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教育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71次 | 上传用户:g2gstoc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现象,在其所依存的其他社会诸现象中,文化无疑对其影响最深。文化与教育以人为媒介,相互作用,共生共荣,但文化对教育的影响显然超过教育对文化的作用,文化在很大意义上就是教育的母体。自20世纪80年代后,西方学术界倾向于用文化因素解释各国的现代化等一系列问题,文化在社会诸层面改革发展中的先行者地位得以确认。但文化的这种前提性价值在我国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及教育发展中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则现代性文化困惑及教育的悖论不可避免、难以消解。针对此,本文立足于我国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的大背景中,以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嬗变为脉络,通过对文化哲学与教育理念的理论分析与现实透视,尝试在我国当前社会现代化转型的文化语境中建构一种基于文化哲学视角的教育实践理念,以导引当前教育对文化嬗变的合理应对,从而皈依教育给予人的本真价值——个性自由的理性人,进而实现教育对于社会的存在意义——优化我国的现代化进程,最终达成和谐发展的现代社会。本文在结构上除了导论和结语外,主体部分共由七章构成,这七章按照一定逻辑又可分为四个部分。导论主要介绍了研究背景、选题缘由、研究方法及写作思路等,并作了必要的题解。第一部分即第一章,为全文的基础章节。这部分概述了本研究的相关重要理论支援。首先,是有关文化、人、教育三者的关系,“人”作为“文化”与“教育”的中介贯穿于这些相关理论中,如作为哲学分支的狭义文化哲学、文化人类学及文化社会学中所研究的人与文化的关系;古今中外著名教育家论人与教育的关系等。在揭示了文化、人、教育三者之间存在的复杂联系后,文化与教育之间学理上的关系得以勾通,为后文从文化哲学的方法论层面对教育理念进行沉思提供支撑。接下来,是对国内外有关文化与教育及其关系所作研究的现有文献进行述评,为本文研究提供思维平台和思考起点。国外文献不只局限于对文化与教育的关系所作研究,还包括对文化理论自身的研究成果,这也是本文研究的必要理论基础。国内文献则相对集中于近年来教育研究中的相关成果。在上述理论根基上,本研究的切入点得以明确:即以文化嬗变与教育应变的关系为主线,对教育理念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诘问。第二部分由第二章独立构成,通过对我国及西方视野中文化嬗变与教育应变的历史钩沉,为论文的中心章节提供立论的支撑。具体思路为:中西方文化与教育的历史绵延数千年,这一章重点针对历史上某些文化形态的转折期及教育发展的关键期进行了评介。如我国从先秦璀璨的文化经汉唐文化兴盛直到明清封建文化的衰落,从清末遭西方文化入侵到文化中心地位丧失等;如西方从前苏格拉底时期的自然哲学到苏格拉底时期的人文哲学,从中世纪的宗教文化到文艺复兴时期的世俗文化等。随着对中西文化嬗变的历史回顾,同时期的教育发展得到梳理及述评,以深刻明晰地将文化哲学视野中的教育理念变迁展现出来。以史为鉴,本章最后对中西方文化与教育发展历程中的文化、教育和人这三个方面进行了比照反思,揭示了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特质之于教育和人的不同影响,为后文批判我国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不合时宜提供依据,同时为当前教育理念的价值取向提供参照。第三部分由第三章和第四章构成,对论文研究主题中涉及的两个层面的概念作了详尽的解读和诠释。第三章立足文化哲学的立场深入探究了当前文化形态的历史嬗变特征,为论文的主题提供论辩的前设条件并构建坚实的平台。以两种有影响的文化理论为基础,本章分别对当前文化与传统型文化、现代性文化及后现代文化的关系进行了哲学沉思,指出了传统文化的不合时宜及当前文化的认同危机、现代文化的理性是非及当前文化的理性缺位,并就当前文化的后现代虚像进行了澄清,最后对当前文化形态下教育理念的普遍逻辑进行了追寻。第四章从语言哲学的视角具体展开了对理念的不同语言类型的分析,揭示了不同言语方式下的理念传达出的特别意义,并在此方法论基础上对教育理念进行了诠释,如对语言的静态与动态的分析可以迁移至对教育活动中的教育本质的“永恒性”与“变动性”的理解等。基于这些分析和讨论,本章对三个核心教育理念分别进行了必要的界说,为后文中将要展开的文化哲学批判提供另一个前设条件。这三个理念就是:教育价值理念、教育目的理念和人的发展理念。第四部分由第五章、第六章和第七章构成,这是论文的核心部分。这部分三章分别展开了对上述三个核心教育理念的文化批判。第五章从文化哲学的角度批判了当前文化形态下教育价值理念存在的失范危机。造成这种危机的缘由在于,作为价值意识母体的文化自身在当前文化嬗变过程中遭遇迷失,则教育价值理念也受其影响,处于迷离之中。对此,以文化哲学为依托,本章论证了当前教育价值理念的文化逻辑应建立在对自我文化的扬弃及外来文化的审度之基础上。第六章对教育目的观中由来已久的个人本位与社会本位的对立、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分歧进行了文化层面的探微。在此基础上,本章提出教育的现实目的应为教育的本体目的,即以人自身作为唯一目的的教育目的。相对于这一抽象的教育目的,本章通过对“自由”、“心智”等概念的深层诠释,尝试建构了一种具有实践价值的教育目的理念,即教育目的应定位于人的心智自由。第七章对教育活动中应秉承的人的发展理念进行了辨析,指出人的发展应涵盖教师和学生双重主体的发展,并进一步指出,目前教师和学生的发展都存在知识掌握的单一向度及社会认知的片面之误等问题和现象。在论证了合适的尺度之于发展的意义之后,本章以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为蓝本,提出并求证了当前教育中入的发展的尺度应皈依于其所存在的文化形态。在论文的结语中,笔者简约地对教育活动本体层面之外的教育发展理念进行了延伸的文化责问,揭示文化作为学校外部的无形力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内部的活动。“文化才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题值得我们深思。
其他文献
<正> 清代文学家尤侗纵观诗歌发展史,在《吴虞升诗序》中得出了一个规律性的结论:“诗无古今,健其真尔。”①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真美观乃是讽刺诗审思想的理论基础;在不同层
简要介绍了自密实混凝土扩大截面加固的工作原理、特点、配制方法和施工工艺要求。工程实践证明,此方法加固效果好、耐久性高,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公司分立具有提高公司经营专业化水平、降低内部管理成本等效率价值,是公司组织再造的重要手段。分立的结果会使公司在人格、财产、权利义务等许多方面发生深刻变化,给公司经
微反应器技术因具有能耗低、效率高、自动化程度高、反应的可靠性和安全性高、过程可控性以及产物的选择性和环保等方面均显示出独特的优势,成为当今化工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目前世界各国所关注的焦点问题,针对不断恶化的环境状况,许多国家纷纷采取各种不同的手段治理环境污染。其中,环境税作为环境保护手段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
干旱半干旱过渡带是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和脆弱地带,气候的波动性和人口压力是生态脆弱的根本原因,干旱和半干旱区交界线在丰枯年份的空间摆动幅度最大达110-130 km。水资源短缺
岁月匆匆,转眼进入不惑之年。四十岁的女人,不再有十岁的天真,二十岁的娇羞,三十岁的俊秀了。可是四十岁的我仍然被同事朋友拉着询问:“平时是如何保养的?”“都用什么牌子的化妆品
三五知已经常小聚.面对五颜六色、芬芳四溢的酒,总是喜欢将手指向啤酒.说:“就喝它吧。”我不太喝白酒.虽然白酒看上去一身清醇。性子刚烈,颇有伟丈夫之风.与男人的脾性多少有一定相
本文中的静态法流量计检测标准装置由液体流量标准装置和标准量器组成,此装置可以进行静态容积法和标准表法的流量计检定。容积法是由精度0.05%标准量器对被检流量计进行检定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华大学发明人:隋森芳文摘:本发明属于生物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