段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
非点源污染对三峡库区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起到主导作用。本文将SWAT(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模型应用于库区大尺度流域的污染模拟研究中,以2005年土地利用现状为基准
自20世纪80年代起,经济全球化发展迅猛。面对资本主义的“繁荣”发展和社会主义运动所遭受的严重挫折,人们提出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性究竟能不能成立,中国如何
住宅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的物质生活资料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现代化建设进程的加快,人们对住房的需求大大增加,对居住条件的品质要求也越来越高,
政治和文化交叉领域的已有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共产党建国之前或在“文革”期间进行的文艺改造。而本文研究建国初期(50年代初)的革命文化,认为中国共产党发起的土改和其他的国家
在教学中,一方是教师的教,另一方是学生的学。教为学服务,学生是学习的主人。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对于教师教学行为的研究关注过多,而忽视了学生学习行为的研究。“教”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