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正处于转型期,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给公共部门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这要求公共部门与时俱进,提高效能,更好地履行其使命。以往研究表明公共部门职工的工作倦怠在各类职业群体中最为突出。由于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存在一些局限性,工作倦怠问题给公共部门带来的负面影响比私营企业更为严重。工作倦怠会直接影响职工的身心健康、工作绩效和职业发展,进而影响组织效能。对公共部门来说,工作倦怠甚至可能影响政府形象、公众信心和政府职能转变的成效。因此,探究有效应对公共部门职工工作倦怠问题的策略和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应对职工的工作倦怠问题,首先需要采用有效的测量工具客观了解其工作倦怠状况,进而探索直接和间接对工作倦怠产生影响的因素,以采取针对性措施控制这些因素,降低职工发生工作倦怠的可能性。近期的研究表明,工作倦怠是个体因素和工作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本论文基于个体-工作环境匹配理论,对我国公共部门中职工的工作倦怠问题进行了研究,整个研究分为两个部分。 研究一采用问卷调查法探讨个体-工作环境匹配对公共部门职工工作倦怠的影响以及社会交换关系对两者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公共部门职工工作倦怠问题比较突出,需要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应对;个体-工作环境匹配的五个方面(个性特征-岗位特征匹配、需要-供给匹配、职业兴趣-职业类型匹配、个体-组织价值观匹配和能力-要求匹配)均会对工作倦怠产生负向影响;三种社会交换关系(领导支持感、组织支持感和同事支持感)对个体-工作环境匹配与工作倦怠部分维度之间的关系都具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 研究二采用深度访谈法探究了公共部门中职工与其工作环境匹配不良现象产生的原因,结果表明主要原因有招考与配置制度存在问题、绩效考核体系不够科学、职责分工不明确或不合理、晋升与分配制度存在问题、过高的职业期望等五个方面。针对这些成因,通过采用小组讨论法提出了适合于我国公共部门的有效应对职工工作倦怠的具体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