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在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中地位的演变及其思想根源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f1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察中学在中国高等教育中,由中心走向边缘地位演变的事实及这种演变背后的思想根源,是本论文的主旨。为此,本论文的研究思路是:考察中学、西学尤其是在近代以来的内涵演变,发现近代以来时人自觉、不自觉的将“中学简单认定为人文,西学简单认定为科学”的认识误区; 然后从时人认识与制度建设两条线索(同时还有办学实践一方面)出发,以中国近代以来的教育资料汇编为主,分析其中与本论题相关性较大的时人论述、国家高等教育政策文件、政府公文和作为案例的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等相关高等学校的规章、制度等; 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正是“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通过“中体西用”的文化构架模式导致了中学地位的边缘化; 而纠正认识误区则可以促进当前高校人文教育的深入开展。本论文从南京“中国人文教育高层论坛”会议入手,提出中国传统文化在高等教育中存在的缺失问题,由此再从中国高等教育在近代的模式转型入手,提出本论文的研究问题。从与中国近代高等教育最接近的我国古代高等教育机构――书院的教学内容与近代以来各派时人所理解的中学内容入手,分析中国传统学术范围的演变; 从明末清初西学东渐入手,分析当时尤其是近代以来时人对于西学的理解与认识,得出“中学等同于人文,西学等同于科学”的认识误区。考察作为近代高等教育发展主导思想的“中体西用”思想的形成过程,并对其再认识,认为此种文化构架模式本身暗含着丢弃“中用”,事实上必然导致丢弃“中体”的隐患。考察明清以来科举制度的变化及其实施过程中的弊病和明末清初以来的经世致用思想,认为后期僵化的科举导致的中学范围窄化、内容空疏与注重应用的致用思想加上近代以来内忧外患的政治局面,使时人往往以政治的实用眼光看待中学、西学,导致对二者范围窄化的认识误区。论述中学(国学)的学科化问题,即以西学学术分类标准来范围、切割混凝一体的中学,使之分析、重构为具有相对独立边界的文、史、哲学科,中学改变形式,最终影响其性质。在制度建设层面本论文主要考察三次学制改革以及对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
其他文献
改变期末总结惯有的模样,变一张报告为一场颁奖盛典、智慧盛宴。年级海选,全体教师参与,发现挖掘每个人的闪光点;发现典型,过稿把关,梳理框架,锤炼语言,挖掘微言大义;大型分
慈善事业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但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慈善在我国却是刚起步。慈善事业的重要性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通过许多人的努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可是在这个过程中也暴露
随着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迅速推进,长期以来存在的高等教育供需之间的矛盾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然而,高等教育规模扩张之迅速,使得高校入学人数在激增的同时,生源
本文采用Monte Carlo模拟方法,给出了有限样本容量下协整检验临界值的响应面(response surface)方程。同时证明了小样本协整检验的临界值不仅与样本容量有关,还依赖于检验中
近年来,随着美国Twitter在经济领域产生重大影响,我国以新浪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蓬勃发展,现已成为我国最热门的消息传播平台。越来越多上市公司开通了官方微博进行信息披露,
随着市场经济的到来,带来了价值观念的冲击,高校中青年教师的人际交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本文正是以此为切入点,以武汉地区年龄在24-55岁之间的五所高校在岗中青年教师为研究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在理论上的一个重大突破,就是提出了让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而建立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是市场起决定性作用的基础。在新的形势
通行的高校教师奖励制度以研究的产出作为奖励和评价的标准。该制度在加强高校研究功能的同时,也带来教学质量下降、学风浮躁、合作精神缺失等弊端。 本文在美国学者博耶的
对科学与人文这一对概念理解可谓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笔者从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科学课程与人文课程三个维度对其进行“解剖”,得出科学指向客观世界
2012年9月15日开始,美联储推出第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3)。中国作为美国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美联储实施QE3也将不可避免地影响到中国的经济运行。本文以美国前两次QE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