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河房设计研究——以西五华里为例

来源 :东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xyz987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秦淮河房是古城南京十里秦淮两岸一种独特的传统民居形式,因其与十里秦淮在空间和文化上的密切关联成为南京历史上重要的城市地标。但是随着现代化城市进程的发展,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形式正在衰败,甚至消亡,而至今没有专业的学术论著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和归纳。   本文依托秦淮河西五华里(甘露桥--西水关)的改造,以秦淮河房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和设计分析研究,对秦淮河房的设计进行探索。论文从秦淮河房的历史变迁入手,归纳总结秦淮河房的形态特征,在深入调研现状基础上,从总体思路、建筑设计、岸线和营造设计等方面展开设计研究和论述。旨在着重延续十里秦淮传统文化特色的同时,赋予它们新的时代内涵,使秦淮河房这种南京独有的传统民居形式在当代的建筑语境下得以更好的传承和延续。   全文的构思脉络是:   绪论简单论述了本文的研究缘起,对论文主要概念“秦淮河房”做出界定,简要介绍了研究内容、方法、目的和意义;   第一章秦淮河房历史变迁,梳理秦淮河的地理、气候、文化条件,以及秦淮河房的发展历程,是后续章节的铺垫和基础;   第二章秦淮河房形态特征,总结归纳秦淮河房包括肌理、建筑形态、水岸关系和营造手法等特征,为设计做出分析准备:   第三章西五华里秦淮河房设计原则,简述对西五华里秦淮河房现状的调研,结合上位规划对设计的引导,提出西五华里河房设计的原则,是承上启下的章节;   第四章西五华里秦淮河房设计,重点对西五华里秦淮河房从总体思路、建筑设计、岸线和营造设计等方面展开设计研究和论述,总结出一些有益的设计方法。
其他文献
面对历史城市不断增长的开发压力,越来越多历史城市的空间景观遭到新开发项目的影响与破坏,历史性城市景观理念开始从城市景观的角度探讨当代发展对遗产原真性和整体性的影响。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以及新时代下教育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中小学校园建设进入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大规模、高速的发展时期。大量私立、民办学校涌现,原有校舍的改
人、行为、空间是构成场所的三个要素,这三个要素共同反映了场所的内涵,每个要素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都意味着场所内涵的转变。由于山区落后的农业经济结构,“三农”问题对传统村落
全球化与现代化进程中的中国发生着全面的社会转型,公共文化是文化转型的核心内容之一。从文化视角来看,“公共领域”、“公共空间”、“公共理性”、“公共价值”、“公共精
坡道是最为常见的一种建筑设计元素,但在中国往往是把它当作一种联系竖向高差和无障碍交通的工具,忽视了它在筑设计中的作用,于是针对坡道没有在中国建筑中发展的原因进行思考,分
由于受到学科藩篱的制约,20 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世界丰硕的空间研究成果并没有内化到城市规划、建筑学等空间科学中,很长一段时间对于空间的认识要么将其作为其他事物的属物,要
地安门传统商业街是北京最古老的传统商业街之一,作为北京旧城传统中轴线的一部分,在北京城市历史发展与城市格局中占有重要地位。地安门传统商业街是北京城市商业发展的缩影和
北京城市殡葬空问是指北京市域范围内的,服务于城市人口的,提供殡葬活动的空间场所。本研究立足北京,着眼当代,以切实发生的殡葬活动为基础,以建筑学和城市空间理论为依据,将殡葬空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经济全面快速发展的时期,在社会经济的发展的条件下,必然伴随着城市化的过程。而城市用地的扩展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及要求。但是,我国又是世界上第一
新古典主义建筑产生于18世纪中叶,以理性和考古学作为其最重要的两个因素,同巴洛克、洛可可建筑的非理性相区别。在欧洲启蒙运动中,新古典主义建筑一方面延续着古典形式的传统,另