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怎样有效的治疗肌腱疾病仍然是我们临床工作所面临的难题,脂肪来源干细胞(ADSCs)在不同的诱导条件下可具有多向分化成其它组织细胞的能力,因此ADSCs可作为修复细胞为其提供了新的治疗方法,但ADSCs在临床上用于治疗肌腱疾病的作用机制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本课题通过构建间接共培养模式,在体外观察并检测兔ADSCs与兔肌腱细胞间的特征变化,为ADSCs在肌腱病治疗中的干细胞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实验中还设置富血小板血浆(PRP)干预组对照研究不同间接共培养环境对ADSCs分化诱导的机制。方法:采集新西兰大白兔肌腱组织并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细胞,同时从兔脂肪组织中分离并培养ADSCs。采集兔耳部血液制备PRP,并将其激活后待用。选用孔径为0.4m的细胞共培养嵌盒和6孔板来构建间接共培养模式,使得培养液相通但细胞却不能直接接触。将形态良好状况稳定的第3代(P3)兔肌腱细胞和兔ADSCs(P3)细胞应用于此实验模式。将同体肌腱细胞种植于内室,将实验组ADSCs接种于间接共培养体系外室,与此同时设置肌腱细胞阳性对照组、干细胞对照组以及ADSCs加一定浓度PRP的干预组。分别在共培养后第3、7、14天时,提取内、外室细胞进行观察及相关检测。分别利用光学显微镜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和蛋白层面的检测分析。统计MOD数据并计算I型胶原和腱调蛋白(TNMD)在蛋白层面的表达情况,根据检测的结果分析间接共培养环境对ADSCs诱导分化与细胞外基质表达产生的影响。应用前列腺素E2方法建立肌腱病模型,并将复合PRP的兔ADSCs进行在体肌腱病模型部位处回植后观察检测并分析修复效果。结果:在体外成功分离、培养并检测、鉴定兔脂肪干细胞及兔肌腱细胞特征。在共培养3天时,检测内外室细胞,各组ADSCs在免疫组化染色检测中均未出现I型胶原与腱调蛋白(TNMD)的阳性表达。在第7天时,单纯间接共培养组的以上两种蛋白在免疫组化染色方面显示部分细胞出现弱阳性染色,其与PRP干预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别。在第14天时,检测结果显示单纯组的干细胞在以上两种蛋白的免疫组化染色呈现广泛弱阳性染色,而PRP干预组呈更强程度的弱阳性染色。将各组的蛋白表达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单纯组干细胞的两种蛋白表达程度显著高于阴性的干细胞对照组但较肌腱细胞阳性对照组表达弱。另外,PRP干预组的表达情况优于单纯干细胞实验组。将富血小板血浆复合ADSCs回植前列腺素E2-肌腱病模型,观察并分析修复效果,其实验数据、相关指标显示实验组肌腱病模型部位的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兔肌腱细胞和ADSCs可以在体外环境条件下应用组织块培养技术成功分离、培养。在与肌腱细胞间接共培养的环境诱导下,可以引起兔ADSCs上调I型胶原与腱调蛋白(TNMD)的表达。本实验结果显示,在间接共培养环境诱导下,PRP的干预可以影响兔ADSCs分泌胞外基质。另外,动物在体回植结果显示富血小板血浆复合ADSCs有助于兔肌腱损伤的修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